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教案_ps教案
PS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ps教案”。
第二周:评讲期末考试试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回顾上一学期主要的知识点
2、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文字、装饰图片、形状等综合知识的处理 教学难点:
文字、装饰图片、形状等综合知识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展示期末考试试题 设计一张新年明信片。要求:
(1)自己从图库中任意选择一张图片作为背景
(2)明信片上可用画笔或形状做修饰
(3)自制邮票,邮票内图片自选
(4)明信片上文字自拟,选用适当的艺术字效果,要求文字切合主题。
(5)图片色彩协调,主题积极向上,整体美观。
二、教师讲解一般综合实例的处理方法
1、在素材库中选图片
2、对背景图片进行处理
3、构图:对相关素材进行处理后,再在背景图片上构图
4、添加文字:注意使用恰当的艺术字效果
5、添加装饰:可用画笔或者形状工具对图片进行必要的修饰
三、按照考题要求讲解邮票的做法
四、学生上机完成五、上传作业并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
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教学后记:
综合实例的讲解和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将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在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求新求变,设计出符合主题要求并积极向上的作品。
第三周:掌握通道——通道的基本知识了解
教学目标:
3、熟悉“通道”调板的基本操作
4、掌握创建、合并、修改专色通道的操作方法
5、了解通道的基本原理
6、掌握通道与选区之间的操作以及编辑alpha通道的原理
教学重点:
1、通道的基本原理
2、创建、合并、修改专色通道的操作方法
3、通道与选区之间的操作以及编辑alpha通道的原理 教学难点:
1、通道的基本原理
2、通道与选区之间的操作
教学过程:
1、通道的概念
通道是图像信息的载体,有颜色通道、Alpha通道和专色通道三种。有256种灰阶,从白到黑灰阶,通道中只有三色,黑、白、灰。
2、颜色通道:
存储图像的色彩信息。每个颜色通道都是一灰度图像,只代表一种颜色的明暗变化。所有颜色通道混合在一起时,便可形成图像的彩色效果,也就构成了彩色的复合通道。如RGB通道(一个复合通道,三个单色通道)。
RGB图像来说,颜色通道中较亮的部分表示原色用量大,较暗的部分表示原色用量少。而CMYK图像则相反。
颜色通道的应用:使用单色通道调整偏色。CMYK颜色通道:用于印刷分色;
分色:是印刷的专业名词,指的是将原稿上的各种颜色分解为黄、品红、青、黑四种原色的颜色。在电脑中,分色将扫描图像或其它来源的图像的色彩模式转换为CMYK颜色。在PS中将RGB、LAB色彩模式转换为CMYK颜色模式即是分色。
注:默认的颜色通道数取决于其颜色模式。如,RGB图像有三个通道,分别代表红、绿和蓝色信息。一个图像最多可包含 24 个通道,包括所有的颜色通道和 Alpha 通道。
3、Alpha通道(蒙版通道):
用来存储和编辑选区范围,以备以后调用。
Alpha通道中,选中的像素为白色,未选中的像素为黑色(部分透明或选中的像素显示为灰色)。
Alpha通道的编辑:
按Ctrl+Shift键并击Alpha通道,将现有选区加入载入的Alpha通道选区(即加选); 按Ctrl+Alt键并击Alpha通道,将现有的选区减去载入的Alpha通道选区(即减选); 按Ctrl+Alt+Shift键并击Alpha通道,将现有的选区和载入的Alpha通道进行交集;
4、专色(Spot)通道:
保存专色信息的通道——即可以作为一个专色版应用到图像和印刷当中,这是它区别于Alpha通道的明显之处。同时,专色通道具有Alpha通道的一切特点:保存选区信息、透明度信息。每个专色通道只是一个以灰度图形式存储相应专色信息,与其在屏幕上的彩色显示 2 无关。注:输出专色版时,要存储成DCS 2.0 格式。
