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_遍发教案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遍发教案”。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过程与方法
朗诵、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咏物诗的鉴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一说你知道的咏物诗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常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情怀? 植物:
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寻隐者不遇》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饮酒》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爱莲说》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咏柳》 动物:
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蝉(悲凉;高洁)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其它
风(自由、奉献)莎衣(脱俗、高洁)
老师要补充一点: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诗人的处境、性格、思想也各不相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因此即便同咏一“物”,也常常情各有别。现在同题诗的比较在考试中时有出现,同学们要抓住物的具体特征来具体分析。
二、学习《柳》
一首好的咏物诗,背后总是寄托着丰富的情感,请同学们朗读李商隐的《柳》.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说到感情,咏物诗中常见的感情是那些呢? 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的归纳供大家参考。
建功立业、远大抱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思念故乡、凄苦孤寂; 不慕权贵、高洁正直;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通过具体的物寄托诗人特定的感情,这是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咏物诗最常见的艺术特点,那么咏物诗还有什么常见的艺术特点呢,请同学们补充说一说。
老师的归纳请同学们看一看,咏物诗常见的艺术特点一定要熟记在心。咏物诗常见的艺术特点托物言志、咏物抒怀、以物喻人
修辞(比喻、比拟、象征、对比、双关等)衬托、渲染等。
大家对咏物诗常见的意象、思想感情、艺术特色以及规范的鉴赏语言有了较多的直观的印象,三、实战练习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思路:第一问
造物指的是什么?: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
有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么有情的体现只需找出诗中拟人化、人格化的字词就可以了。有哪些?“觉春生”、“安排著”、“只待”。
第二问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造物”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请刚才做这道题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谁来试着给他打分,哪里是得分点,有什么不足?
这是清代的诗,就结合时代背景来推测诗人的情感?
(万紫千红常象征着新生活、新气象,春雷象征着石破天惊的社会变革)再看《己亥杂诗》
鉴赏咏物诗的思想感情要分析所咏之“物”的比喻或象征意义,要有物人一体的观点。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词“落花” “花”,表面上写“落花”,花虽落但仍然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养新的花朵,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托物言志。诗人虽然像一朵落花辞别故枝一样地离别了京师,但他并不是无情的,他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新生的花,也就是新的希望。
龚自珍生活在清政府的衰落时期,辞官时间在道光时期,大约是鸦片战争前两年,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
现在人们常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请同学们看参考答案,和自己的答案比较一下,也给自己打个分。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觉得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老师的小结和大家分享,请同学们一起读 1大量阅读积累,强化感性认识 2 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
3分析所咏之“物”的比喻或象征意义,要有物人一体的观念 4熟知咏物诗常见的艺术特点 5 规范答题的语言
其中一和五是所有题材的诗歌鉴赏都要注意的,二三四是咏物诗特别要注意的。
第二课时 《赏牡丹》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他与白居易齐名,白称之为“诗豪”,世称“刘白”。其诗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牡丹是我国国花,素有花王、百两金之贵称。唐人认为牡丹是“万万花中第一流”。本诗是一首牡丹花的赞歌。
一、【小组译诗】
庭院前的芍药花艳丽、妩媚,但没有格调,池塘里的荷花素净,但缺少情趣。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花开放的时候惊动了京城。
二、基本解读:这是一首花王牡丹的赞歌。
前二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溱洧》有句“赠之以芍药”,所以宋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但至唐,牡丹始贵,芍药地位渐不如牡丹,刘禹锡此诗也认为其格调不高,即“无格”。至于“芙蕖”,即荷花,自古以其高洁清静,或孤芳自赏,故刘此诗认为其“净少情”,即纯洁而寡情。后二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正面写牡丹。“国色”,古代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以此比喻牡丹,写出牡丹姿色远远在其他诸花之上。“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真”字加强语气。如此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即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唐中书舍人李正封咏牡丹名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天香”成了人们对牡丹的定评。
三、诗歌赏析 讨论合作
1、“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牡丹?
明确:作者先评芍药和荷花。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的艳丽、妩媚之态与荷花的洁净。但通过芍药妖艳而格调不高,荷花洁净而寡情对比烘托出牡丹的高贵(教师补充:其实,牡丹和芍药历来并称“花中二绝”。它们同属毛莨科,芍药属。有人比喻说:“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人们常把它俩栽种在一起,花王、花相次第而开,使观赏期大大延长。牡丹与芍药外貌酷似,如同姐妹俩,所以不少人分辨不清或误认牡丹为芍药,或误认芍药为牡丹)。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牡丹,表现了牡丹什么特点?
明确: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上,烘托出牡丹的雍容华贵,艳压群芳。“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的位置。“动京城”写出了京城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以及时人对牡丹痴狂般的态度,反映了牡丹独特的美。
3、请同学们归纳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芍药妖艳而格调不高,荷花洁净而寡情,运用拟人、对比烘托、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并借赏牡丹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四、当堂训练
白云泉 唐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初中美术教案范例:一、课题:春天的畅想二、课时:1课时二、课业类别:欣赏课三、教材分析:….…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
创编散文:大树妈妈 目标:欣赏散文,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和韵律感。 体验妈妈于娃娃之间的和睦快乐情感。 展开想象,初步学习创编散文。 环境材料:课件、大树妈妈、小松鼠、小鸟、星星......
Leon Plan Background information: Students: 40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rade 1 Leon duration: 45 mins The title of the text: Teaching objectives: By the en......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介绍了西......
第一课时 a 的教学[教学要求] 1、学习a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认识4个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的四声。3、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学习书写3个字母,培养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