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_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
《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3、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教学反思:
《小胖胖》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上节课做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的角色。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1、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教学反思:
《做个好娃娃》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交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如:xx x 0 0 xx xx xx x x x xx 0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
《小蚂蚁》
教学目标:
1、学唱《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胖胖》
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
2、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
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
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教学反思:
《小雨沙沙沙》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
3、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演奏方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教师模唱曲谱。
5、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7、教师用钢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8、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9、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10、演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沙锤的基本演奏方法。
1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12、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尝试选择一种最佳的沙锤伴奏方法。
1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可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沙锤演奏。
14、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沙锤搬走。然后再由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沙锤。教学反思:
《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演唱抒情的歌曲,唱出三拍子歌曲句首的重音。
2、运用手臂的波浪动作,体验“柔美”的感觉,丰富想象力。
3、尝试用唱衬词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体验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美。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演唱抒情的歌曲,唱出三拍子歌曲句首的重音。
2、运用手臂的波浪动作,体验“柔美”的感觉,丰富想象力。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幼儿回答)小朋友真厉害,这是柳条。柳条长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那你们想一想柳树像什么(幼儿回答)是不是像一位小姑娘?那你们观察观察柳条柔软、飘垂的姿态,想想“柳条像什么”(幼儿回答)是不是像小姑娘的辫子一样长长的啊?(幼儿回答)
二、欣赏音乐。
1、师:现在我们来听听音乐,你们可以尝试用手臂的波浪动作,边朗诵歌词边模仿“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摆动的柔美样子和在池塘里优美地洗辫子”的姿态。(教师范唱歌曲)
2、第二遍小朋友小声地跟着哼唱。
3、将幼儿分成两组,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4、师:现在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唱歌词,另一组用“哩”这个音跟着旋律哼唱,然后我们再从第五句开始一起合唱,好不好?
5、学生:自由回答。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并和爸爸妈妈发挥想象创编动作。教学反思:
《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春天音乐会》,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随录音哼唱歌曲。
2、能与同学合作,用人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春天的场景。
3、能用声势动作和打击乐器参与歌曲表现。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
1、初步聆听歌曲。
教师设问:歌曲中,有哪些声音参加了春天音乐会的演出,春天音乐会的指挥是谁?(引导学生关注歌词)
2、教师应指导学生由易到难设计声势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
3、引导学生聆听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声音。要求学生随音乐轻声演唱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象声词部分。
