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小学科学)总结_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总结
教师培训(小学科学)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总结”。
教师培训(小学科学)总结
从化市城郊街东风小学 冯剑华
2011年11月,超级“光棍节”来临之际,我有幸加入了广州市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的队伍,本人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在这次学习中,通过理论培训,教学观摩及到文德路小学和旧部前小学考察等活动,使我知识得到不少提高,教学技艺得到不少增长,我对这次培训总结以下几点:
一、提高思想,开阔视野。
在本次培训中,每位老师给我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小学科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马学军军老师阐述了《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的理论,知道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壮丽的火山遗迹——福建漳州滨海火山、鸟类知识简介等。在《壮丽的火山遗迹——福建漳州滨海火山》中,我们知道了位于台湾海峡西部的南碇岛:这真是一座令人不可思议的火山岛。在我们的脚下、四周,目力所及之处,满是六角形、五角形的玄武岩石柱子,规规整整地排列着,让你不得不惊叹这天地的造化。过去,一直以为这些石柱子只有英国的巨人峡才有,没想到今天我就站在了更为壮观的石柱群上。真有点不可思议。
与漳州其它地方的火山景观绝然不同的是,南碇岛全是清一色的柱状玄武岩。从岩石柱的断口观察,这里的柱状玄武岩成份应该比较均匀,为浅黑色,有一些均匀的细小亮点,但没有任何其他成份的岩石侵入其中。
小岛还保持着原始的状态,甚少游人踏足。随着往山上深入探寻,壮观的景观不断在眼前展现。一片片的石柱丛在眼前升起,又在身后隐去。据说,这巴掌大的小岛至少有140万根玄武岩石柱。如此密集、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群,真可谓世所罕见。
这排列整齐的根根石柱,是如何形成的呢?据资料介绍,这除了与岩浆喷出后冷却的速度、地形等有关外,主要是这种玄武岩在形成融岩时,所含的化学成份均匀程度较高,当它暴露在空气中冷却凝固时,会十分均匀地沿着中心等距离收缩,而各个收缩中心点之间,又形成了等距离的开裂,这样就形成了规则的蜂窝状节理。在自然状态下,蜂窝状的六角形收缩后的体积最小。另据资料,这种石柱节理总是垂直于冷却面。
这些石柱结构非常致密,密度很高。我搬起30厘米见方的一小块,就快直不起腰来。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石柱形成前,熔岩并没有喷出地表,而是留在了火山颈中。由于重力等因素,这些熔岩中几乎不含任何气体和空隙,形成了特别致密的岩石。
南碇岛的玄武岩石柱是在火山颈中形成的,并没有喷出地表,所以才有这么长的石柱——超过100米长。岛上的石柱大致成阶梯形向悬崖处分布。最为壮观的是,岛上还有大片大片的玄武岩石柱崩塌后形成的峭壁,悬崖峭壁有的高至50米。密集排列的石柱如同凝固的瀑布,从高处垂泻而下,非常震撼。
据船工介绍,在峭壁下还有许多被海浪侵蚀后形成的洞穴,有些洞穴竟然能贯通整个海岛。退朝时,就能看到这些贯通的洞穴。
有人说,火山就像是为地球开的一个小小的天窗,披露着大地深处的秘密。说得真好!
二、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职责是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
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小学科学研究员郑雪萍老师,她对小学科学的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进行指导。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的梁燕霏老师,她对我们的教学技能进行指导,使我的教学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岑海平老师,他给我们介绍了做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任课教师的实验室工作主要是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主要应做好下列工作:
(一)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认真备好实验课。
(二)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每学期和实验教师一起确定学科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进度表;确定实验室开放计划。
(三)认真仔细填报实验通知单
实验通知单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凭证,既是准备实验的依据,也是使用教学仪器设备的证据,一定要严肃认真的填写。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的梁燕霏老师阐述了许多教学技能
(一)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2、撰写教案的技能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4、了解学生的技能
(二)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3、设疑和提问技能
4、板书技能
5、讲授的技能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三)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l、布置作业的技能
2、批改作业的技能
3、课后辅导的技能
(四)教学评价技能 l、命题技能
2、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
(五)教学研究技能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3、信息检索技能
等等,使我的教学理论得到充实。
三、做专业型教师。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我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现在看来不行,没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水,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曾宪扬老师,他的课阐述了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列行为。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题材及儿童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指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共同研讨,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
四、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每一次教学活动,我都能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去:细心观察课堂流程,捕捉课堂亮点,用心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我们的科学教师们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
我们到文德路小学和旧部前小学考察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在文德路小学,我们听了吕恒老师的一节课——《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等活动,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整节课气氛活跃,参与度广。充分反映出老师的应变能力。在旧部前小学,我们听了彭瑞琳老师的一节课——《磁铁的磁性》,这节课让学生了解有关磁铁的磁性,体验科学的乐趣。课后,我们考察了旧部前小学的科学馆,体验这间学校的科学氛围。
在培训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当前开展的小学科学教育,使我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培训活动后,我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为了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再次研究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阅读了《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课》、《细节决定成败》、《优秀是教出来的》等大量书籍,为课堂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以培训为契机,不断地消化和吸收培训内容,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和本校老师分享,并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感谢培训班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长流,我将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并将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在小学科学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总结青川县马鹿乡中心小学校王正同通过青川县教师进修校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学习,总结这段时期的学习过程,虽然时间紧了些,但内心感到无比的充实。我有幸通过视频......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个人总结......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个人总结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小学科学教师全员培训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