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案_法理学全套教案
法理学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法理学全套教案”。
法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法理学概论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在中国先秦时期称之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自汉代以后称之为“律学”。在我国广泛称之为“法学”或“法律科学”则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在西方,“法学”一词源于古代拉丁语的“jurisprudentia”,本来意思是“法律的知识”或“法律的技术”。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将法学定义为:“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
法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法学等许多学科。社会科学总体上以各种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我们认为,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也就是说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的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根据不同的标准,法学可以分为不同的体系。法学体系通常从两个角度来划分:
一是从法律部门角度来划分,将法学划分为:宪法学、行政法学、社会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二是从认识的角度来划分,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英国《牛津法律指南》进一步将法学分为:法律理论和哲学;法律史和各种法律制度史;比较法研究;国际法;国内法;跨国家法;附属法学,比如法医学。
日本学者将法学分为:公法,比如宪法;私法,比如民法;刑事法,比如刑法;基础法学,比如法哲学。
二、法理学概念
在西方,英语LegalPhiloso-phy通常译成“法哲学”;Jurisprudence通常译成“法理学”。在前苏联,由于强调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所以,将它称之为“国家和法的理论”。
在旧中国,有的称为法理学,也有称为法学通论,主要是介绍西方的法学理论,介绍资产阶级的一些法学流派。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意识形态和前苏联的影响,国内法学基本上也将它称之为“国家和法的理论”或“国家和法律理论”,从内容上看,不仅研究法的基本理论,也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而且是以国家理论为重点,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物重要性,没有将国家学说的理论与法学的理论分开来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人们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学与政治学的区别,一些高校也开始恢复设立法律系,开始法学研究和教育,法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也就逐步发展起来了,起初是使用“法律基础理论”,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恢复使用“法理学”这一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法理学呢? 国外法理学家的定义有:法理学是指关于法律现象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最理论化的学说。它是对法进行一般性研究,以揭示法律的基本理论,探索法的最普遍的问题。
国内法理学家的定义也比较多,目前比较通用的观点是:法理学是法学基础理论的简称,是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的学说。从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法的概念、本质、特征、法的历史发展、法的价值、法的作用、法的创制、法的实施、法的监督等。
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法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时,它又是法学的基础性学科,是法学大厦的基石,所以它也是以整个社会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学与法理学有其共同之处,当然,两者也是有区别的。
首先,法学研究使命不仅仅在于认识各种法律现象,还在于揭示它的发展规律;而法理学则是从宏观上对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总体研究。
其次,法学虽然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但重点在于各种具体法学学科,如宪法、行政法学、民商法、经济法学、社会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而法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法的本体论(什么是法?)、发展论(法是如何发展?)、价值论(法有何作用?)、运行论(法是如何创制、实施、监督?)等内容。虽然不同的法理学家研究的测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在离不开这些内容。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1、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法理学是从宏观上研究法律现象和发展规律,研究法的一般性的、普遍性的问题,不是研究微观法律现象。法学主要研究微观法律现象和发展规律,研究具体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社会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但这并不等于说法理学不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只是从研究具体问题出发,得出具有一般理论,这种理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如法是有阶级性的,就是从研究现实中得出来的。
2、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法学通过研究,为人们提供具体法的知识和理论,而法理学通过研究,为人们提供的不是法的具体的、实用的知识,而是法的抽象的、基础的理论。例如,法理学和民法学都研究“权利”问题。法理学研究权利的种类、特征、法律保护等问题,都是一般性的理论;而民法学研究的是十分具体的财产权、人身权、债权、婚姻权等。3、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法理学是法律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研究法律现象的世界观,也为人们提供研究法律现象的基本方法。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理学的理论对法学具有方法论价值;二是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即当人们运用一定的理论思考、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理论实际上就成为指导和规范研究活动的一种方法。况且法学方法论本来就是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我国法理学要特别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方法论。
第二节
法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法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法理学的形成过程。我国历史上的法律理论、法律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但并没有专门的法理学学科。早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出现以天命和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法律思想。明德慎刑、德主刑辅是当时重要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的时代,法学思想也得到大发展,墨家主张以天为法,循法而行;法家主张援法而治,以法治国,这些是当时的重要代表思想。
