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案_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2020-02-28 教案模板 下载本文

再见了亲人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

一、噩耗、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在理解典型事例表现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体会写文章要选取典型材料。

过程与方法:教学中从整体感知入手,先说一说文中写了那几件令志愿军难以忘怀的往事?然后再细细品味这感人的往事中所表达出来的鲜血凝成的亲情,通过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作家魏巍将当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留在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里,现在就让我们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惜别的人群,让我们深情的呼喊“再见了,亲人”.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板书:志愿军 朝鲜人民)学生齐读“再见了,亲人” 生: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创设情景,将学生的思绪拉入课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说一说文中写了那几件令志愿军难以忘怀的往事?请找出来。

生找,同桌讨论,交流,生读找到部分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生:大娘在志愿军叔叔急需粮食时,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送打糕;还丢下小孙孙,救志愿军的伤员;小金花和妈妈救志愿军的侦察员;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三 从这些往事中,你们体会到朝鲜的人们对我们志愿军好不好?好!

好,谁起来为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这里,我们志愿军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感激!

生读。生师点评。

在文中,哪几个句子让你最感受到朝鲜人民像亲人一样关心志愿军?

出示句(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说是雪中送炭。)

②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教师给以及时指导,(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没办法回家时,妈妈给我送来了雨伞,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是不是大娘这几年来为志愿军只做了三件事?

不是!

那么志愿军对大娘的感情如同什么一样?对,亲人,那么志愿军是怎样描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这种情谊呢?文中有一个什么词?大家找一下。对,(板书:比山高海深)

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大家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练习体会使用反问句的好处。

师过渡:八年来,像他们这样的朝鲜亲人还有很多,看他们都把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当作亲人。师:说到这儿,同学想没想到,朝鲜人民为什么待我们志愿军如同亲人一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更有我们那可爱的志愿军战士的鲜血,我们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么深的情谊,今天就要分开,怎能不让人留恋呀!我们一起来劝劝送别的朝鲜亲人吧.引读前三节。

师:(引读第一节)瞧!那曾为我们送过打糕,曾为救护我们的伤员失去了小孙孙的大娘来送行了。快,让我们去向她道别——

师:(引读第二节)呀!小金花也来了!那次她与妈妈救出老王后,妈妈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知道后没有流泪,可现在她哭得泪人似的——

师:(引读第三节)快看!大嫂也拄着双拐从人群中挤了过来。她那双腿就是上次为我们挖野菜时被敌人的炸弹炸伤的呀,让我们快去扶一扶她——

生:(接读)大嫂,请回去吧!…… 生:1抓住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昏倒在路旁,体会“雪中送炭”;抓住为救伤员而失去唯一的小孙孙。2抓住小金花失妈妈的刚强和送志愿军时流泪加以体会,小金花把志愿军当成亲人。3抓住大嫂不顾个人安危去前沿阵地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双脚感受为对志愿军所付出的血的代价。生看课件生自由发言,看课件: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生体会鲜血凝成的友谊教师引读,生跟读1-3段开头。生:(接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生:(接读)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生:(接读)大嫂,请回去吧!… 抓住典型事例,在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基础上通过有感情的读表现出来.感受志愿军战士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很高的,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再次感受离别的感人场面。升华情感 15’

五、学习4-6段师:(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有希望什么?——(学生接读课文)

(3)战士们深深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车站,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几句惜别的话,然而相距已远,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生读第4、5、6段 用读来表达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是在表达学生理解后的情感 7’

六、再读课题结束 1’

板书设计: 志愿军再见了,亲人 鲜血凝成 大娘 朝鲜人民 小金花 大嫂

课后反思:

一、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老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设计了开头的导语和结尾引读。我用一段充满感情的话语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调动学生的内在感情,让孩子们准备用“心”去感受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这样,就给整堂课定下了基调;对于文章后3个自然段的教学,在学生感受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所付出的代价基础上,抓住学生当时的情感,按火车“启动”、“徐徐开出”、“飞驰而去”三个过程设计引语感染了学生,引导他们把领悟到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亲情,通过朗读心情抒发。

二、换位教学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亲人般的伟大情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朝人民的这种深情厚谊是文章的重点。从表面上看,作者是以志愿军的身份回忆了朝鲜人民的代表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志愿军所做的几件事情和他们所付出的血的代价。体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亲人般的深情厚谊。所以志愿军战士才向朝鲜人民发出了深情的道别“再见了,亲人”。但是仔细挖掘稳重的内涵,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声深情的道别也是朝鲜人民发自内心的话语,他们也把志愿军战士称做亲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可能只重视从课文表面内容去理解为什么志愿军把朝鲜人民称做亲人,他们为志愿军都做了哪些事,付出了哪些代价;而朝鲜人民为什么要把志愿军称做亲人?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则往往被我们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忽视!这样,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的教学重点就难以落到实处。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课前......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再见了,亲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3.学......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8页71执教教师:杨全琴学校:巴楚二小一、教材分析1.课文简说。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一课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

《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再见了亲人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教案 亲人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 教案 亲人
[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教案模板]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