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的教案_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的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2、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三、感受品味:
1、“君问归期未有期”——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巴山夜雨涨秋池”——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品评: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品评: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4、“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品评: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四、合作探究: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
明确: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夜雨寄北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夜雨寄北》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钱塘湖春行》一、解题 从题目《钱塘湖春行》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生答:时间、地点、事情)明确:“钱塘湖”,即现在的杭州西湖;“春行”,即春天出游,题目点明了地点、季节、内容。这......
《夜雨寄北》教案诗词意境优美,内涵丰富,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共鸣呢?教学目标: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2、扣词想像,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
夜雨寄北 —— (唐)李商隐一、导入二、了解作者和背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