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_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教案
5.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教案”。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禄 丰 县 腰 站 小 学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
《地下宝藏》
备 课 本
学校 年级
教师 2012年9月2日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云南的矿产资源
1、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删除)分布情况。
2、知道人们把云南誉为“有色金属王国”的原因。
3、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4、感受云南矿产资源的丰富。【教学重点】
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产资源的特点。【教学难点】
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你对云南的矿产资源有哪些?
2、揭示课题:
云南不仅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还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至5页。思考:
(1)观察第1页图,说说云南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中楚雄州主要分布了哪些矿产资源?昆明呢?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3)云南的矿产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在家长指导下收集矿石标本。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2、焊接大王——锡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锡。
2、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教学重点】
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修理电器的工人师傅在焊接导线时使用的焊锡丝吗?
2、揭示课题: 焊接大王——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6至11页。思考:
(1)锡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2)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处?(3)谈谈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找一段焊锡丝来观察它的颜色,用小刀切割试试硬度。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3、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
【教学目标】
1、了解铜的特点。
2、感知铜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铜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教学重点】
了解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在铜矿资源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教学难点】 了解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铜制品?
2、说说铜有哪些特点。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2至16页。讨论:
(1)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哪些矿石可以用来炼铜?
2、小组合作学习。(1)铜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铜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观察黄铁矿和黄铜矿,从颜色、条痕、晶体形态和硬度上区别它们。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4、有色金属中的亲密兄弟——铅和锌
【教学目标】
1、认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
2、进一步了解铅和锌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铅和锌的储量及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铅锌矿优势。【教学重点】
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进一步了解铅和锌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认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一猜:你们知道子弹头是用什么做的?
2、揭示课题:
有色金属中的亲密兄弟——铅和锌。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8至21页。讨论:
(1)铅是一种怎样的金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锌是一种怎样的金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铅锌矿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比较铅、锌、锡的颜色、光泽、硬度。(没有条件开展)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5、动植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磷矿石的性质。
2、了解磷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磷矿资源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教学重点】
了解磷矿石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了解磷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火柴头与火柴盒摩擦后火柴头便会着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火柴头是用什么做成的?
2、揭示课题:
动植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磷。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23至27页。讨论: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小组合作交流。
(1)谈谈你对磷矿石的了解。
(2)说说磷矿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情况。
3、集体交流。
三、拓展活动
了解第27页动手做中的测试矿石中含有磷的方法。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6、工业的粮食——煤
【教学目标】
1、了解煤的形成和种类。
2、知道煤的用途。
3、了解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教学重点】
了解煤的形成和种类,知道煤的用途。【教学难点】
了解我省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煤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用途?
2、揭示课题:工业的粮食——煤。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28至31页。讨论:煤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合作学习。
(1)煤有哪些用途?为什么说它是工业的粮食?(2)煤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3、集体交流。
4、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禄丰的煤矿。
三、实践操作
制作一块煤炭标本,带到班级来展示。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7、璀璨的“石头”——宝石和玉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宝石或玉石的形成及其特性。
2、认识各地不同的宝石,感受宝石的美。
3、学习了解简单的鉴别水晶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宝石或玉石的形成及其特性。【教学难点】 掌握鉴别水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宝石和玉石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33至39页。讨论:宝石和玉石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合作学习。(1)怎样区别宝石和玉石?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翡翠之乡”?(3)谈谈你对宝石和玉石有哪些了解?
3、集体交流。
三、拓展活动
学习第39页的鉴别水晶的方法。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8、地热奇观——温泉和热泉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热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2、感受地热资源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地热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情况。【教学难点】
感受地热资源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家附近有温泉吗?说说你对温泉有多少了解?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40至45页。
说一说:地热景观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1)云南省内地热类型主要表现为哪几种?
(2)课文中所介绍的地热奇观,有你比较熟悉的地方吗?哪个地方的地热奇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你知道昆明为什么会有“温泉城”之美称?
3、集体交流。
4、教师介绍安宁温泉。
三、实践操作
在父母的陪伴下到附近的温泉去沐浴一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9、闻名遐迩的石头——大理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理石的作用。
2、了解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大理石。【教学重点】 了解大理石的作用。【教学难点】
了解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大理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理石吗?大理石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47至50页。
讨论:大理石是怎样得名的,还可以把大理石叫做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1)大理石有哪些用途?
(2)说说云南各个地区的大理石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一个地区的大理石为它写宣传广告词。(删除)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寻找身边的大理石,并认真进行观察。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地下宝藏》教学设计
10、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弄清合理开采资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2、懂得正确使用资源,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责任和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弄清合理开采资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云南的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2、揭示课题:
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保护。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52至56页。讨论:矿产资源面临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1)矿产资源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2)怎样有效地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古人常从铅锌矿中提炼银,却把铅锌当废渣丢弃,这些废渣在古矿冶炼遗址中往往堆积成山。现在我们在开采类似于铅锌矿等伴生矿床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旧城小学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学设计教师:董志芬1、云南的矿产资源【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2、知道人们为什么把......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多彩的生命世界》教学目标:1、感悟不同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学会面对困境时要坚强、乐观,热爱生命。2、感悟动物界群体求生的故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尊重生命,珍......
美丽的家乡第一课 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1《声律启蒙》(一) (2启蒙二3启蒙三同启蒙一) 教学目标:诵读《声律启蒙》,达到熟读成诵。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天人合一境界。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
拒绝白色污染 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