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_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题是:“锦绣中华在我心中”,主要在上册教材总体认识祖国的自然概况和古老文明的基础上,用对比的方法,从东西南北的差异上,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域的生活,特别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教材26页的几幅图片,介绍了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的故事,学生从中可以了解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进程。27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生产丝绸的国家,在古代就闻名世界,中国的丝绸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28页图片,通过介绍丝绸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丝绸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29页的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不同地域人们的服饰差异和风格特点等。30页的图片,通过介绍一天之内穿衣有很大变化的吐鲁番地区、青藏高原,引导学生认识吐鲁番地区和青藏高原由于地处高原盆地,温差比较大。31页的图片,通过对一家几代人穿衣的介绍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服饰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服饰越来越漂亮。32页通过介绍家庭服饰展示会,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服装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33页的图片,反映了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在公共场所表现出的各种不良习惯和生活陋习,引导学生在公共场所要着装文明,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这样安排,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是把服饰的差异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发他们的联想和体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且主动地去了解和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人们服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 知道我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丝绸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知道服饰与当地气候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服饰在不断变化;知道什么是不文明的生活陋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人们服饰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
难点:掌握服饰的不同变化及勇于向不文明的生活陋习宣战。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
查找资料(可以是文章、采访记录,图片)
1、了解服饰的学问。
2、搜集一些传统服饰的故事和传说。
3、看视频资料,懂得服饰文化的差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段服装模特表演)同学们,看完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可以看到,模特们的服饰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款式也多种多样。你们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上课伊始利用模特表演,给了同学们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
1.师:关于衣裳还有美丽的传说,你们想不想听? 师讲述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过程。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最爱,教师惟妙惟肖的讲解,保持住每一个孩子的兴趣。)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衣裳的传说?
生简单介绍衣服的起源和发展。(从远古时代的穿树叶,披兽皮.发展到现在多姿多彩的服饰)生理解: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结果.(课上不仅让学生愿意听还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尽情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及畅谈自己的想法。)2.师:是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使我们的服饰多姿多彩。现在,我们衣服的面料有棉麻丝腈纶等等。(拿出一件丝绸衣服)同学们猜猜我拿的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的?(丝绸)你们知道丝绸的故乡是哪里吗?(中国)丝绸是我国的所特有的。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那么对于丝绸你了解了它的哪些有关知识呢?
生介绍丝绸的特点、制作过程及其他。
生1:丝绸的颜色色彩斑斓、灿烂夺目,深受人们的喜爱。
生2:丝绸的质地柔软、光滑,凉爽透气,对保护皮肤十分有利它的纺织过程非常复杂。
生3:只是得到它的原材料----蚕丝就相当麻烦。生4:丝绸可以出口换取外汇呢。
师:丝绸确实以其复杂的织造技术和文化艺术令世界所折服。通过你们对丝绸的了解,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从丝绸的身上我感受到我国纺织丝绸的历史悠久。生2:我国劳动人民是非常勤劳的。生3:他们具有高超的纺织技术。
师: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
(从孩子们熟悉的身边事物出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孩子们学习起来更容易,更轻松,更感兴趣。)
3、师:正因为有了劳动人民我们才有了绚丽多彩,形式各样的美丽服装。才有了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谁来说说你一年四季都穿什么样的衣服?(生自由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随季节的不同更换不同的衣服呢?(服饰受到自然环境中气候差异的影响,主要是在气温的影响时,而发生变化。)人们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衣服原料的制造上,对于服装的设计也是因地制宜的。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因为地形、气候的不同,服饰的差异也很大。(出示29页图片)
生观察,说说这些服装的特点有哪些? 生观察后汇报。(分别从寒带、热带、水乡等几方面进行介绍)(对于未知领域,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最强,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形状各异的服饰,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师:(评价)同学们介绍得很好。让我们再想想: 在同一个时间,尤其是冬天,人们的服饰是不是一样呢?(不一样)谁来给大家介绍。
生1:北方,最北边的大兴安岭,一片冰天雪地。那里气候寒冷,最低温度会达到零下五十多摄氏度。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那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所以人们为了抵御风寒,都喜欢穿以兽皮为主的衣服。但总的来说,北方地区的人们,到了冬天,人们在衣服上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厚。
生2:江南水乡气候怡人,比北方地区要暖和的多。因此,那里的人们都喜欢穿长布衣、长布裤,头上还围着蓝布包头,脚上穿的是绣花圆口的布鞋。
生3:我国南方福建沿海的惠安县。那里的妇女叫惠安女,她们穿的服装就叫惠安女服饰。她们带的帽子叫斗笠,斗笠边缘两侧还缀有塑料花或者是绢花来作为装饰。她们除了带黄斗笠特别外,头上还围着花头巾。那么,你们知道她们为什么带斗笠、围花头巾吗?(她们居住在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再加上她们常年居住在海边,带黄斗笠,围花头巾,是为了防止日晒的。)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介绍的三个不同地区的服装都属于我国的汉族服装。让我们再回到地图上来看看,同一个时间,尤其是冬天,我国的气候是北冷南热,因此说,不同地域,由于气温的影响,人们的服饰各不相同。
那么,在同一地区,一天之内人们的服装有没有变化?假如有,你知道是哪些地区吗?
