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案_地球运动的意义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球运动的意义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清华中学地理组 闫晓霞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弄清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2、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和意义;;
3、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以及时区的划分,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
4、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原因和偏移规律;并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惯性十字坐标和球面曲线坐标差异图,探究得出沿地表水平方向运动物体发生偏移的原因及规律
2、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认识晨线、昏线,并尝试画出地球侧视图与基地俯视图中的晨昏线。在此过程中,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读昼、夜半球图,得出地球自转形成经度时差并用此图说明相关问题,从而初步掌握用图形辅助空间思维的方法和步骤。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感受探索自然规律的乐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和区时
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以及对地理事物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特点与判断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1、利用教具地球仪演示,让学生来理解昼与夜的形成、昼夜交替以及地方时的产生。
2、充分运用课本插图、板图,运用导学法和分析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晨昏线的特点、时区的划分以及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3、用综合分析、归纳推导,将课文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
五、课型 新课
六、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知道吗?
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日当午”要多长时间? 为什么2004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 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 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 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板书)
一、昼夜交替(板书)
1、昼夜的形成(板书)[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让地球仪不动,不自转也不公转,让学生想象,学生如果是太阳,他们能看到的地球的一半,因为眼光无法穿透地球仪,再设问:为什么会产生昼夜?
引导学生得出:地球是个不发光的不透明的球体,在某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这的半球叫昼半球,暗的半球为夜半球。
[提问]昼夜之间的界线叫什么呢?(引出晨昏线的概念。)
2、晨昏线(板书)[演示]让学生扮演太阳,正面看过来后,确定下来晨昏线,可以用有色笔或红绳做好记号。将夜半球用黑笔划上阴影,然后可以把这个昼夜凝固的瞬间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看。
可以分别从侧面、南北极上空看,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与学生共同分析分析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的特点(板书)
大圆(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在不同的图上,分析晨线和昏线的交点的地方)始终平分赤道
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
[讲解]再次明确晨昏线的概念: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为晨昏线,它是晨线与昏线的合称。[提问] 如何判断晨昏线呢?(2)晨昏线的判断(板书)
自转法:可以在晨昏线线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即自西向东的箭头),如果箭头指向昼半球,则该线为晨线,如果箭头指向夜半球,即为昏线。
方位法:夜半球东侧或昼半球西侧为晨线,夜半球西侧或昼半球东侧为昏线 [训练]在前面画的示意图上,利用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来判断三个图中的晨线和昏线。[补充]选取一条经线,介绍昼弧和夜弧的概念。(3)昼弧和夜弧(板书)
让学生观察前面画的图,理解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纬线分成两段,在昼半球的一段为昼弧,在夜半球的一段为夜弧,它们可以表示昼和夜的长短。
[承转]处于黑夜状态的夜半球是看不到太阳的,在昼半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看到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太阳高度的问题。
3、昼夜的表现形式——太阳高度(板书)[举例引导]什么是太阳高度呢?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比如,早上太阳刚出来是,太阳在地平线上,则太阳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度,说明太阳高度为0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慢慢的爬升,太阳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也逐渐增大,太阳高度也逐渐变大。(可以画图表示)
[承转]刚才我们是在假设地球不运动的前提下来考虑问题的。实际上,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用地球仪演示)。
4、昼夜交替(板书)
[演示、提问]地球仪上标一个点,表示一个人,这个人看到的昼和夜是怎么变化的?(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
[思考]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会不会有昼夜交替? 学生讨论回答:一年一个昼夜变化
[提问]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时间呢? 学生回答: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
[思考]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刚学过“恒星日”,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运动中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日期呢?请大家思考。
(学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解释)由于参照物不同,便产生了两种时间长短不同的日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这叫做一个恒星日。它是以天空中除太阳以外的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即天空中的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地球某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教师可用地球仪演示说明),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但是,地球毕竟是太阳系中的成员,地球上昼夜的形成以及昼夜的不断变化(交替),均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作公转运动,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转过360°多一点,所以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
同学们听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解释]在钟表出现以前,古代劳动人民完全是靠太阳(夜晚靠星星、月亮)来安排一天的起居作息、生产劳动,因而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通过前面第2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月球是一颗同步卫星,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约为一个月,而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是一天,这样就使整个地表面的昼夜温差减小,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地球的一大优越性。[举例过渡]我一邻居的疑惑:一天傍晚,她和一个新疆亲戚讲电话,偶然说这里快天黑,可是四川那头的老乡却说天黑还早着呢?她就很奇怪,都在中国,怎么连天黑时间都不一样呢?(让学生先来分析)
[讲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的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二、地方时(板书)
1、地方时的产生(板书)(教师演示地球仪,按照以下思路、线索边板书边讲解)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
(补充)因天空只有一个太阳,某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是不一样的,即各地有各地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根据以上的分析、推导可得出:东边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那么,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呢?下面我们来换算一下:
地理经度(度、分、秒)地方时(时、分、秒)15°
1小时 15′
1分钟 15″
1秒钟
[引导计算]地球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我们通过分析,可找出如下的计算法则:
已知两地的地方时之差,根据一地经度,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理经度; 已知两地的经度差,根据一地的地方时,可推算出另一地的地方时。