4、拍手或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嘀嗒嘀嗒”用双响筒或响板表现,“沙沙沙沙”用 沙槌表现,“轰隆隆隆隆”用铃鼓表现,“哗啦啦啦啦”用串铃表现。伴奏节奏与歌曲节奏相同。
4、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演唱歌曲,同时用打击乐器或声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二、音乐活动。
1、音乐游戏。即由一位同学用乐器或其他发声材料模 拟表现春天的声音,如春风、春雷、春水以及动物的叫声等,其他同学猜猜他表现的是什 么声音。
2、教师与同学合作,设计并表现春天的场景。
如: 白: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一群小鸭子来到河里玩耍啦。(几个学生学鸭子的叫声)
白:春天的景色真美啊,柳树在春风的吹动下,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学生用沙槌 或自制沙槌表现)
白:小鸟也飞来了,小蜜蜂也来了,小青蛙也欢快地唱起了歌。(模仿小鸟、蜜蜂、青蛙的声音)。
白:突然一阵大风吹过,天空响起了雷声,接着下起了雨。(用人声、鼓、沙槌或搓 塑料纸等分别表现)
白: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开起了音乐会,快乐地唱起了歌。(随音乐演 唱歌曲《春天音乐会》)
三、小组合作设计并表现春天的场景。
可以用打击乐器、声音材料或人声来表现。
四、总结。教学反思:
《咏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教学难点:
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谜底——鹅)“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主题音乐做背景音乐)
2、学生模仿白鹅游泳、走路、叫声。
3、师:有位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白鹅,在他7岁时就为它写了一首诗呢,谁知道这首诗? 生:对,就是骆宾王写的咏鹅。板书课题:咏鹅
二、诗歌朗诵。
1、学生朗诵《咏鹅》古诗。
2、师范读。(拿扇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为古诗选择适合的音乐。
4、学生跟着音乐带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三、学唱歌曲《咏鹅》。
同学们,这首诗不但读起来非常美,唱起来也很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咏鹅》。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聆听范唱。
2、跟老师学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
3、学生随琴声轻声哼唱。
4、认识音符的唱名do,mi,sol。
5、跟着伴奏用“啦”哼唱。
6、跟琴试唱。
7、跟伴奏试唱。
8、变换形式巩固演唱。(师生开火车演唱、男女生开火车演唱、请小老师教唱、模仿白鹅的样子演唱„„)
三、创编学习。
1、请一位学生到上面演唱,几位学生伴舞。
2、学生齐唱歌曲并表演。
四、欣赏其它古诗的歌曲,古诗是古代诗人写的诗,在中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现在老师还要给小朋友们听另外一首古诗的歌曲。听完之后再告诉老师这是那一首古诗?
1、播放歌曲《春晓》。除了老师给你们听的这两首古诗外,作曲家叔叔阿姨为好多好多的古诗啊都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你们听这是哪一首古诗?
2、播放音乐《静夜思》。
五、小结。
跟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出教室。教学反思:
《谁唱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谁唱歌》,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唱好i母音。
2、通过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难点:
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谁唱歌》。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投影仪、动物头饰、幻灯片、小打击乐器。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幻灯)
1=C 3/4 1 2 3 4 | 5 5 5 0 | 1 2 3 4 | 5 5 5 0 | 2 3 4 6 | 5 4 3 2 | 我 的 小 鸡 叽 叽 叽 跟 着 妈 妈做 游 戏 我 爱 我 的 小 鸡 1 1 1 1 | 1 0 0 || 叽 叽 叽 叽 叽 要求:学生想象手中捧着小鸡把自己当鸡妈妈,唱出鸡妈妈对小鸡无比喜爱之情;通过模仿小鸡的叫声,重点练唱i母音。
四、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四个小小歌唱家,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的歌声给森林里的动物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大象伯伯非常想亲眼看看他们,可又不知道他们在哪儿?同学们你们听,那是什么声音?(教师放范唱录音)是四个小歌唱家来了,咱们来给大象伯伯介绍一下好吗?(学生边回答,师依次用简图板书出四种动物)师:同学们觉得它们的歌声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么,就让我们跟它们一起唱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谁唱歌》(师板书课题)。
2、学习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学生边划拍边用听唱法学唱歌。
3、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两遍)。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呀,但是我们不但要会唱,还要学会有感情地唱。大家知道小动物的叫声是怎样的?(启发学生自己体会)
①对第一段歌词进行情感处理。②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4、学唱第二段歌词。
5、完整地演唱歌曲《谁唱歌》。
六、歌表演。
1、学生自编动作。师:请小朋友们边听歌曲边想一想应该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来表演,看哪一位小朋友动作最美。(放范唱音乐)