生1: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是因为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非常大,气候影响了人们的穿着。
生2: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穿皮袄是“山上穿着、山下围着”,这样的服饰也与地形、气候有关。师:(评价)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啊!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服饰吗? 学生用放映幻灯片的形式,边放映边解说。(两处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服装的变化。)
4、师:我国的服装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并对世界服装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着装更是异彩纷呈。师:下面我们来做两个游戏:“服饰变化你我他”。课下我们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的新、老照片。谁能当一名解说员,为大家介绍介绍。(生分小组进行解说)师:通过的介绍,使我们感受到了随着时代的变迁,服装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这些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学生能够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服装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三、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中华服饰不仅面料好,设计也非常多样化。我们对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真是无比赞叹。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服饰文化,我们为之感到自豪。
那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服装的变化不仅受气温、地形、社会发展的影响,职业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穿着。
第六课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
主备人:杨家寺小学 孙冬梅 从备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一些区域的方言和地方节日,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感受我国文化的区域性;知道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人民带来的富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比较社会事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区域存在着方言和地方节日,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一些地方节日和当地的环境、资源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一个脑筋急转弯:一只鹦鹉,你抓住它的左脚,他会说:“你好”你抓住它的右脚,他会说:“再见”问:抓住它鹦鹉的两只脚,他会说什么?
生:猜答。师:说一句方言,(意思是指鹦鹉在说:我的乖乖,你想摔死我啊!但学生听不懂)问想不想知道鹦鹉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师:等学完了这节课《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就告诉你们。
二、新授 谈方言。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了有关方言的资料,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方言?(大屏显示方言的定义找学生念一下)
师:谁能说一说本地有哪些特色方言? 生:说一说。
师说一些外地方言引起的笑话。
三、欣赏相声《戏曲与方言》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围绕方言的活动,大家对方言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生:谈一谈。
师:给予肯定、表扬并补充。师:说方言到底好不好呢? 生:答出好或不好。
四、讨论说方言的利与弊。利:体现乡情,显得亲切。弊:不同区域交流困难。
师大屏出示案例:嘲笑有乡音的同学。
五、讨论教材34页问题引出普通话。
师亮明正确观点:国家大力提倡推广普话。师:推广普通话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给予表扬、肯定并补充。谈话。
师:学会了普通话,我们就可以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有什么特色节日啊?接下来我们来看不同的地域节日。课下,老师留了作业,让同学搜集一下有关我国不同区域特色性的节日,不知同学们搜集的如何,现在把小组资料汇总分类一下:
生:小组讨论汇总资料。
六、活动:考考你。
师大屏幕显示一组组带有地方性特色节日的情景图片例如:龙舟节、风筝节、冰灯节等。并提问: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根据大屏幕图片与查找的资料对号入座,并介绍该节日。师给予表扬、肯定和补充。
师提问:把这些节日放在一个统一的地方,那玩儿的多痛快呀!行不行?
生:答。
师:这些节日为什么不能成为全国性的统一节日呢? 生:讨论回答。
七、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同学们都获得了哪些收获呀?
生谈收获。
7、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主备人:杨家寺小学 孙冬梅 从备人:
教学目标
态度: 通过“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 知识: 会按专题如人物、风景、节日、民族等类别将收集的资料布置板报。
学生准备:查找资料(收集祖国各地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板书: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幻灯出示资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③思考讨论: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海拔是指地球上某一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水原点即平均海平面。
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原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藏等等。这样使得我国能够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走进母亲河。(板书:我们的母亲河。)
1、思考:我们为什么称长江、黄河为母亲河?
2、收集资料,请你拿出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全班同学把资料进行归类。
4、歌唱母亲河。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比赛。
①说一个评价母亲河的词。每组不重复,看谁用词最贴切。
②说一句赞美母亲河的话。看谁感情最真挚。
③讲一个长江、黄河的传说、故事,或朗诵一首诗、唱一首赞美的歌„„
四、讲我的旅游故事。
请几名同学讲一处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地方。
要求:
1、讲清景点所在省市位置,游览时间,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自己游览后的感受。
2、学生介绍完一处风景,就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五、小组活动——“我的旅游观光梦想”。
1、展示自己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旅游路线图。在小组内介绍需携带的物品,采用的交通工具,观光的顺序、注意的事项等。
2、着重讲自己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及原因,以及对那个地方的初步了解。
六、我会表演——小品:我是世界自然遗产。
1、学生分组,看书查资料,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的含义,以及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2、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一处,了解它的景观特色、被保护情况,合作编小品脚本,进行排练。如扮成游客、导游、当地居民、拟人化的山水树木等„„。
3、请两三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七、总结升华。
课后收集祖国风光的图片、资料,自制一个祖国旅游观光路线图,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教材内容:1.《生活中的快乐》 第1课 (需三个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
1.圆明园在控诉活动目标:1.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来的屈辱和危害。 2.知道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的英勇抗争的事例。 3.分析近代中国遭受苦难的主要原因。4.懂得“落后......
长沙县星沙盼盼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单元备课本单元的总目标:1、通过追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感受父母、亲人、学校、社会对我们的爱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