毕节第四实验高级中学八年级数学§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法制渗透教案设计_高中数学法制渗透教案
毕节第四实验高级中学八年级数学§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法制渗透教案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数学法制渗透教案”。
毕节第四实验高级中学八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课 题 §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过去的学习中,了解到数学上通常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刻画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学生初步经历了一些数据收集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活动经验,但对于数据的收集方法学生往往只是凭借一些生活经验去处理,对此缺乏一种理性的思考,本节将介绍数据收集的两种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要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确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法的特点,从而能根据具体情景的要求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并通过讨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2、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 五个环节:课前准备、情景引入、数据收集的方法、练习提高、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
调查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并求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活动目的: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复习近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教学效果:
调查过程是由课代表在班级对每个同学进行的普查,调查后,每个同学都较好地求出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第二环节
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你做了哪些家务活? [生]清洗(洗碗、洗衣、洗菜等)清扫(扫地、擦桌椅、收拾床铺、擦玻璃……)[师]每位同学统计一下你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
[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 [师生共同讨论]
[生]开展调查,收集班里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求出班里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了解自己在班内所处的位置和水平.活动目的: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调查和数据收集的过程. 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思考基本上能理出调查某件事情的基本过程。第三环节
数据的收集方法 活动内容 1.介绍概念
(1)普查: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想一想
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 小结:(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
(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 3.实例分析
[例1]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采用普查方式)总体: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同学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例2]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 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注意:
(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 ...(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 ..(3)结合本例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分析中国人口的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制定本法;第五条 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第十七条 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示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议一议(1)你们学校所有八年级(六个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
分析:(1)调查目的:×校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 总体:×校八年级全部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x1,x2,…xn 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位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调查方式:采用普查.
平均时间(n表示总人数).
注:由于人数n较大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由此造成计算量也增大,所以要求工作中要细心些.
分析:(2)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数目又多,工作量大,我们不方便对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所以不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
可以用如下方法获得这个数据: [生]方法一:用我们班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
方法二:用我们学校全部八年级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 方法三:用我所在地区十所学校八年级的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
方法四:抽取某几个省的某几个学校,几个班的同学做调查,注意城乡学校都要选择.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都要调查.以上4种方法均是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是抽样调查.
讨论:比较一下上述几种方法各自优缺点,哪个所得数据与实际较接近?(3)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 答:不能,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把某一天离开这一地区的人数全部调查清楚.
(4)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 解:因为了解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被调查的灯管将不能出售,所以不能采用普查方式.可以采用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
小结:抽样调查的概念,样本的概念:
(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2)样本: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样本的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
小结: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采用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情况. 活动目的:
通过调查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这个活动的分析,引入普查、总体、个体的概念;对原有的情景进行变式,引起学生对普查局限性的思考,从而引出抽样调查.通过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法的特点,从而能根据具体情景的要求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 教学效果:
何时进行抽查,何时进行普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比较困难的选择,在本课时对抽查与普查的比较后,学生都能较清楚地进行比较与选择。第四环节: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与同伴交流.
[生]解:(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
(2)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
(3)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题[1]调查你们班学生的身体情况:身高、体重,视力等 可采用普查.若要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的身体情况,一方面因为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不方便,所以,此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例工厂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等均可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因为此时检验具有破坏性.
所以当(1)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总之,确定调查目的,分清总体、个体与样本,采取合理调查方式. 题(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
[生]解:抽样调查.
题(3).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
(1)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生]解:总体:该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全体. 个体:每个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样本:所抽查的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
(2)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 总体:这批电池寿命的全体. 个体:每个电池的寿命. 样本:抽取的10个电池.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3)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
总体:这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的全体. 个体:每天进公园的人数.
样本:所抽取的30天里每天进公园的人数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评注: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在统计中,弄清这些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明确两种方法的特点,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教学效果: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活动的剖析,学生对抽查与普查的使用更加清楚明白。
第五小结:课时小结
活动内容:
1、基本概念:
(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
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课后作业:习题5.1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校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2.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活动目的:回顾学习内容,建构知识框架
四、教学反思
1.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学生感兴趣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素材.
2.以小组为单位,多让学生开展调查工作,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培养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能力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引入抽样调查时,教师要选择好恰当的素材,能体现出普查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从而过渡到抽样调查.在采用何种调查方式好时,多让学生讨论交流,老师不要直接给出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让学生自己根据具体例子总结出来.
3.教师对学生开展调查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制订方案,避免调查工作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课题名称: 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授课时间:2009-6-25 授 课 人:杨 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3)略3、举例分析普......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1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一、认真选一选(1)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平均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实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A.这批......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2、能力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
一、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