2、请表演得最好的同学到前面带领全班同学表演。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幻灯片)响板 ╳ ╳ ╳ ╳ 铃鼓 ╳ ╳ ╳ ╳ 三角铁、碰钟 ╳ ——
七、音乐游戏。
1、指定部分学生带小动物头饰表演,部分学生持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演唱歌曲《谁唱歌》。
2、音乐开始,表演的同学边演边在同学间飞来飞去,音乐结束时,飞到一个同学面前,俩人行礼,交换角色,游戏继续。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当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课下还要认真练习。让我们在《谁唱歌》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教学反思:
《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征,能用节奏乐器为乐曲伴奏。
2、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3、通过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初步感受乐曲威武、雄壮而又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乐曲雄壮、活泼的情绪和其中的音色变化,想象乐曲所描绘的场景。
2、用节奏乐器为乐曲片段伴奏。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1、轻轻地走进音乐教室,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走走看看,熟悉音乐教室的环境。
2、音乐声停,还原成两列队伍。(在教室内)
3、教师给小朋友安排座位,(地板上)每个小朋友要知道自己是几组的,在哪一个位置。
二、导入:
1、谈话: 师:你们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做过梦?谁愿意把梦境说给大家听?(生答)
2、讲故事。师:德国音乐家耶塞尔小时候也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晚上,小主人睡着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先排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玩起了游戏。天亮了,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兵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是一场美丽的梦。”耶塞尔长大以后,把这个梦写成著名的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
三、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一)初听全曲。
1、出示课题、边听边感受音乐的情绪、节拍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
(二)分段欣赏。
1、节奏乐:
(1)出示节奏谱、全体拍击(单层次)(2)每组拍一行、四组同时。
(3)用节奏乐器敲击(双响筒、铃鼓、小铃、三角铁)
2、引子:
(1)师:听!这是谁向我们走来了?(2)学生各抒己见。
3、第一段:律动感受音乐情绪。
(1)启发学生想象“有哪些玩具兵在游行?”(2)跟着音乐表演——神气的玩具兵。
4、第二段:以小组为单位的造型表演。(1)师:接下来玩具兵会干什么呢?(2)游戏:——调皮的玩具兵。
5、第三段:
(1)选小队长:各组讨论、推选。(2)队长带领自己小队游行。
6、尾声:
(1)师:天亮了,小主人醒了,玩具兵怎样了?(2)学生回答。
(3)集体即兴表演——滑稽的玩具兵。
(三)复听乐曲——玩具兵总动员。
跟着音乐自由表演,进一步体验威武、雄壮、活泼的情绪。
四、小结。
1、师:进行曲是一种以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最初是军队中用来鼓舞士气、整齐步伐的音乐。它的节奏鲜明、动作有力,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2、听音乐离室。教学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能够欢快、愉悦的演唱歌曲。把握歌曲重点:123,121的升降音。
2、学习舞蹈,能够按照自己的角色跳舞跟着音乐跳舞,体会歌舞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欢快、愉悦的演唱歌曲。把握歌曲重点:123,121的升降音。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准备、问候:
师:Everybody stand up!Good afternoon!Sit down please!
2、发声练习: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扮演小动物,一片二片三片四片,大家都记得自己要扮演的动物么? OK,are you ready?(弹奏一遍“我爱我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牛、小羊)对孩子的表现作出积极评价。
二、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收到了一封信!(将信封在手里摇摇,欢快惊喜)老师真是太好奇了,是谁寄过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信封)生:洋娃娃、小熊。
师:洋娃娃和小熊给我们寄信来了!信里面写了什么呢?(老师打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信纸)
师:(读信)亲爱的中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是洋娃娃和小熊,我们想请你们参加我们的舞会。请快点过来吧!师:(合上信纸)洋娃娃和小熊邀请我们中三班所有小朋友去参加他们的舞会。你们要不要去呀?
生:要!师:洋娃娃和小熊家离我们好远呢,不过没关系,我们有小火车,可以开到他们家。现在我请全体乘客好好坐在你们的位子上,转动你们的轮子,我们的小火车要出发了!(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转起双臂,齐唱:轰隆隆,轰隆隆,111/666 轰隆隆,轰隆隆)
三、学唱歌曲。
1、师:我们到达目的地了!耶!洋娃娃和小熊已经在家里等着我们了!(将黑板拉过来(黑板事先藏在去洗手间的过道里),这一面画着洋娃娃和小熊在跳舞。用类似“舞台幕布”的纱布遮挡起来)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它们在干什么?
师:你知道它们在跳什么舞么?它们是怎么跳的呢?
