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 教案_越中览古教案免费
越中览古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越中览古教案免费”。
澧县三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越中览古
教案
越中览古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怀古咏史诗;
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鉴赏诗歌;
3、掌握移情手法;
4、拓展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怀古咏史诗;
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学案。教学内容和过程 1. 导入
背诵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及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2. 解题: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3. 关于怀古咏史诗
(一)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二)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ǖ),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澧县三中2012年下学期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越中览古
教案
首,佛((bì))狸(lí)祠(cí)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关照自我,畅诉衷肠。在鉴赏这类诗词时就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 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 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 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 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4. 研究鉴赏
(一).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二).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5.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请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明确: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教学反思 :
《越中览古》李白教学要点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意象,学习对比手法。教学方法:对比阅读法。 教......
《越中览古》教案【学习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2、感悟本诗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3、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 【重点难点】1、诗歌对比手法的运......
《 越 中 览 古 》李 白一、导语:由高一《勾践灭吴》导入。二、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
越中览古教案4 一.导入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
古代诗歌选修《越中览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3.通过与《苏台览古》比较阅读,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