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教案 反思_欢乐颂教学反思
欢乐颂教案 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欢乐颂教学反思”。
《欢乐颂》教学反思
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歌,考虑到旋律简单易唱,所以把本课设计成欣赏与唱歌结合的形式进行。在学科的整合方面,在讲述贝多芬时,我充分整合了文学、历史、美术,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一、赋予音乐生命,让学生感动。我用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故事感染学生,先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由文字的领悟到音符的感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我感觉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讲授要生动地多,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特别好。
二、把知识点熔于练习中,易于巩固。在练习唱谱的过程中就把一些难记的知识点掌握了,像各种强弱记号的掌握,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印象会更深刻。
三、教师要有主持人的才能,能引导学生发言,理顺他们的思路。这节课中许多地方都设计了引导学生发表感想的情景,但学生的感受会千变万华,老师要心中有数,通过你的语言进行引导,让一切不要偏离主题。这让我感到,老师的综合素质特别重要,它决定这你这位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和你的人格魅力。所以老师更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在时间控制上,练唱的时间过长;让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分。还有对同学们对贝多芬的了解不多等情况准备不足等。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和同学们一样,受益匪浅,我也会将我的这份益延续下去!
课堂新技术实践——《欢乐颂》教学反思
作者:韩迎菊
文章来源:立山区第63中学
点击数:1429
更新时间:2007-6-18
【字体:小 大】
按照学校学期初的计划和安排,我于6月14日以《欢乐颂》为题向全校汇报了我的音乐教学课。现把教学后的一点反思与体会结合课堂实况加以记述如下。
片段一:开门见山
(一)合唱的两种基本唱法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中的第四乐章“欢乐颂”(板书)。
师:你们会打哈欠吗?
生:(笑)这个谁都会呀。说着就打起了哈欠。
师:(抓住时机)好的,请发出声音,并把它延长。生:(啊······)(又笑)
师:好的,就请你们保持好这种微笑的状态,把臀部前移到凳子的二分之一处,再用打哈欠的状态演唱一次“啊”。
生:(啊······)
师:做得不错。你感觉自己的声音发生变化了吗?与你平时说话的声音相比一样了吗?
生:不一样。
师:是的。我们在演唱合唱时就需要这种没有个性化的声音。而在演唱独唱时恰恰需要的就是有个性化的声音。如:田震、张信哲。(渗透合唱与独唱的不同之处,为辩论埋下伏笔。)
师:用Legato演唱的合唱歌曲是什么效果呢?请听北京银河少年艺术团范唱的歌曲《送别》。
师:下面我们用Legato的唱法演唱一遍《欢乐颂》,检验一下你们体会的结果。
生:较好地完成了演唱。
师:还是不错的。但是后半部分要结束的时候速度控制的不大好,有些快了。
再请大家用打哈欠的状态发出短音的“啊”。要求是有弹性、跳动的感觉。
生:(啊,啊,啊)(笑)老师,有点像小狗叫。
师:你的感觉很正确。Stccato(顿音)的唱法就是这样的,声音短促、有弹性。
请大家再次聆听北京银河少年艺术团范唱的《闲聊波尔卡》。
师:你们体会了吗?下面请大家再用Stccato的唱法演唱一遍 《欢乐颂》。
生:(高质量地完成了演唱。)
师:看来你们都具有很强的学习合唱的能力,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作到这两种基本唱法。
因为你们表现得出色,下面请高低声部各派两名代表来玩一个游戏—“吹气球”。
生:(跃跃欲试。)四名同学在10秒钟内吹起了自己的气球。
师:评比。(并将气球分别以名次奖与参与奖奖励给参赛者。)
师:在吹气球的过程中,是什么最重要?
生:气息。
师:好,那么我们就全体来参与,比一比看看谁的气息长!
生:同学们自然且自由地以开口音“啊”为演唱音开始比赛。
生1:老师腮帮子太累了。
生2:不能坚持太久,一会儿就没气了。
师:老师教你们一种呼吸方法,能使你们整体的声音延连不断,你们想学吗?
生:想!
