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_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丛台小学 赵爱爱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计算、交流、总结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算法多样化,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伊始,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经过第一次赛跑后,兔子非常不服气,决心和乌龟在进行一次比赛,乌龟说要想再比必须听我的,这次不比谁跑得快而比谁跑的远,兔子爽快地答应了。(播放视频)
师:谁知道要想知道谁跑得远,必须首先知道什么?
生;必须首先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因为兔子跑的路线正好是长方形的周长,乌龟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
师: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图形?谁能指一指它的周长?再看老师手中拿的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把两个图形贴到黑板上)
(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为培养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
(二)、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如果老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入方格纸上,不用量,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先自己计算,然后把你的算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学生上黑板展示)
1、自主探索长方形的周长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那如果是一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又如何求那?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长方形纸片,先量一量,再算出它的周长,然后把你的算法在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长方形图片的周长。全班交流可能得出三种算法:
方法
1、把四条边长连加:长+宽+长+宽;
方法
2、运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2个长+2个宽;
方法
3、方法三就是在方法二的基础上,更灵活更简便的得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本环节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此时,我会说:“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太了不起了。三种方法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引导中优化,并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利用这个公式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先知道什么? 生: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自主探索正方形的周长
我说“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那么长方形就变长了正方形,那正方形的周长又如何让求那?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会在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只量出一条边,用边长× 4计算出周长。如果出现把四条边相加的情况,我不会直接否定而让学生来进行评价,学生会说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你那种方法太麻烦了,从而在学生的交流中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学以致用,趣味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三道有梯度的练习题 1.基础乐园、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7厘米
13厘米
17厘米 10厘米
2、学以致用
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5厘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能力展台
墙的前面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需要在它的周围围上篱笆,那么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
13厘米
4、解决问题
有一块长是80厘米、宽是5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在这块木板上锯下一块最大的正方形木板。(如下图)
(1)锯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
80cm
50cm
(2)剩下的长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
这些题目的设臵,由易到难,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知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五)、作业:
有一根32厘米长的铁丝。
(1)用它能折成一个正方形吗?如果能,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用它能折成一个长方形吗?如果能,那么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逐步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亲自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下面我从教学的三个方面谈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课堂伊始,我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图片,设计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寻求新知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周长,只要结论正确,我都给予肯定。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由此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三、巩固练习,加强实践
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初步掌握,精心设计习题。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一步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运用。以上的教学环节,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努力实践了“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合作成功、探索创新”的教学理念。本节科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对长方形的公式(长+宽)×2的读法,未能加强引导。
2、对于有难度的习题,给学生探讨时间短。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多,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能力,在设计练习时,应充分备好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算式的口语表达能力。总的感觉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总之,课堂是一面镜子,它会折射出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和不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认识与实践,虽不完美,但同样具有一处独特而真实的探索意义,让我们共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赵岗小学雷绍星教学内容:教材85页例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2~44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