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运用》教案_比喻修辞教案
《比喻的运用》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比喻修辞教案”。
《比喻的运用》教案 ㈠释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或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为,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行为)来比方另一事物(行为),使所要表述的事物或事理更明确、生动、深刻的修辞方法。它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示例:
①生活如舟,从送别起航,驶往无边的思念之海。②谣言像接吻,从这张嘴传到那张嘴。
㈡运用比喻,要注意以下三点:
⒈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或性质不同的行为。
①湖中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滚,粉红色的荷花似出水芙蓉。
(本体“荷花”与喻体“芙蓉”是同一事物,意思重复,毫无意义。)
⒉喻体必须具体、浅显、熟悉。比喻一般总是用具体的说明抽象的,用浅显的说明深奥的,用熟悉的说明生疏的。不然,即使有相似点,也起不到比喻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②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神经结和神经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一般人并不熟悉)
⒊要注意情味、色彩的协调一致。不然,会严重影响表达效果,甚至会损害或歪曲主体事物。
③抗战期间,敌人像砍瓜切菜般地屠杀我村的妇女和小孩,一片鬼哭狼嚎的声音传到数里之外。
㈢比喻的种类
⒈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如同、如同„„-般、仿佛、好比、犹如”等连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①阔爷像ATM(自动提款机),女人一吵闹,钞票就自动跑出来,除非这台ATM实在太老旧,看久了有伤视力,令人恶心。
②恋爱就像闷热天的旅途,当你经过长时间苦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时,你会听到列车广播里传来一个亲切甜美的女声:本次列车已经到达终点站。
有些句子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小丽长得就像外国的金发女郎。(同类相比)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猜测想象)
③最近几天,温州地区气温很低,如泰顺、文成都只有摄氏6度。(举例)⒉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有时用喻词“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连接。
①老一代的男人应该是大型主机,稳重可靠,家里的经济全靠他一人,能作决策的也只有他一人。妻子、小孩子都只是终端机,一切听命于他,一切依赖着他。
②我们都是大美女,每一次点击消灭一颗痴心;/我们都是狐狸精,哪管它网恋真不真; /在秘密的私聊中,到处都有姐妹们的身影; /在拥挤的聊天室,有我们乱抛的网上情。
⒊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
①兄弟我先抛块砖,有玉的尽管砸过来。
②教师不光要把一桶水指给学生看,更要把学生引到长流不尽的泉边和浩渺无际的海边去。
③但编辑的眼睛都是用孔雀胆泡过的,毒得红色的字变成黄色的字;编辑的手段都是汉武帝传授的,一刀子下去,就让你成为司马迁。
⒋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比一个本体。例如:
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比喻的运用》课堂例题
例1:①生活如舟,从送别起航,驶往无边的思念之海。
②谣言像接吻,从这张嘴传到那张嘴。
例2:①湖中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滚,粉红色的荷花似出水芙蓉。
②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③抗战期间,敌人像砍瓜切菜般地]屠杀我村的妇女和小孩,一片鬼哭狼嚎的声音传到数里之外。
例3:①阔爷像ATM(自动提款机),女人一吵闹,钞票就自动跑出来,除非这台ATM实在太老旧,看久了有伤视力,令人恶心。
②恋爱就像闷热天的旅途,当你经过长时间苦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时,你会听到列车广播里传来一个亲切甜美的女声:本次列车已经到达终点站。
例4: ①小丽长得就像外国的金发女郎。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最近几天,温州地区气温很低,如泰顺、文成都只有摄氏6度。
例5:①老一代的男人应该是大型主机,稳重可靠,家里的经济全靠他一人,能作决策的也只有他一人。妻子、小孩子都只是终端机,一切听命于他,一切依赖着他。
②我们都是大美女,每一次点击消灭一颗痴心;/我们都是狐狸精,哪管它网恋真不真; /在秘密的私聊中,到处都有姐妹们的身影; /在拥挤的聊天室,有我们乱抛的网上情。
例6:①兄弟我先抛块砖,有玉的尽管砸过来。
②教师不光要把一桶水指给学生看,更要把学生引到长流不尽的泉边和浩渺无际的海边去。
③但编辑的眼睛都是用孔雀胆泡过的,毒得红色的字变成黄色的字;编辑的手段都是汉武帝传授的,一刀子下去,就让你成为司马迁。
例7: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读书,也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发现未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比喻的运用”课堂训练
⒈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个字。
大约32亿年以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比较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①海洋是
②海洋是 ⒉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与社会公德相比较,家庭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是两个特殊的领域。在这个意义上,家庭伦理道德是社会公德在家庭领域的具体表现。不难理解,一个具有良好家庭伦理道德素质的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一般都会是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文明幸福的家庭不但是社会的“减压阀”,而且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标志之一。从职业道德与家庭伦理道德的关系看,一个从小在家庭中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会比较容易地培养起职业道德品质,文明幸福家庭在这里又成为更好地从事职业活动的“加油站”。
①文中“减压阀”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加油站”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⒊仿照下列句子的格式,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再造一个句子。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承诺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⒋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使之与前文呼应。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就像___________,没有马达的机器无法运转,_____________。
⒍在下面的划线处用比喻的方法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排比句。
承受如一杯陈年老酒,醇香而清冽;承受像一盆羞涩的朝花,含苞而待放;承受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⒎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例句:他像落地的枯叶,虽然自己化作了污泥,却护住了红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⒏仿照横线句子补写出二个结构相似的分句。
