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 教案_课湘夫人教案

2020-02-27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湘夫人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湘夫人教案”。

澧县三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湘夫人

湘夫人 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和方法鉴赏《湘夫人》。教学方法:自学讨论、交流点拨相结合。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学案。

第一课时

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湘夫人》。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准备 【资料准备】

1、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

国人。中国文学史上 第一个 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开创了新诗体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

》与《诗经》中的“

国风

”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你所知道的屈原诗歌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渔父)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湘夫人》选自《楚辞•

九歌

》。“

九歌

”本是古乐章名,是 屈原 根据

楚地 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湘君》和《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3、《楚辞》与“楚辞体”。由西汉的刘向编辑的《楚辞》,收录了屈原和他的弟子宋玉以及汉代的贾谊等人的诗赋。因这些作品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声韵,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因《离骚》最具代表性,故又称为“骚体”。

澧县三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湘夫人

4、《九歌》:《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二、自主学习把握基础

1、正音

目眇眇(miǎo)兮愁予 袅袅(niǎo)兮秋风

登白薠(fán)兮骋望 鸟何萃(cuì)兮蘋(pín)中

罾(zēng)何为(wèi)兮木上 沅(yuán)有芷(zhǐ)兮澧(lǐ)有兰 观流水兮潺湲(chán)(yuán)麋(mí)何食兮庭中 蛟(jiāo)何为兮水裔(yì)夕济兮西澨(shì)桂栋兮兰橑(lǎo)

罔薜荔(bìlì)兮为帷 擗(pǐ)蕙櫋(mián)兮既张 建芳馨兮庑(wǔ)门 九嶷(yí)捐余袂(mèi)兮江中

遗余褋(dié)兮澧浦 搴(qiān)汀洲兮杜若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目眇眇兮愁予(向远看的样子)(使我发愁)

袅袅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登白薠兮骋望(纵目远望)

与佳期兮夕张(约会)(张设罗张)鸟何萃兮蘋中(聚集)

罾何为兮木上(鱼网)观流水兮潺湲(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蛟何为兮水裔(水边)朝驰余马兮江皋(早晨)(江边)

夕济兮西澨(渡水)(水边)将腾驾兮偕逝(同去)

葺之兮荷盖(编草盖房子)桂栋兮兰橑(屋椽)

罔薜荔兮为帷(通“网”,编织)擗蕙櫋兮既张(剖开)(“慢”,帐顶)

合百草兮实庭(充满)九嶷缤兮并迎(众多)聊逍遥兮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捐余袂兮江中(衣袖)

遗余褋兮澧浦(赠送)(汗衫)搴汀洲兮杜若(采摘)时不可兮骤得(轻易)

三、【课堂探究与交流】

1、整体感知:结合注释和课后练习阅读《湘夫人》。

① 将注释中的拼音标注到文中,疏通字词,并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② 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课后练习,了解诗歌大意,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答案看“本诗译文”

2、本诗译文:

澧县三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湘夫人

(一)、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担心约会失期。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二)、写湘君把思念埋在心中,神情恍惚,迷惘。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

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

(三)、写湘君为迎接湘夫人而建造宫室、装饰爱巢。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

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

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

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

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

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

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臵各种香草播满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

(四)、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怅惘。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

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

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2、诗歌赏析

◆内容概括: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第一段:秋风瑟瑟,佳人爽约。望眼欲穿,悲情多多。

第二段:湘夫人思念湘君。白芷若兰,皆知我心。思君之情,绵绵如水。

第三段: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晚上渡水,早上登皋。寻找佳子,相思难熬。佳人召唤,共筑爱巢。亦幻亦真,与子偕老。神仙如云,不见佳人。苦苦求索,我心执著。

第四段:写湘君依依不舍的恋情。赠我汗衫,抛入江中。水若有情,知我情浓。以若赠远,我心永恒。

澧县三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湘夫人

第二课时

总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和方法,具体赏析《湘 夫人》;

2、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

学生诵读诗歌。

二、小组讨论

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全诗所起的作用。

【明确】: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湖,仿佛湘夫人飘然而至,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

开头这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惘、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会不会显得烦琐?

【明确】: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深挚的爱情和共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采用赋的写法,不会烦琐,反而是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了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材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A、知人: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安定边境。屈原一心革新政治,努力使楚国强盛起来,却遭到保守派的打击和迫害,他为追求理想,虽九死而忧未悔。B、逆志:《湘夫人》一诗,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慕和追求之情。文中既表现湘君为追求爱情的矢志不渝的执著与痴情,又表现了他与恋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哀怒与惆怅。

C、探究言志的契合点

诗中写道“闻佳人兮召予”,这里的“佳人”就是“美人”,而是古诗中的一个常见的诗歌意象,常用来比喻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或政治抱负,比如在模块一中学到的《赤壁赋》中的“望美人兮天各一方”,其实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曾多次用“美人”比喻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因屡遭迫害,所以理想化为泡影。因此他在《离骚》一诗里才体现出为理想上下求索的执着和壮志未酬的悲情。而《湘夫人》一诗所表现的是湘君为了爱情坚持不懈的追求,思而不见的愁苦。这样“佳人”一词,就成了诗人“言志”的契合点,抓住它,我们便不难看出在湘君追求美人的哀怨之中无不折射出屈原为理想九死未悔的悲愤情。

【明确】:

(1)写作背景。屈原生活在战国中期的楚国,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对

澧县三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湘夫人

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嫉妒和陷害打击,曾两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

(2)风格特点。屈原的诗歌有微婉隐约的特点。即幽深含蓄,婉转委曲的艺术风格,屈原有理想、有抱负,想在祖国推行美政,却得不到国王的信任与支持;明明看到国王的昏庸,却不能不忠诚于他,依赖于他;怀着满腹的牢骚与怨愤,却无法痛快地、直截了当地倾吐出来。于是用美人香草作比兴,借神话传说为寄托,甚至以女子的口吻与情态来表现。

(3)从本诗的内容看,剥去了爱情的表层,我们看到,湘君对湘夫人的追求的执着和痴情,失望、惆怅、哀怨、焦虑,但又满怀期待,这正与其身世悲剧相对应,富有极强的暗示性。

三、能力提升

◆回顾《诗经•蒹葭》,简要说明这首诗与《湘夫人》所展示的意境有何相似之处?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明确】:《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两首诗都点缀了寥落凄清的秋容,隐寓诗人此时凄寂情怀。

【推荐阅读】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诗歌的艺术美》

四、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小组检查。

五、小结。

一首诗歌,哪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进而把握主题或主旨?

(1)诗歌标题。标题往往承载着诗歌作者的感情,或者抒情的范围。(2)诗歌作者。作者的生活年代、写作风格等。

(3)关键字句。长诗的总括句、抒情句、议论句;短诗的关键词句、诗眼等。(4)诗歌注解。包括时间、地名、事件、相关人物等。(5)诗歌小序。主要是长诗。

课后反思:

湘夫人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湘夫人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屈原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和传达出的情感。3.涵咏诗歌,分析香草、美人等意象,感受意境,深入理解诗中的内容。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问题设计:1.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运用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2.找出能够表现主人公行为的语句,分析这些行为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并把这些动词串联起来,编成一个故事3.......

湘夫人教案

《 湘夫人》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楚辞》与“楚辞体”2)了解屈原的生平简介 3)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4)通过探究性学习......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教学目标】 1.知识......

《湘夫人 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湘夫人 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湘夫人教案 教案 湘夫人 课湘夫人教案 教案 湘夫人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