2、师: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观察得很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第一遍:教师清唱一遍。
师:现在老师来问你们,它们跳的什么舞?它们是怎么跳的?
师:听得真认真,现在老师再请你们认真听一遍。第二遍:孩子们,现在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看着图谱唱一遍。(这一遍把重点歌词疏通:点点头、笑起来。121的音高。)图谱演唱:边画边唱。(清唱)注意121用手拍。第三遍:(老师戴上一个洋娃娃的头饰)
师:哪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愿意做蒋老师的舞伴一起来跳一跳呢?
师:当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时候,请你们为我们伴唱好么?(用手示意自己是洋娃娃、幼儿是小熊)
第四遍:老师边跳边讲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当洋娃娃跳舞时小熊要蹲下来,小熊跳舞时洋娃娃蹲下来。第五遍:分头饰:
师:洋娃娃刚才告诉我,说中三班的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它想请你们来加入它们!你们开心么?
现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洋娃娃和小熊的头饰:洋娃娃的蝴蝶结头饰在这边,小熊的熊耳朵头饰在那边。自己愿意表演什么就来拿什么头饰。洋娃娃邀请小熊跳舞。师:现在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洋娃娃和小熊们,我想先请三个洋娃娃到台上来;请小熊做自己的舞伴。孩子演唱,老师带领大家跳舞。(播放伴奏)第六遍:小熊邀请洋娃娃跳舞。
师:我想请三个小熊到台上来;请洋娃娃做自己的舞伴。孩子演唱,老师带领大家跳舞。(播放伴奏)第七遍:
师:请所有的洋娃娃围成一个圈,每个小熊分别站在一个洋娃娃的后面。教师站在中间和一个小熊领舞。(播放伴奏)第八遍:
师:请所有的洋娃娃和小熊大家一起手拉手,跳起舞。(可将伴奏连续放几遍连着跳)
四、结束。
师:宴会结束了,今天的宴会可真好玩,我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学会了跳舞。乘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回学校了!(把黑板移走)(师生111/666 轰隆隆,轰隆隆,111/666 轰隆隆,轰隆隆„„离开教室)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好看的舞蹈,课后大家可以找自己的伙伴跳一跳,也可以拉着爸爸妈妈跳一跳。教学反思:
《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目标:
1、会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并能用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2、听赏彝族弹拨乐合奏《快乐的苏诺》,能随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欢乐、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
学会唱《多快乐呀多幸福》。教学难点:
能随音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欢乐、活泼的情绪。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做客,请大家来看一看、猜一猜,我们要去哪里呢?
2、播放课件图片,引出藏族并介绍美丽的西藏风俗文化。
二、初步感知:拍打2/4节奏。
1、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藏族的了解。
2、师:出示卡片:“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巴扎嘿” ——你真棒(让学生学习这两句藏语)
3、学跳藏族舞:学生初步感知《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曲。
4、节奏游戏:请大家做一个节奏游戏,要求用手脚配合。
三、用心感知 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2、再次听赏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更加熟悉。
3、教师范唱,让学生大声跟唱。
4、跟琴声逐句练唱歌词,并强调重难点乐句唱法: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处。
5、采取师生接唱、男女生对唱等方式。
四、创编表演,培养能力。
导语: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来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篝火舞会了,同学们你们愿意来参加吗?愿意和藏族小朋友一起来唱歌跳舞吗? 让生现学现用把所学的藏族舞动作自己组合创编并配上音乐跳起来。
五、总结深化,疑难解答。
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继承和发扬我们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六、总结。
让生课后再搜集藏族歌曲来唱一唱,进一步感受藏族歌曲。教学反思:
《快乐的罗梭》
教学目标:
1、边听乐曲《快乐的罗梭》边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重、难点
1、能听辨乐曲的情绪。
2、能随着音乐做律动。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1、谈话:大家好!今天我要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做客,那里有美丽的海滩,还有快乐的歌声,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怎么样?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阿?(学生答)那得先听准他们的“音乐密码”,并能把“密码”用你们的歌声唱出来才行,让我们一起来挑战吧!