5、通道面板:
用来创建和管理通道,并监视编辑效果。第一个是复合通道(对于 RGB、CMYK 和 Lab 图像),它是单一颜色通道的复合;紧接着是单个颜色通道、专色通道,最下面的是 Alpha 通道。
6、分离通道
分离通道时,会产生4个灰度文件并以原文件名加上四色字母来命名(注:层为图层时不能分离通道)。
分离通道作用:1)分离后进行专色设置,制作特定效果;2)文件特别大时,分离后单独操作;
删除红、绿、蓝通道时,PS提供青色、品红或黄色通道。具体情况将取决于删除哪一个通道。(注:删除单通道时,图像会自动转为多通道模式。)
注:支持图像颜色模式的格式存储文件即保留颜色通道。以 PSD、PDF、PICT、TIFF、Raw 格式存储文件时,保留 Alpha 通道。
学生练习:
书本P179 实战演练(印章放大、增加光线)
教学后记:
在photoshop各方面的强大功能之中,通道并不像图层那样拥有很多参数,但却丝毫不影响其成为该软件的核心功能。很多学生对通道功能感到非常迷惑,实际上,单就功能的多样性而言,通道远远比不上图层,甚至还没有路径的功能丰富。其核心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在通道中根据需要将要转换为选区的部分处理成为白色,然后再将其转换成为选区。
第四周:掌握通道——通道实例讲解
教学目标:
在学习了通道概念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通道完成具体实例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通道技术完成综合实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通道技术完成综合实例
教学过程:
实例一:用通道抠图(抠出模糊的头发)
1、下面我们来看修理方法.比较通道中各个通道的头发对比,选择对比强一些的蓝通道,复制一份并分区处理,把左边选择后,CTRL+I反相.这样,头发颜色就统一了,左右都是黑色的头发。
2、用加深和减淡工具把一些模糊的边缘修理一下,这样对比强一点点,再用色阶就会干净很多。
3、放大图片,把人物的绝对范围选择出来,把这部分通道填黑.这样就有了整体的选择区.至于头发边缘处,我们利用通道来做.4、为了防止修坏,把这个通道复制一下.另外,也可以用复制的多通道,制作不同对比的头发选择区.最后把多通道结合到一起,这样可以方便地对图像进行多个区域的调整,比全图整体调整的效果要好很多.5、可以看出来,左右的头发,有着不同的颜色对比,所以我们要分区来做,把左边选择出来,用色阶调出对比来.至于头发的细节,最后我们再做.调对比时,在通道中使用选择区,可以保护已经调好的部分.6、针对于图左的一小撮头发,我们可以利用别的颜色通道,将它复制后做出ALPHA通道来.只观看需要的头发部分,用色阶调出选择区.可以看到,图左的头发是白色的显示.7、CTRL单击通道,把刚才做好的通道载入选择区.进入调好右边头发的那个蓝复本通道,用黑色画笔,把图左的头发也画出来.这样,两边的头发都有了.8、CTRL+D取消选择,CTRL+I把通道反相,CTRL单击这个通道,把它载入选择区,回到图层面板,复制背景层,单击蒙版按钮,把刚才载入的选择区转为蒙版,再新建个图层,填一个颜色,放在下面,观看抠出的效果.9、放大图像,用非常软的画笔,很低的不透明度,在蒙版上用白色和黑色画出淡淡的头发边,这部分头发,十分模糊,我们也画出一个模糊的过渡来.必要的话,可以用一个像素的画笔画出一些头发丝.10、可以看到,头发部分,颜色十分乱,单击图层(注意不是在蒙版上),用白色和黑色,把头发的颜色统一一下.经过长时间的“磨”,头发就抠出来了.实例二:通道结合滤镜(制作梦幻婚纱照片)
1、打开素材,使用移动工具将其拖至另一素材中,得到图层1,设置图层1的混合模式为滤色,并将其置于图像的左侧。
2、单击添加图层蒙版命令按钮为图层1添加蒙版,设置前景色为黑色,选择画笔工具并设置适当的柔和边缘画笔,在图像的右侧进行涂抹,以将其隐藏。
3、按住shift键,使用椭圆选框工具绘制一个较大的圆,并将其置于图像的右侧。
4、应用羽化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羽化半径数值为45,单击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