[举例] 已知北京(东经116度28分)的地方时是12时56分,此时某地的地方时是8点10分,那么某地的地理经度是多少?(东经44度57分)
已知北京(东经116度28分)奥运会开幕的时间是2008年8月8日8点,那么伦敦(西经0度7分)、纽约(西经74度)、东京(139度43分36秒)的时间。
伦敦:与北京经度相差116度35分,则时间相差7小时46分2秒,所以伦敦此时的时间为0时13分58秒
纽约:与北京经度相差190度28分,则时间相差12小时41分52秒,所以纽约此时的时间为8月7日19时18分8秒 东京:与北京经度相差116度35分,则时间相差7小时46分2秒,所以伦敦此时的时间为0时13分58秒 规律:1)同经度地方时相等
2)东早西迟(计算地方时时东加西减)
3)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4)南北极点是所有经线交汇点,不能计算地方时
5)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度
[补充]由于东早西晚,所以往东边去就会越来越早,往西边去就越来越晚。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人向北美洲大批移民,他们逐步向西扩展,一直到达太平洋沿岸,这里面有大量的英国人。十八世纪末,俄国人也从白令海峡经阿拉斯加来到这里。英国人和俄国人一见面就出现了矛盾:英国人说今天是星期日。俄国人却说那是昨天,今天已经星期一了,两国的人谁也不让谁。现在我们能够解释这个现象了。往东每跨越经度15度就应该早一个小时,往西跨越经度15度就应该晚一个小时。往东去的人与往西去的人相见,就正好跨越了地球一周360度,时间就相差了24小时。也就是说往东边去的人时间就会比往西边去的人的时间早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如果某人一直往西边走,回到原地就会发现时间晚了一天,如果某人一直往东走,回到原地就会发现时间早了一天。例如:麦哲伦船队1522年9月6日周六环球航行回来,而当地人认为时间是9月7日周日。为了避免这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24小时(1天),即东西12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如图,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偏离180经线,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而尽量避免通过陆地)
[承转]所以,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特别是给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国际上在1884年决定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
2、时区和区时(板书)0
0
o(1)时区的划分(板书)
时区的划分可使用下列图式(在黑板上边画边讲或使用多媒体投影演示)讲解: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从0度开始,0度两侧各取7.5度,这15度为零时区,中央经线为0度,然后向东、向西各有12个时区,注意,东12区和西12区为一个时区,12区的中央经线为180度。
(解释)中央经线、区时
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间的那条经线。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统一的时间,这个时间叫区时。采用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例如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为东经120度,则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就是采用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度的地方时。(2)区时的计算(板书)
有了时区,世界各地的时间换算就简化为加减几个小时。加减时差先要统一一个原则:东时区变为正数,西时区变为负数,零时区为0。换算方法就是看得到的数字大小,大多少就加几个小时,小多少就减几个小时。
区时的计算法则: ① 时区差(或区时差)的计算
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大减小);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加。[举例计算] 假如北京时间是7:30,那么此时开罗(东2区)、纽约(西5区)、悉尼(东10区)分别是什么时候。(各个城市的时区号可在图册上找到)开罗:7:30—(8—2)=1:30 纽约:7:30—[8—(-5)]=前一天的18:30 悉尼:7:30+(10—8)=9:30(注意:当时间不够减时,应往前借一天,借一天24小时)②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注意“±号的选用”:东加西减,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否则用减。
3、各国实际使用的时间(板书)世界很大,各国有各国的具体情况,一些国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某个区的区时为标准时间,也有采用半区时,本国东部时区的时间。
有的同学可能知道:在我国新疆和西藏的学生,为什么上午10点才去上学?(让学生稍作思考后再解答)这是由于我国的领土东西跨经度较广,从东到西跨越5个时区,为了便于全国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目前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北京时间”,是我国使用的标准时间。新疆和西藏的大部分位于东六区,那里的时间一般要比北京晚2个小时,所以在当地就出现了上午10点才上学的现象。
[承转]地球不停地自转,不仅使昼夜不断地交替,产生了地方时,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地转偏向力。受这种力的影响,凡是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要发生一定的偏转。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板书)(引导)物体在前进中怎样发生偏移呢?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解释说明: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沿地表做水平方向运动的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注意:一定是顺着物体前进方向。这就如同我们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一定要靠右行(北半球)。
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
这种偏转现象对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气流和水流表现得最为明显。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1.25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情况。(让学生思考分析或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归纳。)思考题:
①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口的河道向南偏移?长江大堤加固时,你认为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
(长江三角洲河道右偏,北岸淤塞说明了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和影响)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攻打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时,舰上的炮手都打不中目标,恰巧舰长的朋友某位地理学家路过该地,给他们做了几分钟的讲话。此后他们的炮弹几乎百发百中。请你简略地说出地理学家对他们讲话的大致内容。
(地理学家主要告知沿水平方向运行的物体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所以炮手瞄准时注意向目标右侧留一个矫正角度)
③有人说在我国新疆有条河流,它上游两岸的土质相同,但左岸比右岸陡,下游右侧沙滩中有丰富的沙金。你认为他的说法可信吗?
[课堂总结] 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以及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现象,重难点较多,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板书设计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太阳光
2、晨昏线
(1)晨昏线的特点
大圆
平分赤道
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
(2)晨昏线的判断
自转法
方位法
(3)昼弧与夜弧
3、昼夜的表现形式——太阳高度
昼半球
h﹥0
夜半球
h﹤0 晨昏线上 h =04、昼夜交替
原因:地球自转
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
二、地方时
1、地方时的产生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 规律:1)同经度地方时相等
2)东早西迟(计算地方时时东加西减)
3)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4)南北极点是所有经线交汇点,不能计算地方时
5)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度
2、时区与区时(1)时区的划分(2)区时的计算
① 时区差(或区时差)的计算
②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
3、各国实际使用的时间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建议关于地......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挺坏的笑笑”为你整理了“教案: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及晨昏线。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它对自......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 -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能经常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理问题,比如说:(1)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一天之内,它什么时候最长(短)?(2)放暑假和......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材教法分析】一、学习地球运动,关键在于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自然现象,并且要注意这些地理现象中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