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理想的风筝教案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理想的风筝教案”。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漂亮地书写“翘”,并且能根据字义读准多音字“转”,读准多个“转”字出现的句子。
2、学生体会出作者抓住了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写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品质,并运用换词和对比等方法对“漾出”和“蹦跳着”推敲品读,感受用词巧妙会使文章生动细致。
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睹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春天又到了,窗外春意融融,我就会想起背诵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还记得吗?(多媒体出示图片和古诗)
生:(诵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这里的“纸鸢”指的是——风筝。
师:让我们一起来写写“风筝”。“筝”竹字头,下面放一个“争先恐后”的“争”,齐读2遍。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作家苏叔阳每逢看到天空的风筝就会想起他的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2、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生:风筝会有什么理想呢?生:理想怎么会和风筝连在一起呢?)
3、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同学打开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些生字,你都会读了吗?
天穹
女娲氏
擎着
蜈蚣
倘若
连翘花
(1)出示图片,这就是连翘花,“翘”这个字读得非常准确,想写好“翘”字,需要注意什么?(你关注到了关键笔画,你注意到了这个字的半包围结构)瘦长两习要紧凑,一勾托住两弟兄,同学们在你的预习卡上再写一个。(2)急速一转
转向讲台
这两个词你能读准吗? “转”是多音字,通过查字典知道它有两个读音,当它解释为改换方向、位置的时候读三声,当它解释为绕着某物移动的时候读四声。
这一段话中有5个“转”,你能读准确吗?同位读一读,区别读音。出示有拼音的段落,看看你们读正确了吗?同位再读一读。
小结:想要读准多音字,就一定要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2、生字没有问题,那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3、谁能借助小标题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运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简练流畅。
三、走进文本,研读感人至深场景
1、课文很长很难理解,书后第4小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2、指名读
课文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试找出几处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3、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在书上写写批注,先自学,再分组交流。
4、学生自学,分组交流
每位同学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组长负责收集整理同学们的发言,选取你们认为理解体会最深刻的内容集体汇报交流。
四、学习交流
(一)笑谈残疾,感受刘老师的乐观向上。
1.学生交流汇报。(刘老师说话的内容如何理解,刘老师说话时的表情说明了什么?)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板书:笑)
2.听了刘老师的笑话,学生们的内心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句话中藏着三个写不同感受的词,找到了吗?同学们想想,听了刘老师的故事,学生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复杂的感受呢? 3.指导朗读。
听着刘老师讲自己的残疾,你的心中„„?酸涩中包含什么? 师:这就是酸涩,你能把这种感情用读表达出来吗?
你想到刘老师会笑着讲自己的残疾吗?
这酸涩的感受没有事先安排,没有特意准备,在一瞬间出现在我们的心头,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的“泛”上我们的心头。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我们为刘老师的风趣感到开心,为刘老师的不幸感到心酸,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感到由衷地敬佩,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复杂的心情。
4、同学们,这段文字不仅有讲残疾这件事的叙述,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方法叫夹叙夹议。(板书:夹叙夹议)
(二)转写板书,升华刘老师的坚强乐观。
1.师: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抓住了重点词句,关注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谈出了自己的理解体会。接下来交流第二部分内容时,希望同学们运用好这种学习方法。2.学生交流汇报。(板书:转)
3、师生交流
同学们都做过单脚转圈的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师:我们站了一会儿转了几圈,就觉得累了,可刘老师却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这样做。想想刘老师板书时转圈的动作,你想说什么呢? 师:是啊,他每转一次都很艰难。
师:此情此景,令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刘老师很坚强。生:我感受到刘老师的意志很顽强。)引读:
刘老师一堂课要板书好多次,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引读)
刘老师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上好几节课,站上好几个小时,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引读)
一年又一年,年过半百的刘老师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不知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引读)
4、师:此时,你激动的心跳是对刘老师的——,你想对他说——
5、教师小结:是啊,正常人站上一节课、两节课都会很辛苦,何况刘老师只有一条腿。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写板书的动作,对他而言,却很困难。
(三)走进风筝,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1.学生汇报交流——放起风筝。2.出示
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1)刚刚有同学找到了这句话,也找到了这个词语“漾出”谈出了自己的理解,可是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漾出的一般都是水,所以我认为写笑容用“露出”是不是更加合适?
(2)“漾”在字典中解释为:液体太满而向外流,现在你能不能再说说这里为什么用“漾出”? 点评:是啊,心中的快乐已经满溢出来,笑容情不自禁的漾出。
(3)这快乐还感染了谁?作者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觉。
能不能通过朗读感受到刘老师的快乐?
小结:孩子们,我们通过换词和查字典的方法,感受到了“漾出”这个词语的巧妙,体会到了刘老师坚强与乐观,这个描写多巧妙啊!(板书:漾出)3.继续交流——追赶风筝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1)作者为什么短短的一句话中强调了刘老师的这么多动作? 联系前文“写板书”想一想
(2)师:读这句话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3)当刘老师挑战自我,抓住了线端,他脸上——(师领读。)
当刘老师挑战命运,成功的那一刻,他感到——“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4、30年过去了,苏叔阳不曾忘记刘老师当年放飞风筝的情景,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齐读)第10小节。
四、品味心声,体悟潜移默化影响。
1、同学们,30年过去了,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是乐观,是坚强,是对生活纯朴的爱与追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介绍:
课件出示:*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19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19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又一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2、面对坎坷的命运不低头,是谁影响了苏叔阳?面对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苏叔阳力量? 他在《苏叔阳文集总序》中这样写道: “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3、思考:这还只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吗?课文学到这里,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理想的风筝”呢? 它就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生命伟力,就是一只理想的风筝,这只理想的风筝飞向了辽远的天穹,也飞进了作者苏叔阳的心里。每到春暖花开,风筝扶摇直上的时候,苏叔阳睹物思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4、总结:一支拐杖,支撑起一个完整的生命;一只风筝,放飞坚强乐观的人生理想。刘老师带给我们的又岂止是心灵的震撼!
5、课文学完了,咱们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或者启发:
作者睹物思人,抓住重要物品联想到刘老师,通过三个事例,巧妙地运用词语,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这样人物的品质就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六、读写结合,自主拓展学以致用。
1、课外阅读:魏巍《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2、模仿课文写一个人。(此文确实是一篇写人的范例。迁移训练有必要。)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残疾
笑
写板书
转
放风筝
漾出
蹦跳
夹叙夹议 巧妙用词
22 理想的风筝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