(二)合唱的基本呼吸方法—循环呼吸
生:根据指挥的示意先后发出声音,并将声音做渐强、渐弱的处理。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师:从发声开始到结束,你们各自换气几次?
生1:2次。
生2:3次。
生3:不知道多少次了。
师:你们听到他们的换气声音了吗?
生:没有。
师:是这样的。循环呼吸就是根据自己气息的深浅长短作不同时的呼、吸、换气。当然合理地换气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就能保持整体的声音延连不断。循环呼吸是合唱独有的演唱技巧,其他演唱形式没有。独唱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师:(段落小结)同学们,你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合唱的两种基本唱法和呼吸方法之一的循环呼吸,祝贺大家。但是,是不是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合唱就完美、动听了呢?
(片段一反思:这一时间内的教学照比我以前的教学相比,干净利落、目的性较强。我自己认为预设的问题设置的比较好,所以在生成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偏离主题。学生在体验、聆听和演唱实践中感受到了合唱艺术的美和乐趣。诱供的现象在此环节内避免了。)
片段
(二)渐入高潮 生1:不是。我认为还需要力度的变化。
生2:我认为还需要有声部。刚才我们在听范唱的时候就有声部的不同,听起来很好听。
师:好的。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低声部的部分。高声部准备—演唱低声部。
生:(一边演唱,一边感受和声的声音效果。)
师:(弹奏低声部旋律。)
生:(随钢琴用La视唱低声部的旋律。)
师:(反复弹奏第三个乐句,这是难点部分。)
生:(反复练唱。)
生:(熟练后,填词。然后再用Legato和Stccato的唱法各练习一次。)
最后两个声部合。直至声部达到均衡、和谐程度。
(此处说明:这一环节我的预想是在等待学生们充分地体会到合唱给他们所带去和谐之美后,再引入由于社会上对合唱艺术的偏见而产生的辩论,可是,此处并没有在我所预设之中,而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情况:学生们很努力的在控制自己的声部,可是还是经常发生与另外一个声部相混淆的状况。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对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稍稍思考之后,跟着学生的思路走了下去。)
师:看来想要把两个声部和谐地演唱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是哦?
生:学生们连连点头。
师:难怪大家都不喜欢唱合唱,而更喜欢唱独唱。更有甚者还认为,唱合唱的人都是因为自己条件不好,为了互相弥补才去参加合唱队的?
(独)生:老师,真的是这样的。唱独唱多好呀,能够显示自己的个性。还能拿到很多钱。
(合)生:“花儿乐队”也很有个性啊,他们就是合唱。
(独)生:“花儿乐队”中,一个是主唱,其他人是伴奏成员。
师:合唱在人数上是有要求的。一般的小合唱队的人数也要在12人以上。“花儿乐队”是组合,而算不上是合唱队。
(合)生: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在舞台上合唱队员之间可以互相壮胆,忘了歌词的时候也可以有人提醒。独唱能行嘛,歌词忘词了,观众还不哄你下台?
(独)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准备充分了,怎么可能忘词了呢。
(合)生:刚才老师说循环呼吸是合唱独有的技巧,你们独唱有吗?
(独)生:独唱还可以尽情发挥自己呢,多风光!
师:现在是公说公有特长,婆说婆有优势。我们知道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叫做什么?
生:《合唱交响曲》。
师:之所以叫做《合唱交响曲》是因为在交响乐中加入了“合唱”,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那么,贝多芬除了加入了合唱,还加入了哪些演唱形式呢?
师:(播放多媒体)
生:还加入了独唱、轮唱、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独唱与合唱交替进行。
师:祝贺你们用专业地音乐术语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这是值得为你们自己喝彩的。
师:你们听到的独唱演员和合唱队员的演唱,在水平上有差异吗?
生:没有。
师:所以,有些人认为唱合唱是没有水平的看法是错误的,也是不懂合唱艺术的。无论是合唱还是独唱都需要刻苦的训练。比如说,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很多的著名歌唱家也都是出自合唱训练班的,如:阎维文、廖昌永。
生:老师,独唱和合唱都很重要。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师:是呀。就如我们每个人各有特色一样。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有的时候是独唱演员,有的时候是合唱队员,角色不断变化,也要不断克服困难,而这一切真正的价值并不在舞台上,而在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中我们是否投入地演唱过。
请大家怀者敬仰的心情再一次投入地唱响“欢乐颂”好吗?