5、在通道调板中,单击该调板底部的“将选区存储为通道”按钮,得到alpha1通道,取消选区。
6、单击alpha1的缩览图进人通道编辑状态,反选。选择滤镜中的彩色半调命令,设置参数为:最大半径127、反选,载入选区,返回图层面板并单击图层1的缩览图以退出通道编辑状态。
8、全选复制,打开背景素材,保存当前选区状态,执行粘贴入操作,使用移动工具调整粘贴得到的图像,设置图层2的混合模式为叠加。
学生练习:
完成实例一与实例二,并上传作业,保存文件名为自己的学号。
教学后记:
学生在学习了通道的基本操作上,往往会用但不知道用在哪儿,通过今天的教学,将通道的两类常用实例一一讲解,给学生加深印象,学会复杂抠图的方法已经常用特效的制作方法。
第五周:使用滤镜——特殊滤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滤镜的相关概念以操作
2、掌握特殊滤镜——抽出、液化、消失点的使用方法
3、学会运用特殊滤镜完成实例的方法 教学重点:
特殊滤镜——抽出、液化、消失点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特殊滤镜——抽出、液化、消失点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滤镜概述
滤镜是photoshop中图像处理的特殊技术。对其进行简单的操作和控制。系统内部即可完成特殊而复杂的图像处理运算,大大加强了图像的视觉效果,可堪称图像处理的利器。通过对滤镜的灵活使用,可以十分容易的将图像的变形,交错或三维立体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滤镜的使用规则及技巧
1. 上一次使用过的滤镜被放在滤镜菜单的顶部,单击它按下CTRL+F组合键。可以重复执行相同的滤镜命令。
2.若按下CTRL+ALT+F键则可以打开上次执行时的滤镜设置对话框。
3.有一些效果滤镜会完全在RAM中处理,因此会占用很大的内存,特别是在图像的分辨率很高时更为严重,因此可以对单个通道应用滤镜,然后合成图像,或者先在低分辨率上使用滤镜,并记下滤镜的设置参数,然后再对高分辨率使用该滤镜。
4.可以将多个滤镜组合使用,来完成某种特定的效果,甚至可以将多个滤镜的使用录制下来,进行重放。
5.当对图像的某一部分使用了滤镜后,往往会留下毛边,这时可以对该边缘进行羽化,使图像的边过渡平滑。三.滤镜的设置
1. 如果选中了“预览”对话框,当滤镜的设置参数变化时,原图也同步变化。2. 通过单击预览框下面的“+和-”按钮,可以改变预览中图像的显示比例。3. 可以用鼠标拖动图像,观看预览图像的各个部分,将鼠标移到原图中,单击图像某部分,该部分会立即在预览框中显示出来。四. 滤镜菜单的简介
1. 对于不能使用内部滤镜的图片格式,可以使用图像----模式-----RGB色彩模式命令将其转换成滤镜能使用的图片格式。
2. 滤镜菜单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上次使用过的滤镜。第二部分是photoshop内部的14种滤镜,每一种类型的滤镜又分为不同的滤镜效果,大约有100多种内部滤镜。第三部分是外挂滤镜。
3. 使有编辑菜单中的消褪命令还可以去掉上一次使用过的滤镜。五.具体滤镜讲解
1.抽出:使用此命令可以将具有纤细、复杂边缘的图像从背景中精确地选取出来,因此常被用于进行各种抠图操作。
2.液化:是一个能够按用户操作方式移动图像像素的命令,在此命令的对话框中,当用户使用以推、拉、旋转、反射、折叠和膨胀等方式移动图像像素的工具对图像进行操作时,图 6 像将相应产生扭曲效果。
3.消失点:可以使我们在保持图像透视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复制、修复及变换等操作。
结合书本实例学生练习以上三种特殊滤镜。
学生练习:
完成书本P220实战演练中星球爆炸实例。
教学后记:
特殊滤镜不同于内置滤镜,特殊滤镜的功能比较专一,菜单选项比较复杂,可以需要通过多部选择操作才能完成,因此,特殊滤镜的学习难度要比内置滤镜大。通过课本实例结合讲解,让学生加深印象,灵活运用。
第六周:使用滤镜——内置滤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熟悉并了解内置滤镜的强大功能