2、主题旋律 1=F(1)跟老师分句用“la”模唱。(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出示图片:欢迎来到我们的神秘乐园,看看多美阿!为了庆贺你们的到来,他们特意要为我们演奏一首乐曲《快乐的罗梭》,来欣赏一下,看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心情?
2、初听,欣赏乐曲。
3、谈感受。(高兴的心情,欢乐的场面)
4、播放主题,用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师;让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来舞蹈吧!
5、谈话:还记得刚才的“音乐密码”吗?那正是这里的人们最喜爱的音乐,听一听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完整欣赏第二遍)
6、学生回答,并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它?它表现了什么?(理解体会主题)
7、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对比刚才的旋律有什么不同。(播放第二主题)
8、学生谈感受。
9、请学生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完整欣赏)
三、随音乐律动。
1、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场面,和自己四人小组的伙伴表演。(1)讨论。(2)展示表演。(3)评价鼓励。
2、全班分组同时表演三段场景。
四、音乐拓展:介绍弹拨乐器。
五、小结。教学反思:
《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本地区的少数民族。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3、运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舞蹈的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学生分组自学将歌词按节奏贴出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跟随音乐做律动,激发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兴安岭漠河,你认为有什么东西是你最喜欢的呢?为什么喜欢它呢?又有什么是漠河独有的?”(师生共同讨论)。
2、教师播放视频《魅力漠河》。
3、师:“你们知道我们漠河有哪些少数民族吗?”。“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习惯,谁能介绍一下。”(同学举手发言)
4、(教师播放鄂伦春族视频)师生共同总结鄂伦春族风俗特点。
三、讲授新课。
1、师:“鄂伦春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播放勇敢的鄂伦春歌曲视频)
2、师生共同讨论歌中唱了哪些内容,表达了小朋友怎样的心情? 师:“歌词是歌谣让鄂伦春小朋友谱上了旋律就变成了动听的民歌,好听吗?让我们再听一遍体会鄂伦春小朋友快乐的心情。”
3、复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跟随拍手打节奏体会歌曲情绪。
4、再次福听音乐学生分四组,每组一句自己按节奏吟读歌词,并按节奏贴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4、将各组贴好的节奏型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 翻山 越岭
日夜 巡逻 护呀
护山 林
5、再次复听歌曲,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八分节奏部分。
6、学唱歌曲。
①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习一句歌曲,教师巡视。
②分组进行接唱歌曲。教师纠正其错误之处。③师生接唱歌曲
7、情感处理,教师伴奏。
师:“如果你是一个鄂伦春族的小朋友,骑着马,挎着枪,在巡逻、打猎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会怎样表现呢?那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加入自制打击乐器]
8、完整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舞蹈创编活动。
1、教师跟随音乐做示范动作。
2、请同学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推荐配合音乐做示范动作。
4、全班共同完整地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5、播放优秀的《勇敢的鄂伦春》少儿舞蹈,请同学们欣赏。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勇敢的鄂伦春》你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使我们知道兴安岭拥有最勇敢的民族——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一个勇敢、不怕困难、甘于奉献、很有责任心的一个民族,人们不再害怕野兽的侵犯和偷伐树木的人了,让我们也像鄂伦春一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来保护家乡、振兴家乡吧!最后让我们用唱、跳、奏多种形式共同表现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来结束本课。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感知三拍子;
2、通过歌唱《小小的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3、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2、感受古诗特有的华夏情韵、如诗如画的美境。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初步感受。这是一首湖北民歌。感受歌曲。先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与音乐风格。
2、读歌词。
(1)师:蓝蓝的天空,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呀!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小小的船》,请同学们读一读。(2)教师示范按节奏读一次。(3)师生一起边读边摇摆身体。(4)配上音乐朗读一遍。
2、学习三拍子,请同学们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出三拍子的规律。
3、学唱歌曲。
(1)边听歌曲边拍节拍或摇摆身体。(2)看动画音乐再听一遍。
(3)你学会了哪一句,请你教教同学。(4)与老师比赛接唱。(5)齐唱一遍。
(6)分组练习:表演唱、伴奏、舞美、绘画。(7)汇报表演。(8)评价,小结。
4、师生互动。学生演唱歌曲,教师用牧童笛伴奏。
三、表演,鼓励学生表演歌曲。
四、小结。教学反思:
《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认识体会摇篮曲的体裁及音乐特点
3、认识、了解作曲家舒伯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
了解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图配音乐,音乐比较哪段音乐更适合图片,为什么?
