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教案_海底两万里阅读教案
海底两万里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海底两万里阅读教案”。
情境导入
当你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答:大海、蓝色、辽阔、一望无际、神秘······
是否有同学旅行见过大海?即便是没有去过的同学在书本或者网络上也了解到一些关于大海的知识,那大海里面有些什么是我们熟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
(海星、水母、海葵以及生活在它周围的小丑鱼(《海底总动员》尼莫的故事)
接着再看:海龟、鲸鱼、海豚······当然还有很多比如鲨鱼、河豚、鳄鱼、海狮、刺鳐、海鳗、各类浮游生物、贝类等等,数不胜数的生物。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生活在海洋里。)
欣赏完图片,那我们一起分享一下,除了这些海底生物,你对海洋了解有多少。大家看到课件上的五个小问题:
1、世界海洋面积是多少?比全球陆地面积(约1.5亿平方公里)的两倍还要大(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
2、世界有几大洋?分别是哪些?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世界哪里的海底最深?(它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11034米)
4、海底探测工具你知道哪些?深海探测器——“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水下探测器、水下机器人、深海导航工具、通信设备等)最先进的潜水器能够把人类带到一万米深的海底。
5、海底探测并不简单,你知道为什么吗?(气压、低温、空气、黑暗······)
(我们知道日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频率)的光组成的,不同频率的光照射的深度并不一样,红光透射的最浅,大约只有几米左右,橙黄色的光能通过10-30米的深度,绿光可超过100米,而蓝光差不多能达到500米左右。所以海底500多米后无法见光。)
走进作者
有这个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深海的探测,科学仪器和设备最早也是在1948年,此前呢也仅是浅水的探测,还不能算是进入了深海。但是却有这样一位作家,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在1870年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海底世界,那他是谁?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
我们看到书本156面,对他的介绍: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还没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了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上······
那这几句话的介绍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发明的时间和他作品的创作时间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他的作品是在1870年正式发表的,那电报是19世纪末出现的(无线电报),飞机是20世纪初,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所发明,直升机则在1907年问世(20秒),登月是1969年7月20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首次踏上月球。大家知道中国的登月工程吗?(嫦娥)
那他到底具有怎样的神奇经历才能有如此与众不同又超前的想象力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的生平经历。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和“科学时代的预言家”。《海底两万里》是他的幻想小说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创作背景
19世纪以后诞生的科幻小说(像《海底两万里》),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毕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以后,人们感受到了自身力量的飞跃,由此也产生了更多集体性的科学想象,由此也成就了诸多科幻小说兴起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
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这里的“里”指的是法国古里,而古法里又有海陆之分,一古海里约合5.556公里,一古陆里约合4.445公里;既然是在海底周游,这里的两万里,理应为两万古海里。如此说来,他们在海底行驶的路程,就应该在十一万公里以上了。)首先纠正一下,地球乃类球体,非平面,无所谓周不周长,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万公里,若按此算的话,相当于2.75个地球赤道周长。
简单介绍“鹦鹉螺”号:
鹦鹉螺正是以自身薄薄的几毫米螺壳而承受下潜到百米深海后所面临的巨大水压的螺壳动物。这一细节充分表现了凡尔纳广博的科学知识。
鹦鹉螺是现存最古老的头足类,是一类古老的软体动物,已经历了 3.5亿 年的沧桑世变,现仅剩下四种,所以有“活化石”之称。鹦鹉螺生活在亚热带、热带几百米深的海底,可以自由调节身体中气室里的气体分布,来控制身体的沉浮,再依靠漏斗喷水在碧波中畅游,很像一艘活的潜水艇。航行线路: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人物评析:主要人物四个,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尼德兰 作品特点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1870年问世,暨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情节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指导目的: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着。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故事的起因是世......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
《海底两万里》一、填空1.《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说1866的引起全世界惊慌的一件事是什么?(海怪)2.去追踪“怪物”的驱逐舰叫什么名字?(林肯号)3.这个“怪物”是什么?(鹦鹉螺号)4.鹦鹉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海底两万里》一书写于1870年,这本书是凡尔纳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底旅行的所见所闻,故事十分精彩。这件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