2、熟悉本节课中所讲的几种内置滤镜的使用方法
3、能够利用内置滤镜完成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
1、熟悉本节课中所讲的几种内置滤镜的使用方法
2、能够利用内置滤镜完成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内置滤镜完成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 内置滤镜选讲
1、马赛克滤镜——制作方格梦幻图像 基本操作步骤:
打开图片——改色阶——全选、合并拷贝——马赛克——添加图层蒙版——蒙版中反相——退出蒙版编辑状态
2、云彩滤镜——制作云雾效果 基本操作步骤:
打开图片——用黑白色选滤镜云彩——滤色——添加图层蒙版(渐变工具)——曲线——画圆——柔光——添加图层蒙版(用柔角画笔涂)
3、添加杂色——制作砂岩纹理 基本操作步骤:
新建800*600白色背景图片——用#694822填充——添加杂色25% 高斯分布 单色——复制背景图层——添加图层蒙版——在蒙版中加云彩效果——斜面与浮雕
4、干画笔滤镜——制作花纹红木纹理 基本操作步骤:
新建图片800*600白色背景——选前景色#9a5018,背景色#280906——云彩——添加杂色——干画笔——色阶——切变
5、高斯模糊——为图像增加艺术柔光效果 基本操作步骤:
打开素材——将素材2移入素材1——添加图层蒙版去掉边缘——移动至左下角——色阶调亮——合并图层并复制出副本——高斯模糊(半径10)——滤色——复制最上面图层——柔光
学生上机练习:
完成内置滤镜选讲中的五个实例教学后记:
滤镜是photoshop中非常强大的一项功能,其特点是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其中基本的内置滤镜就多达13类上百个滤镜命令。作为教师,不可能一一讲解所有的内置滤镜,只有在实例的讲解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常用的内置滤镜,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而学会使用所有的内置滤镜。
第七周:滤镜实例选讲(1)
教学目标:
4、熟悉本节课中所讲的几种内置滤镜的使用方法
5、能够利用内置滤镜完成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
利用内置滤镜完成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利用内置滤镜完成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
1、模糊滤镜库实例
模糊1(为图像增加艺术柔光效果)
打开素材——将素材2移入素材1——添加图层蒙版去掉边缘——移动至左下角——色阶调亮——合并图层并复制出副本——高斯模糊(半径10)——滤色——复制最上面图层——柔光
模糊2(制作数字深渊视觉效果)
打开素材——复制背景图层——自由变换——裁剪——复制背景副本图层——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合并可见图层——复制背景图层——径向模糊——径向模糊——颜色减淡——复制背景副本图层——强光——画笔修饰
模糊3(制作冲出显示器效果)
打开素材,完成素材的移动位置调整——将人物素材自由变换,人物缩放60%,逆时针旋转15度——复制图层2——动感模糊——动感模糊——添加图层蒙版——重复显示图层2,拖至所有图层上方
模糊4(整体修饰人像)
打开素材——表面模糊——添加图层蒙版——修复工具和仿制图章工具
模糊5(为照片增加精确景深效果)
打开素材——磁性套索工具选出人物边缘——反选存储为通道——渐变工具(白色到黑色)——镜头模糊
2、总结以上五种模糊滤镜:
柔光效果——高斯模糊(可以控制模糊值,半径数值越大模糊效果越强烈)深渊效果——径向模糊(可以生成旋转模糊或从中心向外聚焦的模糊效果)冲出效果——动感模糊(可模拟运动物体产生的运动效果,根据图像的角度来决定模糊的角度,并调整适当的模糊距离)
修饰人像——表面模糊(智能化地查找图像边缘功能,在保留图像主轮廓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模糊处理)