全体起立!本课结束。
(片段二反思:对辩论的现场把握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整体反思:
1、明确了音乐教学应通过挖掘音乐本身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体验过程。
2、座位摆设得当,在空间上给学生以合作、团结的暗示。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从整体上来看,让人感觉相得益彰。
我的疑惑:
1、在辩论中如何控制方向?哪些该取,哪些该舍?这种随机性是不是只有依靠实战才能锻炼和培养起来?
2、当出现有个别的学生有能力提高的需要时,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主,还是只要有需求就满足?
3、如果课堂出现了新的问题“生长点”与预定的教学目标相悖的时候,要继续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对吗?
结束语: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中我只领悟了一点点,但是一次次失败经历、挫折考验,将更加坚定我迎接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的信心与决心!
教案
欢乐颂》教学设计
掌政中学
赵海龙
教材:
初中课本选学内容
设计思想:
1.当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欢快的旋律响起。
2.欣赏完音乐,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的时候,我们开始做一个小游戏——猜人物。
3.老师弹琴学生分别演唱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试着分析《欢乐颂》来谈体会。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贝多芬以及他的音乐。
2.通过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体会到追求快乐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我们拒绝战争祈求和平。
3.希望同学们能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两个声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欢乐颂》,并且通过欣赏和演唱来进一步分析和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钢琴、欣赏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在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那欢快的旋律在教室上空响起。我们今天的课就在这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欣赏《欢乐颂》)
一、讲人物
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
学生:《欢乐颂》。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请看!我会给出不同 的条件,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
第一个条件:他是一位音乐家,出生于是1770年12月16日。
在1782年—1792年是他的创作的丰硕时期。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两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第二个条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在1781年——1787年谱写成的三首钢琴奏鸣曲。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那好咱们继续看第三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他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爷爷是男低音歌手,歌剧作曲家和指挥家,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他曾因恋受失意而烦恼,影响到肝脏,致使听觉失聪。1802年他意识到耳病无法治愈时,曾经打算自杀,但是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克服了精神危机,写出了明朗的《第二交响曲》。
学生:贝多芬。
老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贝多芬,也欣赏了《欢乐颂》,下面来演唱《欢乐颂。
二、演唱
老师:我给同学们弹琴,男生演唱低音声部旋律,女生唱高音声
部旋律。
学生:实践。
老师:同学们歌唱的声音就在这个范围,所以你们歌唱的声音是最定有表现力。也是最动听迷人的。下面你们就用你们最动听,最迷人的声音演唱《欢乐颂》。
学生:再实践。
三、分析作品
老师:首先,来看一下它的节奏是怎样的?
学生:欢快的,高兴的。
老师:很好,它是个快板,全曲都体现了“欢乐”的主题。那么乐曲是什么调的?
学生:G大调。
老师:音乐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流畅。四、二声部合唱
老师:我来弹琴,你们唱各自的声部。(唱歌词)
五、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六、总结
老师: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希望大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挑战!追求快乐、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快乐时光,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的。我们要珍爱我们的祖国,拒绝战争期盼和平。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的更辉煌灿烂!
作业布置:
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贝多芬的资料。
了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本节小结:
1.学生对贝多芬进一步了解。
2.通过老师的引导,培训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能力。
《欢乐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体会博爱,......
《欢乐颂》教学目标:1.学习二声部合唱《欢乐颂》,并能用明亮、热情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情感。2.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学习他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品质。 教学分析:重点:学习二声部合唱......
《欢乐颂》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欢乐颂》教案,欢迎大家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欢乐颂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欢乐颂》教学目标:1竖笛音阶训练,气息流畅,音量饱满。 2多声部发声训练及竖笛训练,音准,和谐。 3欣赏并吹奏《欢乐颂》。 教具:挂图四张5、6、7、1|、2卡片、电脑、投影仪。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