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与反思_流动的组织血液复习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与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流动的组织血液复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创新整合点
1.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用白板软件的聚关灯功能作为显微镜视野,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2.采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直观的展示手段,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3.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4.及时进行课堂评测,实现教与学的“高效、长效”。
二、教材分析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氧,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并运送的组织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与二氧化碳也需要运走并排出。这些物质的运输任务是由循环系统来完成的。将本章编排在《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不仅解决了学生对于前两章学习中留下的营养物质与气体如何在 体内运输的问题,也为后续章节中学习体内废物的排出及急速的运输做了铺垫。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处在青春期,对人体生理的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时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的经历都知道失血过多会危及生命,对血液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是很清楚血液中含有哪些组成成分、这些成分的功能以及血液和生命活动的关系,也不甚了解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与人类健康保障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所以本课着眼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③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说出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学会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五、教学环境与准备
1.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2.教学素材:图片、动画、视频和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3min)
以交通系统比喻人体循环系统,引出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血液、血管和心脏。血液是循环系统的基础。
列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①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③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④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同时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2.合作探究,观察分析
①以学生常见的血常规化验单入手,让学生结合课本51页初步了解血液的组分。
②用简单的血液分层实验,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各层是什么颜色?大致比例?它们分别是血液的什么成分?
③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过度,运用白板聚光灯功能模拟显微镜视野,让学生根据血液各组分所占的比例,在显微镜视野下标注出三种血细胞。并给出三种血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的视野,让学生对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化抽象为具体。3.自主学习,总结要点
列出自主学习清单,让学生对照导学案,自主学习课本P52-54血液各组分的功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提纲:①血浆的主要作用。②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③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④血小板的形态特点和功能。4.交流展示,提出难点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后,将导学案中的表格填充完整,并回答教师出示的知识梳理图解,学生在课本上能够轻易的找出各种血细胞的功能,但是红细胞为何呈红色怎样运输氧气,白细胞如何吞噬消灭病菌,血小板如何发挥凝血功能这些学生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学生很难凭空想象出。所以教师采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源将抽象知识具体化。5.难点突破,深化理解
①血红蛋白: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激发学生思考如果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偏低会患什么疾病,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②白细胞能够通过变形,包围、吞噬并杀死侵入体内的病菌,给学生出示白细胞变形的动画图片,在通过视频解说让学生了解白细胞与人体的炎症有关,如果血常规花化验白细胞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说明身体中有炎症,当炎症消失白细胞数量也就回复正常了。
③血小板能够起到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当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血液凝固的相关物质,形成凝血块堵住伤口止血。学生很难凭空想象出凝血的过程,所以这里大量使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知识体系。6.课堂小结,巩固升华
学生对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梳理清楚后,留给学生一点识记的时间,通过一个小游戏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检测。
最后为了对本节课拓展和升华,打开链接的造血干细胞网页,引导学生课后探究,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六、教学反思
1.收获:学生在课上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开展本节课的学习,明确学习任务,能够在课内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运用并进行及时的检测。
2.亮点:①对于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的难点突破,有效的运用了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使学生能够有很强的视觉冲击,从而攻克教学难点。②本节课的设计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探究学习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3.不足:学生在录课环境下比较紧张所以没有表现出平时上课的热情,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语言较少。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沔城回中陈敏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意味着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学生不可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上努力通过生活中......
公开课教案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描述血液队成分及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c.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大肚川中学刘峰一、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食物经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第二章)后,氧经呼吸系统(第三章)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流动的组织血液》的个人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