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

2020-02-27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潘 琳 琳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聊一个关于眼睛的话题。昨天老师布臵了预习作业,让大家查一查眼角膜的作用,你们查了吗?

总结:眼角膜是一个透明的薄膜,它覆盖在眼珠最外层,就像大人们佩戴的隐形眼镜一样。眼角膜最大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看清事物。不幸的是

(出示)“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供体角膜严重缺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⑵看了这样一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齐读课题)

二、研读“骄傲”

(一)(出示:自学提示)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你为文中的哪个人感到骄傲?为什么?并从文中找出让你骄傲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并思考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

(二)汇报交流

(当学生说为琳达的父亲感到骄傲时)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1、生汇报

2、请同学们齐读父亲这段意味深长的话

3、划出重点词语,借助这些重点词语理解这句话

4、在父亲眼里,怎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5、父亲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5、那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父亲……)

6、师:为了他人可以将自己最珍贵的自身的一部分捐献出去,这位父亲多么伟大啊!谁能再来读一读。(生读)

过度: 父亲还说了什么话。课件出示: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a.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指读。b.父亲什么会感到愉快?

c.父亲因为盲童重见光明而感到愉快,因为盲人家庭更加幸福而感到愉快,因为家人自豪而感到愉快,父亲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

(当学生说为琳达的母亲感到骄傲时)

总结:是啊,文章虽然对母亲的描述是轻描淡写的,但我们却能感到她那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当学生说为温迪感到骄傲时)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1、出示:图片

2、假如你是一位盲童,当你只能用手触摸,用耳朵聆听,用心 2

感受一切事物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出示:请给我光明吧!我想看看。

3、这是千千万万盲童的心声呀!仅有14岁的小温迪,她却能深深的感受到盲童们的痛苦。让我们再一次读读小温迪的话。(从你的朗读,可以感受到温迪对盲人有着深深的同情;可以听出温迪坚定的决心;捐献眼睛角膜的志愿在温迪心中扎下了根。)

4、小温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当学生说为琳达感到骄傲时)

1、当14岁的琳达首次听到捐赠母亲角膜时,琳达是什么表现?

2、琳达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琳达很爱自己的母亲。她认为——(引读句子: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所以琳达无法明白父亲的做法,也痛苦难忍,冲着爸爸哭着喊着——(再次引读句子。)

4、琳达首次听到捐赠母亲角膜时,她是极为痛苦、难以接受的,那么最后琳达的看法改变了吗?她受到谁的影响是父亲的话。

再读父亲的话。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5、于是,14岁的琳达忍住了失母之痛,捐赠了母亲的眼角膜,21年后,35岁的琳达再一次忍住了失父之痛,捐赠了父亲的眼角膜。她不仅爱父母、爱孩子、也爱别人。她同样具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同样值得我们为她而骄傲!

(三)引读三句话

让我们一起回到课文中来读读这三句话,感受琳达一家的善良。师引读。

1、我14岁那年,突然失去母亲的巨大悲哀与痛苦让我不顾一切 3

地反对捐献母亲的眼角膜,然而父亲却平静地安慰我说——生读:“一个人……有意义的。”

2、很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父亲也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是,捐献器官的念头丝毫没有动摇,他还愉快地告诉我说——生读:“如果……自豪!”

3、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父亲遗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当我的女儿温迪得知此事后,她 地说——生读:“你想过……重见天日。”

四、填补空白,体会精神

(出示)“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

总结:父亲留下的不仅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颗一心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其实父亲的举动不但改变了琳达的态度,更影响了温迪的选择。

五、补充阅读,升华主题

1、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仅仅是两周之后,琳达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这一次又是为谁而签呢?(生猜测)

2、老师范读故事原文的结尾,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

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3、此时,你想对可爱、善良的,离我们远去的小温迪说点什么吗?

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外公曾经说过(引导学生说):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连14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齐读课题。

4、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关爱生命的精神)

5、透过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

3、配乐朗诵

师:最后让我们来欣赏其中一位受捐献者写给温迪的诗。结束今天的课。

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间,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

我是幸运的,海伦〃凯勒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却圆了,因为你——温迪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本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思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有感情......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授课日期:5月12日,节次:63节) 教学目标: 1.掌握6个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读懂课文内容,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 教学设计 眼睛 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 教学设计 眼睛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