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在德主刑辅的原则下,实行礼法合一,即道德与法律合一,刑民不分,诸法合一。法学也被称为律学,或者称为刑名律学、注释律学,并成为正统的法学,是法学的代表。1840年以后,我国社会开始发生重要变革,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章太炎主张实行民主共和。1901年京师大学堂设立法科,1906年设立法律学堂,法学开始成为我国一门独立的学科,法科师生开始传播西方法学理论。我国最早出现研究法理学,是清未以来西方法理学传入中国的结果。“法理学”一词是从日本传入的。1881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穗积陈重在讲授“法论”时,即法哲学,认为形而上学太重,就提出“法理学”一词。在我国,最早使用“法理学”的是梁启超在他的《法理学发达史论》一书当中。旧中国已有少数高校开设过法理学课。民国时期,在法学研究和教育方面,法学有预科、专科、本科、研究科等,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在一些大学也开设了法理学,主要介绍西方的法理学知识,出现了一批研究法学包括法理学的专门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称之为“国家与法的理论”或“国家与法权理论”(前苏联的模式)。之后,由于将法理学等同于资产阶级法哲学,而被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法学界提出将国家与法的分开,国家理论和法的理论也分开,研究国家归政治学;研究法归法学。但在80年代初,仍称之为“法学基础理论”,到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正式恢复使用“法理学”,90年代后“法理学”的名称才被广泛使用,法理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2、我国法理学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法理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二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产生的标志之一,之后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资本论》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到了列宁时期,列宁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国家与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是代表作。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指导中国法理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产生,是人类法理学史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
第一,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深刻揭示了法的物质制约性。资产阶级法理学否认(经济)物质对法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法理学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最终决定因素。第二,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深刻揭示了法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法理学总是以各种方式否认法的阶级性,而将法的本质归结为人类公意或人类理性或统治者的个人意志。马克思主义法理则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任何法都是有阶级性的,这是马克思阶级分析的观点在法律上的体现,也是区别于资产阶级法理学的主要标志之一。第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深刻揭示了法的历史性。资产阶级法理学通常认为法是一直存在的,因而法是超历史的,而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则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一直存在下去,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法也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也就是说,法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二、西方法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法理学的形成过程。
西方法学起始于古希腊。古希腊哲学也非常发达,出现过很多哲学家,形成了很多学说,如政治学、伦理学、文学、哲学、法学、美学等学科。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法律制度发展的最高时期,与之相对应的古罗马的法学也十分发达,产生过许多法学家、法律学校、法学流派。
中世纪的欧洲法学被神学取代,但法学思想仍然存在。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法律又开始被人们重视,于是,重新出现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出现了法学家集团,和法学流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注释法学派。
到了13、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形成,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法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法律和法学从天国回到了人间。人文主义法学派是当时最重要的标志。
2、资产阶级法理学的历史发展。
资产阶级法理学是资产阶级法律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法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至18世纪)。此时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法学派。它们认为,法律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分,自然法保护人的自然权利;实在法则必须接受自然法的指导,实在法是违背自然法的“恶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当时最著名的理论就是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它们反对神性和神权,主张人性和人权;反对专制和特权,主张自由和平等;反对人治,主张法治;反对君主,主张民主;反对集权,主张分权。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至19世纪)。18世纪未,激进的自然法学派已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主义法学和分析主义法学。前者认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当顺应人的需要,无论什么法律只要能给人们带来功利,就是好的法律。而后者认为,法律就是由主权、命令、和制裁构成的“三位一体”,自然法不是法。法理学只能是关于实在法的知识。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未到二战结束)。此时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法学派。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为解决这些问题,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律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并根据满足这种需要的程度来判断法律的好坏。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功利主义法学派强调个人权利相比,社会法学派更注重保护社会利益。
4)现代西方资本主义阶段(二战以后)此时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法学派、新分析主义法学派和新自然法学派,因为,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普遍受到破坏,各国都面临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法制的任务。此时,各种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对都有生存空间,所以,也是资本主义各种法理学自由发展的时期。
结论:法理学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且是先有法学,后才有法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法理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的产物。近代以来的法理学,大体上可以分两类:一是资产阶级法理学;二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值得注意的是:
第一,法理学是适应法学自身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当法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部门法的出现,法学分为各个具体的学科,如行政法、民法、刑法等,这样就需要有一门基础性学科来指导,象一根红线一样惯穿于各个法学学科当中,法理学就产生了。第二,法理学是适应社会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资产阶级为了革命 需要,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法理学是随着资产阶级法学世界观的形成而产生的。而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也是马、恩在领导和参加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创立的。是在揭露资产阶级法理学的过程中创立的。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研究意义、原则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1、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法律观。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法的一般性的、普遍性问题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法律观,而法理学是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两大类的,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法理学。
2、学习和研究法理学,有助于培养法律理论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观念。对于学法的人来讲,很重要的是培养法律理论素质,它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通学法理学的另一个目的是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3、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可以为以后学习具体法律部门奠定理论基础。法理不仅是法学的理论基础,还是我们学习法学的方法论。学习法律知识,包括学习我国现行的部门法,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学习这些部门法,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了解了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后,才能学好部门法。
4、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可以为法治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我们学习法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法律实践者,立好法、执好法、守好法、做好法律监督,没有良好的法理学知识、法制观念;没有良好的法学知识,法律意识,是很难做到的。
总之,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对我们学好法学,对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指导思想 1、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为指导。我们不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理学,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只坚持不发展,和不坚持,同样是错误的。
2、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际,特别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而且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3、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必须大胆借鉴西方法理学科学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法是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法的阶级性,并不妨碍我们借鉴西方法理学研究成果当中的合理成份。现代西方法理学研究当中的优秀成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我们的借鉴不是没有选择的全盘照搬,更不是全盘西化,而是批判地继承
三、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基本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法是有阶级性的,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法,都是那个时期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阶级分析方法是学习和研究法学和法理学的基本方法。2,社会调查的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法理学学习和研究常用的一条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社会调查是获得实际资料的主要方法,而脱离实际的法理学也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学习和研究法理学要经常深入社会实际开展调查,准确了解各种信息。
3、历史考查的方法。
法律思想和法律文化,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评价任何一种法律思想和法律文化,也要联系当时的历史实际,看它是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法律的作用同样也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发挥的。所以,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必须进行历史的考查,分析它们产生、发展的历史状况,不能离开它所处的历史状况。
4、分析比较的方法。分析法律,是注释和解释法律,也就是对法律的内容、法条的意义和立法的意图等进行简明。而比较法律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或者同一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呖史时期的法律,进行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发展现行的国家法律制度,促进法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分析和比较的方法也是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重要方法。
5、系统研究的方法。
系统论是二战前后产生的一门学科,它一经产生就对法学研究形成重要影响,1979年我国科学家钱学森首先将系统论引进我国法学研究领域,开创系统研究法学之先河,此后,我国法理学界也逐步认识到法律现象也是由诸多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学习和研究法理学,也必须使用系统的观点,所以,系统研究方法是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法理学初阶教案 (阅读:15420次) 导论 法学与法理学 课前提示通过学习,要求对法学和法理学有基本的认识和把握,充分理解法学和法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明晰法理学与法学其它分支学......
法理学教案班次:河南财经学院2009级法律本科班 任课教师:法学教研部 赵红艳教材:21世纪法学教育规划教材《法理学》(修订版)教学安排:本学期学员面授共七次课,每次课4个学时,共28学......
导论 法理学概述一、正确理解法理学学科名称演变的线索1、在中国:法理学--法学通论--国家与法理论---法学基础理论--法理学。2、在西方:法哲学---法理学。 二 介绍法学和法理......
导论第一节 法学的概念与体系 一、法学的概念1、法学的概念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法学是有关神事和人事的知识,正与不正的学问 刑名之学;律学2、法学的......
法理学初阶教案导论 法学与法理学 课前提示 通过学习,要求对法学和法理学有基本的认识和把握,充分理解法学和法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明晰法理学与法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关系。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