2、了解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二、介绍背景。
1、检查前置性作业:介绍作曲家舒伯特
2、师:但是,上天并没有关照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它将贫穷送给舒伯特,让它整天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又冷又饿得舒伯特已身无分文。他不得以走进了一家饭馆,他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舒伯特看到了报纸上有一首克劳帝乌斯写的诗,使得他非常感动,热泪盈眶。(师读第一段歌词,出示第一段歌词)
3、师:你们熟悉这首诗吗?(摇篮曲)看到这首诗以后,舒伯特写下了动人的旋律,他为什么感触这么大呢?他想到了谁?
4、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人在情绪最脆弱和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往往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想到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摇篮曲》,甜甜的睡去。因为梦里不再有饥饿、不会有寒冷。妈妈会给舒伯特一切、一切„„
三、师生互动。
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让学生理解节奏和速度。
1、师:让我们也来读读这首使舒伯特感动得热泪盈眶的诗。学生:自由朗读歌词。
2、师:舒伯特在菜谱上为这首诗作了一首曲子。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乞丐,想轰走他,后来看到乐谱,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在舒伯特的要求下免费送给了他一盘烧土豆。舒伯特为了感谢老板的馈赠走到饭馆的钢琴边,弹起了这首《摇篮曲》。(教师模仿舒伯特走到钢琴边弹唱《摇篮曲》第一段)
3、师:简单的八小节旋律,就让这首诗得到了升华,使它成为了一首千古传唱的歌曲。哼唱一下这动人的旋律。
4、比较演唱,解决难点。a.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舒伯特为什么要在这儿(第六小节)加上一个前倚音呢? b.比较演唱:
师:让我们来唱一下没有前倚音的效果。(平淡)再唱一唱有前倚音的效果。(内心深处的触动)
小结:加上这个前倚音,更能表达舒伯特当时的那种内心深处被触动的心情。现在我们来唱一唱。
5、导入:回想一下,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回答用温柔的声音、轻轻地等)
师:让我们用妈妈温柔、亲切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a.学生唱一唱。
b.学生用动作参与演唱。
6、师: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还会做什么动作?(教师提示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就做一个妈妈的动作)
7、师:让我们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摇着摇篮,一边用温柔的声音来演唱《摇篮曲》。
8、整理摇篮曲的特点。(1)、主题:母爱。(2)、速度:中速稍慢。(3)、力度:弱。(4)、旋律:轻柔、甜美、徐缓。
四、小结。
1、同学们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摇篮曲》,其实《摇篮曲》不止是这一首,还有许多风格不同的《摇篮曲》,非常非常好听,小朋友想听吗?
2、播放民歌《摇篮曲》。教学反思:
第四课 小雨沙沙教学目的: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
第一课勇敢地鄂伦春[智育目标]: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简单知识。[素质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有感情的,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
第一单元 红灯停 绿灯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红灯停 绿灯行》,做到能在心里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1 学唱歌曲《红灯停 绿灯行》。 2 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3 能在心里默......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3师:哪种乐器的声音最象小鞭子?(老师拿响板)4、师:同学们选的真好!可是小鞭子抽小毛驴多疼呀,还有别的方法让小毛驴听话吗?生;给它食物吃。5、师:你跟小主人想的一......
第一课《春天》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