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_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
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巴黎和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实用心;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2、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2、通过对巴黎和会背景和条约的讲解,深刻看到中国作为弱国,惨遭宰割的命运,同时,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据理力争,他们的爱国、他们的勇敢,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凡尔赛和约及其评价 难点:《凡尔赛和约》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导入: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重新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建立的维也纳体系、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1、巴黎和会的召开
①目的: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瓜分战利品,建立国际新秩序。②时间与地点:1919年1月18日,巴黎凡尔赛宫。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和地点——1月18日、凡尔赛宫:40年前普法战争中德国击败法国后,在凡尔赛宫举行德国统一仪式的时间是1871年1月18日。法国人把巴黎和会的会址不仅选在了当年德国人耀武扬威的地方,还选择了德国人最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是所讨论的事情却是如何惩罚德国,法国人再一次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对德国人进行雪耻。
③与会国:27国,德奥等战败国与苏俄除外
④操纵者:“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三巨头各有雅号,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出席和会,大唱和平,被称为“百灵鸟”;克里蒙梭78岁高龄,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是典型的复仇主义者,态度强硬,力图削弱德国,称为老虎总理;劳治乔合老谋深算,被称为狡猾的狐狸;日本代表牧野——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沉默的小伙伴”。会议延续了5个多月,但全体会议仅召开了7次,其他时间多是在大国的秘密会议私下磋商中度过的,据统计,四大国(英、美、法、意)的秘密会议开了145次。以至于在无休止的秘密会议期间,大部分代表无事可做,游览巴黎以打发时间。
2、与会各国的主要打算:
(1)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利用战胜国的地位,吞并已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同时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宿敌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御德国的“体系”,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各国都心怀目的参加会议,把弱小国家利益当做他们之间妥协勾结的筹码?—性质。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利。
3、会议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4、议题
(1)对德问题的争夺(焦点问题)
法国: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
英国: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衡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出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特别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
美国:想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特别是建立一个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未来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将联合援助法国(2)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①山东问题的由来:
A、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界地,“二十一条”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B、一战后,中国要求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要把山东权益合法化。② 中国据理力争
请允许我在正式发言之前,让大家看一样东西。(掏出金表)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1919年1月28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关于山东问题的陈词,一度使这个问题闪现出一丝曙光。可惜,巴黎和会不是公平的辩论赛,大家都是来做交易分糖果的。中国跟多数殖民和半殖民地国家一样,在和会上的命运,如同是砧板上的鱼肉,所差的无非是切给谁而已。
③ 山东问题上的勾结: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④ 影响: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和人民反对和约的压力下,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认识;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权益;弱国无外交。
5、结果:《凡尔赛和约》
帝国主义列强经过激烈争吵和讨价还价之后,拟定了对德和约草案,并以重新发动进攻相威胁,迫使德国拼接受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1)签订的时间地点:1919-6-
28、凡尔赛宫镜厅。
正是5年前的这一天,奥匈帝国在得到它的强大盟友——德国的支持后,进攻塞尔维亚,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今天,战胜国选择在5年后的同一天,让德国人接受协约国对它的审判,算是对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战争失败的羞辱。
(2)主要内容:
A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所以,战胜国将全部战争罪责推到战败国的头上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明显有“成王败寇”的特点。B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分西、东、南部三块。
西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法国代表提出阿尔萨斯必须归还,原属德国的萨尔煤矿区也将由法国控制,萨尔区的储煤量相当于法国全国煤炭蕴藏量的40%,而且还紧邻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将两者联合起来,无疑将极大推动法国重工业的发展,同时制约德国重工业的发展。关于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问题,指出这是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方案没有得到实现后的一个妥协的产物。
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关于德奥关系问题,说明这里隐含的协约国的深远意图:奥地利与德国在民族和历史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奥地利在军事上受德国影响,也有较强的军事能力,所以,德奥的合并对它们的欧洲邻国来说,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作为波兰出海口,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关于德波关系问题,要指出:其目的在于以波兰去牵制德国;而这一安排是对德国领土的最大分割,将经济发达的东普鲁士分割为一块飞地,是德国难以忍受的,也成为后来德国发动对波兰战争、挑起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借口。
总之,《凡尔赛和约》让德国损失了13%的领土(约2.7万平方千米)和10%的人口(约800多万)。
C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关于殖民地全部被瓜分:指出德国挑起战争的目的是要夺取更多的殖民地,但结果事与愿违,德国不仅没有获得一块新的殖民地,而且自己拥有的殖民地全部丧失,这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关于“委任统治”:是指一战后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统治的一种制度,例如给予行政指导和援助。根据国联盟约,原先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均由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统治,这些国家代表国际联盟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实行监管或监护。委任统治的实质,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隐秘的殖民主义统治政策。Why?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旧的殖民体系再也无法按照原有的形态存在下去了,帝国主义不得不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殖民地宗主国大都是战败国的,当地人民都设想利用战败国的不利处境争取民族独立,如果战胜国以不变的形式进入这些殖民地,不会被当地人民轻易接受,这迫使它们改变策略。反映了时代进步,由列强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转变为按国际法公开地解决殖民统治问题。
D限制德国军备:①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②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③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海军只许拥有轻型战舰;④莱茵河东安50千米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
关于德国兵役制的问题:解释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内涵,以全民为征兵对象,所有适龄青年都要服役一段时间和普遍接受军事训练。这种兵役制常常与军国主义相联系,协约国禁止德国实行这样的兵役制,目的是要约束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关于允许德国陆军拥有10万人:说明其目的是能够让德国资产阶级有足够力量镇压国内人民革命(当时出现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高涨局面),但这一数量的陆军,又不能满足德国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关于不得拥有空军和潜水艇:说明空军和潜水艇被公认为是进攻性武器,是德国对外侵略战争的必备条件。不允许德国拥有,无疑是防止它再次挑起战争的可能。关于海军只能拥有轻型战舰:说明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德国在海外的军事扩张,也避免了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竞争。
关于莱茵河东岸非军事区问题:指出这是将法国所要求的与德国之间建立缓冲区的进一步扩大的举措,对德国的进一步控制。
E赔款问题:规定在1921年5月1日前,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款总额和赔款方式。在此之前,德国应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最终决定德国赔款2260亿马克,之后减至1320亿马克。道威斯计划,1924年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提出解决德国赔款的计划,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对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3)、评价: 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性质:战胜国对德国的具有掠夺性和强制性的和约。积极性:缓解矛盾,初步建立新的国际体系。(英法获利最大,美国受到抑制)
和约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也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它们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利益的妥协,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
(3)消极性:对德国过分的宰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和约背后潜藏的新的危机)《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的希特勒所利用。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必然要求摆脱这个和约所强加的种种束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凡尔赛和约》已在国际关系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总结: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但它们追求的是霸权基础上的和平。都力图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巩固战争的成果,实为战前列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继续。
巴黎和会并非和平会议
1.会议目的:它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苏的国际会议。
2.会议内容: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会议密谋遏制苏俄,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筹建国际联盟,反对列宁创建共产国际。
3.和会性质:巴黎和会其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
4.对待中国的态度: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的正当权益不但没有受到尊重,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求收回德国强占的山东的权益,但英、美、法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大约300多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现代人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母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该亚的传说......
第1课 色彩的明与暗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明度、纯度的知识。2、教会学生利用色彩的明与暗进行绘画表现。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
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 第1课小伙伴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形,头部透视规律,指导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
《春》教案朱自清126班颜雅静摘要:课堂上分析文本的精彩片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如何合理利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