景深效果——镜头模糊(通过选区或通道限制命令的作用范围,从而较精确地模拟出图像的景深效果)
3、综合滤镜实例选讲 逼真铁丝网效果
定义图案——新建567*567的灰度图像——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中选“图案”命令——曲线——创建剪贴蒙版——新建图层——云彩——执行4-5次分层云彩——创建剪贴蒙版——强光——新建图层——用白色填充图层——添加杂色(10,高斯,单色)——创建剪贴蒙版——正片叠底——复制图层2——高斯模糊——浮雕效果——强光——曲线
学生上机练习: 完成逼真铁丝网效果
教学后记:
滤镜由于种类繁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在实例的选取上,我将相似滤镜比较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再利用综合实例渗透其他简单滤镜的使用方法。
第八周:滤镜实例选讲(2)
教学目标:
6、熟悉本节课中所讲的几种内置滤镜的使用方法
7、能够利用内置滤镜完成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
利用内置滤镜完成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利用内置滤镜完成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
综合实例——哈密瓜的制作过程
在整个实例中选用了很多的滤镜效果,在完成的过程中加深记忆,逐步思考。
1.新建640*480文档,白背景。新建一层,命名“瓜皮”,用矩形选框在画布中间画个大椭圆,填充浅绿色(159/182/115)。
2.将选区储存为ALPHA1。取消选择,双击“瓜皮”层,选择内发光: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85%,颜色66/82/36,大小8。
3..在背景上新建一层,将“瓜皮”层向下和这个空图层合并变为普通层,用钢笔钩出上半部不要的部分,删除。这部分是瓜肉,可不要钩得太光滑了。4.用橡皮檫修整瓜皮的左边,再用加深工具涂抹,添加2%杂色。
5.由于瓜的弧度,瓜皮的下部会看到一些的,不可偷懒。进入通道,新建ALPHA2,填充50%灰色,加10%杂点,执行晶格化,大小15,再执行查找边缘,按CTRL+L调出色阶,将黑色滑块往右拉到尽头。
6.用魔棒选中黑色,回到图层,在背景上新建图层1,填充(200/179/154)。取消选择,载入ALPHA1选区,执行球面化,数量60,按CTRL+F再执行一次,反选删除,取消选择。(这时隐藏了瓜皮)
7.在背景上再建图层2,载入“瓜皮”层的选区,填充(89/110/60),取消选择,向下移动几个像素。选择图层1,也同样向下移动几个像素,载入图层2的选区,反选删除
8.可能你会觉得,费了这么大劲才看到月牙形的这一点东西,有点丧气吧?或者用画笔去涂,但未必会快,想快和易就干脆不做这二个层。呵呵,其实这个纹理层在后面还有点作用的,因此不要合并。在瓜皮层上新层一层,命名“瓜肉”,载入瓜皮的选区,填充(236/171/95)。将选区向上移动几个像素,羽化约7,反选删除2次。9.用橡皮檫降低压力修整瓜肉的左边,使下层的瓜皮显露出来(因为这部位是连接瓜藤的,皮会比较厚)。加轻微杂色约1.5。新建一层,填充50%灰色,执行滤镜-艺术效果-海绵(这个图兄曾指点过,偶得益不浅),大小1,定义2,平滑2。然后载入瓜肉的选区,反选删除,将混合模式设为“叠加”,降低不透明度为70%,向下合并到“瓜肉”层。这时你会发现,向下合并后图像变化了,在瓜肉的下沿出现一圈浅灰色!原来叠加是将下面所有的图层都叠加了,看不到的不要紧,看得到的可就出问题了,瓜皮被叠加后变深,而瓜肉下沿是羽化的,因此出现了灰色圈。弄了好一会儿才知道怎么解决,在合并之前,按CTRL+G将图层和瓜肉层编组,再合并就好了。
10.这时瓜肉的纹理还不够,再建一层,按D键复位色板后执行云彩,再执行查找边缘,调出色阶加深黑色,图层混合模式设为“颜色加深”,适当调低透明度,再按CTRL+G将图层编组,向下合并
11.处理瓜肉的上部,用钢笔钩出选区。光源是在左上来的,确定了明暗的位置,用加深和减淡工具在选区内涂抹
12.反选,也处理一下这边的选区。
