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_蜀道难获奖教学设计

2020-02-27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蜀道难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蜀道难获奖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应县一中唐志强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白生平及李白诗歌的特点。2.朗读课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3.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蕴含的情感。

4.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5.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悟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蕴含的情感。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

1.朗读感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节奏。2.讨论探究,研习诗歌的主旨艺术手法。3.点拨引导,掌握诗歌的鉴赏法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川中多名胜,蜀道路难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李白的笔触,领略那奇丽险峻的西南风光。

二.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少时在四川度过,他出生于富商家庭,他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作家,也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开始了漫游生活。唐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被召至京,他当时非常高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初到长安,太子的宾客贺知章一见便叹为“谪仙人”,声名益振。但是李白蔑视权贵,招致了权臣的谗毁。当时唐朝的太监高力士,深受唐玄宗的宠爱,有一次李白正在宫里给唐玄宗写东西,他带着醉意伸出脚,叫高力士替他把靴子脱下来。当时李白受唐玄宗重视,高力士当着唐玄宗的面,不好发作,只得替李白脱靴子。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在洛阳遇见了杜甫,当时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他们一见如故,一起赋诗,一起游玩,同喝一壶酒,同窗共读,同床共被。后来到汴州又遇见了高适(边塞诗人)。杜甫在诗中写自己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并在诗中赞颂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归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安史之乱暴发后,李白因永王李璘而获罪,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后遇大赦天下,中途返回,后过了3年就去世了。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诗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将进酒》《行路难》《静夜思》《独坐敬亭山》《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2.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见附录),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君”指谁并不重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预见。

3.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所以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三.预习导学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课文节奏。

(1)诗歌的主旨句式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诗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反复有什么意义?(学生梳理,回答)

明确:从内容上看,一唱三叹,反复强调,层层深入,以主旨句贯穿始终,突出表达了诗人感叹蜀道之难,为友人入蜀深感忧虑的主题。

从形式上看,开头一句,为全文奠定雄放的咏叹基调, 并从结构上统摄全篇;中间一句,强调主旋律,勾连上下,把诗歌推向高峰;最后一句,照应题目、开头,造成强烈的感叹。

(3)文章三个自然段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蜀道之难的?(学生梳理,回答)

明确:第一段蜀道之高。第二段蜀道之险。第三段蜀地之祸。

三.问题导学

1.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蜀道难的?这些描写分别体现了蜀道的什么特点?(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展示(2)教师总结:高峻、艰险、战祸惨烈„„

2.为了突出蜀道之难,诗歌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

(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展示(2)教师总结: ⑴第一节用内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危乎高哉”,叹蜀道之高。

蜀道来历——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时间久远)

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高峻——鸟道峨眉

六龙回日(神话)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青泥盘曲,行旅艰难

扪参历井,心怀畏惧 第一节用手法—— A

运用夸张,更兼典故神话,虚实相映,时空纵横交错,构成恢弘壮阔的画面,营造神奇浪漫氛围。

尔来四万八千岁(夸张)/ 地崩山摧壮士死 B

正面描绘与侧面烘托结合。

正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衬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缘 C

突出一个重点,进行多角度描绘。—— 写景:百步九折萦岩峦

写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细节)写心情:以手抚膺坐长叹 ⑵第二节用内容——

景物凄清: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山水险恶: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第二节用手法——

具体描绘也是在强烈的情绪之下进行的,我们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这些诗句时,会感到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力量冲击和震荡着我们。这种感情是产生于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而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来。因此,自然景物就被涂染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而诗人的主观情绪也就获得了鲜明的形象性。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统一。

4.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不要求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等。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采取适当的语言形式。李白充分运用了这一体裁的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全诗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不齐,这是为内容所要求的。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蜀道的高山险川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后半部分写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用四字短句,跳荡有力,惊恐的情绪在这种语言节奏中得以表现。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正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绪服务的。诗人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必须有这种纵横崛崎的语言形式;平平仄仄千句一律的句子形式,不足以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在情绪。

四.课堂总结

我国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今天,我们通过诵读和鉴赏,相信大家能够体会到这首诗的奇特和震撼。

五.布置作业

完成配餐作业

六.板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3、情感培......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蜀道......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资兴市一中熊孝国一、教材分析:《蜀道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人教版)第二单元,本课在教材中的第四课。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ABC [导学新概念] 这个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 风格,指的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

《蜀道难》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蜀道难》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蜀道难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蜀道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蜀道难 蜀道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蜀道难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