作家笔下的优美散文,好似热情而阅历丰富的导游,它会带你去攀登那回环曲折的盘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⒐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使意思完整。幸福是什么?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比喻的运用”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⒈(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海洋是天然的牧场。
⒉①制约(或限制)不良社会公德行为发生的场所。②促进职业道德提高与发展的场所。
⒊①山林间的一条清流,自由、洒脱。②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虚无、飘渺。
⒋(试用“春水、灯塔、小雨、清泉、小伞、彩虹”等词)
①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安定的港湾。
②爱心是一汩流淌在炎夏的清泉,使口渴难耐的人领略爽人的甘甜。
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④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间的美丽。
⒌①一只没有氢气的气球,没有氢气的气球无法升空。②一台没有CPU的电脑,没CPU的电脑无法开机。
⒍①承受似一支乡间的俚曲,粗朴而浑厚。
②承受是一组哲人的絮语,含蓄而隽永。
③承受像一棵高大的白杨,挺拔而威武。
⒎①他像平凡的雨伞,虽然自己遭受风吹雨打,却保护了主人。
②他像一只熊熊的火把,虽然自己化作了飞腾的烟灰,却照彻了黑夜。
③他像憨厚的小牛,虽然自己在辛劳中走向衰劳,却耕耘出片片希望。
⒏①好似好客而手艺高超的厨师,他会引你去品尝那香气扑鼻的佳肴; ②好似稳重而坚毅勇敢的飞行员,他会带你去遍览风光绮丽的河川; ③好似年轻而永不言败的水手,他会带你去搏击那汹涌澎湃的海浪;
⒐①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
一间陋室,一卷书册,可以营造幸福的氛围。②一声赞美,一句鼓励,可以体会幸福的甘甜; 一杯清茶,一碗淡饭,可以品尝幸福的滋味。
比拟
(一)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四)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五)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借代
(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
2、以实代虚;
3、以奇代凡;
4、以事代情。
(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夸张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辞格的综合运用辞格综合运用时有三种情况: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比 拟
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例如:
(1)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斯妤<<北海的早晨>>)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3)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二、拟物
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翅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
(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5)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6)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语 汇 修 辞
语汇修辞主要指从同义词的意义、色彩、声音方面,对同义词语的选择。例如:
(1)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2)原句:这座铜钟就在柏树底下,矗立在地上,有两人高。伸拳一敲,嗡嗡的响,伸直臂膀一撞,纹丝儿不动。
改句:这座铜钟就在柏树底下,戳在地上有两人高。伸手一敲,嗡嗡的响,伸开臂膀一撞,纹丝儿不动。(梁斌<<红旗谱>>)
(3)原句: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改句: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鲁迅<<藤野先生>>)
(4)洋先生不准他革命,他再没有别的路;从此决不能望有白盔甲的人来叫他,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了。(鲁迅《阿Q正传》)
(5)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郁达夫《故都的秋》)
(6)(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试比较:
(7)爷爷老了,下肢也不得力,轻易不上山吹柴了。(书面语词)
(8)爷爷老了,下腿也不得力,轻易不上山吹柴了。(口语词)
句 子 修 辞
句子修辞主要指对句子的组织和对句式的选择。它主要包括:
一、整句和散句的组织
整句就是把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组句子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相反,散句则是把结构不一致的各种各样的句子交错地排列在一起。整句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贯通,能够把内容表达得鲜明集中,有利于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散句则不拘一格,自由活泼,富于变化,能产生明快、生动的表达效果。例如:
(1)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句中运用了三组整句)
(2)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句中用了三组整句)
语音修辞
俗话说”看人看心,听话听音“。好的语言,从声音上说,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抑扬顿挫、回环婉转,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使人听了”好像吃了人参果,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慰贴“。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它大体包括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
一、音节的配合
所谓音节的配合,就是指在使用语言时,根据表达需要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匀称整齐,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
(1)看来很平凡的一块田地,实际上都有极不平凡的经历。在一百几十万年间,人类在这上面追逐着野兽,放牧着牛羊,捡拾着野果,播种着庄稼。(秦牧《土地》)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上面例(1)中的”捡拾“如换为”捡“,”播种“如换为”种";例(2)中的四个单音节词随便更换一个为双音节词,就不再有匀称整齐的效果。
为了使音节匀称整齐,增强语言的声音美,还可利用叠音词。例如: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2)苏州网狮园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3)杭州西湖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课时①教学目标:学会在作文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增加文采 教学重点:1.比喻句的句式变换2.几种用来入文的比喻句的常见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擅长。这话......
运用比喻教师节祝福语教师节就要到来,那么,运用比喻教师节祝福语是怎样的呢?一起来学习以下吧!运用比喻教师节祝福语1无尽的恩情,永远铭记心中.每个成长的日子里,我都要祝福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运用比喻教师节祝福语,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基本运用单位。句子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