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三年级数学教案_培智数学教案三
培智三年级数学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培智数学教案三”。
第18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12,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 3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们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编出6的乘法口诀。
2、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具、学具准备:例12的实物图,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得数。
2×5= 2×2= 5×1= 3×4=
1×5= 5×3= 2×4= 5×4=
二、新课
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 口诀了?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1、准备练习。
6个6个地加,一直加到36。
让学生口算,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
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6个6呢?(36)
2、教学例12。
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
(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 书: 6×1=6)
(4)6×1= 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
(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6×2=12)
(2)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
(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
(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快的 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
4、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27页上“做一做”中的练习。
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要求学生也用小棒动手摆1个六边形。
提问:(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
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2、做练习八的练习。
第2题,让学生先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看一看每一栏的两个题目的联系。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是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比如说:2的乘法口诀就有两句,3的乘法口诀就有三句,依此类推,一直到9的乘法口诀,肯定就有九句。是几的乘法口诀,每相邻的两句乘法口诀的积就相差几。)
第19课时
6的乘法口诀
(交换被乘数和乘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的例13,完成练习八的第4~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白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使学生懂得能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13。
△△△△△△
△△△△△△
△△△△△△
(1)启发学生看图想一想,每一横行是6个△,3横行就是3个6,写出算式6
×3=18;再竖看,每一竖行有3个△,6竖行就是6个3,写出3×6=18,因为积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三六十八”。
(2)要向学生说明: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2、想一想:6×4=24 4×6=()
口诀:四六()
让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每一句口诀都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二、练习
做练习八的练习。
第4、7题,是几乘以6的练习题,同样要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
第5题,让学生背出6的乘法口诀。
第6题,读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第8、9题,两道题都是乘法应用题,已知条件的出现顺序不同,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第10题,是加法应用题,让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 答方法。
三、小结
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一、复习
有35棵杨树,20棵柳树。?
先选一个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计算。
(1)桃树是多少棵?
(2)还剩多少棵?
(3)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课
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应用题和加、减法应用题的选问题,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给乘法应用题选问题。板书课题:选问题。
2、教学例15。
同学们做早操。每行6人,站立5行。?
先选一个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计算。
(1)一共有多少行?(2)一共有多少人?(3)还剩多少人?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
出示例15,指定学生读题,并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道题缺少什么?”分组讨论,“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不完整,缺少要求的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每行6人,站立5行,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
教师及时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填书。
(2)进行对比,弄清道理。
教师出示教材3个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作为例15的问题呢?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第(2)个问题和我们分析的一样,可以作为例12的问题,因为通过已知条件每行6人,站立5行,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第(1)、(3)个问题不能作为例15的问题,因为由例15的已知条件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行,也不能求出还剩多少人。
(3)教师讲述: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必须有足够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与条件不相符,那么题目就无法解答,只有提出与已知条件相符的问题才能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例15,教师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31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先让学生由条件出发,说一说知道什么条件,根据这两个条件能计算什么。再根据书中的给出的3个问题,选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分析另两个问题为什么不合适,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做练习九的练习。
第4、5题,是选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白题意后,考虑由已知条件能提出什 么问题,再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帮助和指导。
四、小结
1、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总结。
2、教师对学生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23课时
乘法应用题选条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的例16,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九第7~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恰当地选出条件。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应用题和加、减法应用题的选条件,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学习给乘法应用题选条件。板书课题:选条件。
2、教学例16。
有4个同学做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先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计算。
(1)还剩下5朵花,(2)每个同学做3朵,(3)每个同学用了2张纸,(1)讨论分析,填出条件。
出示例16,指导学生读题并观察,“你发现什么?分组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不完整,缺少一个已知条件,要求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已经知道了有4个同学做花,只要再知道每人做了几朵,就可以解答了。
让学生从3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填上。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他两个条件为什么不合适?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32页上“做一做”的练习。
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补充条件,要求一班一共有多少人,已经知道了一班有6个小组,只要再知道每个小组有几人,就可以解答了。从3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再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讨论:这道题为什么只能选第3个条件?其他两个条件为什么不合适?
2、做练习九的练习。
第8、9题,是选条件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先分析题目的已知
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选择要填的条件并解答。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其他两个条件不合适?
三、小结
1、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总结。
2、教师对学生总结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24课时
乘法应用题选问题、选条件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练习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恰当地选出问题或选出条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做练习九的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
第11题,可以运用4和6的乘法口诀。
第12题,用线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第13、14题,是选问题和选条件的乘法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在教学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去思考,逐步使学生对乘法应用题结构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15题,复习已学过的加、减法竖式计算。
二、小结
《认识钟面》教案:教学目标:A组(吴承燕、顾晓燕、茅佳清、黄天宇)1.是学生学会看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2.使学生了解钟表的用处;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B组(季佳惠、......
a、o、e教案学习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知道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2.学习a/o/e三个单韵母,认清字母行,读准字母音,认识四线格,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二) 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黑猫警长(感知前后方位)教学目标一、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二、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三、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通过学习这些教案范例,我们可以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为......
教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