13.觉得满意后取消选择,用模糊工具模糊一下边界。新鲜切开的瓜有水份,新建一层,用画笔点些白点作为反光,如果觉得画笔不好使,可用滤镜做出一些很小的碎片,方法就象刚才第9步做瓜肉的纹理一样,然后用橡皮檫将不要的地方去掉。调整好不透明度,合并到瓜肉。
学生上机练习:
完成哈密瓜实例的制作,并上传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的综合实例比较复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反映和暴露了以前学习知识中的盲点,在实例制作过程中查缺补漏,另外在实例中选用了多种滤镜效果,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滤镜方面的相关知识。
第九周:立体图形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1、掌握立体图形的一般制作方法
2、根据一般制作方法,设计创作出贴合于生活的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
设计创作出贴合于生活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设计创作出贴合于生活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
1、引入:在学习完photoshop零碎的知识点后,在接下去的课程中,将给大家讲解一些专题实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呢?我们先看几幅图(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2、立体图形的绘制(球比较简单,主要讲柱体和长方体)(1)柱体
新建一图片——矩形选框工具画矩形——填充渐近色(在渐变编辑器中编辑)——椭圆选框工具画上底——选区下移——将矩形添加进当前选区——反选删除(2)长方体
思路:画三个面,然后分别扭曲
在面的颜色编辑上,可以选用渐近色也可以选用加深和减淡工具
3、学生上机练习,完成柱体和长方体的绘制
4、知识拓展——茶叶桶
(1)新建一幅新图像,背景为砖红色
(2)打开一幅国画,移动到底图,自由变换(3)描边,宽度为3,位置居中
(4)画正方形框,填充绿色,旋转45度,描边(5)文字工具写字(6)制作圆茶叶桶
因为要将表面图像也形成一点的曲度,因此不能用上面所讲的画矩形椭圆的方式绘制 改变画布大小——逆时针旋转——扭曲中的切变滤镜——顺时针旋转——画椭圆(7)制作茶叶桶边缘(8)制作方茶叶桶
方法同上面所讲长方体的制作过程
学生上机练习: 完成茶叶桶实例
教学反思:
学生在完成长方体的制作过程中,普通对扭曲的角度掌握得不是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先用直线画边,然后再画面扭曲来完成。在制作圆茶叶桶过程中,学生对下底的处理方法有些死板,知识的变通性不够。
第一讲:概况一、窗口介绍1、标题栏:2、菜单栏:3、属性栏:显示所选工具的参数。可进行更改。4、工具箱:右下角有黑三角号的表示有一组工具。按住鼠标不要松开可切换,或按住SHIFT加......
ps教案-01 PHOTOSHOP第一节主要内容:发展史、简介、基本操作 一发展史:提问: Adobe公司开发的其它软件还有哪些?列举一两个软件 二简介1.软件的打开/关闭方式[书:5页] 2.复位工作......
Ps基础知识一启动和退出 1启动 1) 标题栏 2) 菜单栏 3) 属性栏 4) 工具箱 5) 状态栏 6) 控制面板 7) 工作区 8) 图像窗口 2退出文件/退出ctrl+Q ALT+F4 二PS窗口基本操作 1软件窗口......
中都培训Photoshop 课堂笔记第一节 PS入门一、作用 1图像处理: 2图像合成 3影视后期 4网页美工二、操作界面 1菜单2选项栏:调节工具的参数 3工具栏:PS常用的工具注意:视图|标尺工具 4浮动面板......
如何用PS给照片换脸一、教学目的:PS中像皮擦的使用;图像曲线调整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图像曲线调整的应用三、教学难点:图像曲线调整的使用技巧四、教学方法:讲、演、练结合五、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