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_三国鼎立课后反思
《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国鼎立课后反思”。
《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
穆棱市河西中学
盛祥军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示意图,提高识图能力。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于同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对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对历史真实和文学艺术描述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真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归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产生对和平的向往。2 通过历史与小说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起来的? 生:略
总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秦朝,后经西汉、东汉,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提示学生看图的标题、图例,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总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一是分裂,战乱的时间多于统一安定的时间;二是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期的一段历史:三国鼎立(板书)
师:据我了解有很多同学对这一段历史非常感兴趣,谈谈你所知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成语等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 总结:三国时期战争多,这时起战争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人物智慧的较量上,这些人代代相传,家喻户晓,被很多人所喜爱,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魅力,很多人物通过不同的形式、手段表现出来,如小说、戏剧、电视等,但都是文学作品,今天我们要通过历史课堂这种形式来学习和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刚才有的同学谈到了一位历史人物——曹操,现在做一个小调查,直到曹操这个人物的请举手,那么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呢?
学生回答:
老师先不作结论,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围绕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和与他有关的两大战役来学习本课。
二、讲授新课
1、官渡之战 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材料二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夜,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问题:(1)、东汉末年人民的生存环境如何?他们的愿望是什么?(2)、分析形势图,当时都有谁具备这个实力完成统一北方的任务? [指导学生看图,通过读图及书上的史料得出袁绍和曹操实力最强] 利用多媒体演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讨论曹操胜利的原因 教师出示材料:
(1)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三国志》评曹操语(2)(袁艄)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
——《三国志》(3)播放历史剧《许攸献策》的片断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得出结论]
2、赤壁之战
过渡: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之后,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终于在207年统一了北方,所以说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板书)至此曹操的政治抱负是否完全实现了?
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问题 :曹操的壮心是什么呢? 生:统一全国
师:曹操统一全国还有一定的阻力,[看图],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南方也有两股势力在发展,一是江南的孙权,他在江南苦心经营,经济有所发展,地位日益巩固;二是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刘备起用了诸葛亮,关于刘备起用诸葛亮,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呢,你们知道吗?
[让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师:刘备求贤若渴,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建议刘备避实就虚,向西南发展,谋取荆州、益州为根据地,东南与孙权结盟,联合抗曹,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意图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板书)
[用多媒体演示赤壁之战的经过] 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又存在那些不利的因素呢? [学生看书讨论,归纳出结果] 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水土不服,疾病流行;骄兵必败;人心所向等原因。
师:在火烧赤壁时,是不是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是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向上天求来的呢?
学生回答:
师:诸葛亮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他根据当地老百姓的经验,把握了这里气候的特殊性,准确的预报出了出现偏东风的时间,这就是历史真实与小说的区别,小说中加入了虚构的成分,鲁迅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我们要加以分辨。
过渡:赤壁之战后,孙权、刘备、曹操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但任何一方都无力完成统一的大业,看来赤壁之战确实是关键的一仗,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板书)
3、三国鼎立
阅读教材的内容,了解三国建立的情况。问题:想一想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学生回答
阅读《三国鼎立形势图》,掌握三国的名称、方位、都城、建立时间、建立者。[学生活动: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从东汉群雄割据到魏蜀吴,三分天下,也就是说从分裂走向局部统一的一个过程,三个国家分别采取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后来,魏国的经济逐渐超过吴、蜀,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掉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灭吴,统一全国,所以说三国时有分裂到统一的过渡时期。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一曲《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宏阔的气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巧妙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又以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时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为主线。以小说《三国演义》与史实之间的关系的环节,让学生设想“东汉末年的真实生活环境将是什么样?”其目的,让学生从熟悉内容入手,从文学角度看历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争失败的主观原因:骄傲轻敌,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230年吴国派人到达夷洲(台湾),让学生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课堂气氛整体并不怎么活跃,今后要加强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使课堂气氛整体活跃。其次,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争曹操一成一败的原因应当加以讲解,过于粗糙;两次战争应列表进行比较,以便学生清晰的认识与掌握。讲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魏蜀吴三国也应列表加以比较,便于学生牢记。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和实施,是我认识到:
1、教师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有时一个精心的设计,可以取得异想不到的效果。
2、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来进行。
3、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挖掘和引导
三国鼎立教案(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20课《三国鼎立》说课稿晋江紫峰中学 王鹏程教学目的:⑴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们掌握曹操统一北方、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
“芋泥”为你分享13篇“三国鼎立教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篇1: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2......
三国鼎立的教案和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国鼎立出现的背景、形成过程及结果。2、掌握历史事件: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历史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3、......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袜子》教案及课后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