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_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2020-02-28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教学设计案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密度知识应用交流》活动课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交流进一步巩固密度概念及其应用,同时练习天平、量筒等实验室常用器材的使用。

(2)通过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能揭示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交流活动,熟练掌握测算液体和固体密度的一些方法。

(2)学会利用密度公式,间接地测定某物理量(如体积或质量)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使学生从实验中体味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我听说了,有些小组有“新”的发现,今天各小组将把自己的探究课题的进展情况,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课件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第一组:我们选择的探究课题是: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体育器材室选择了一个铅球,体育老师告诉我们这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V水 = V铅球 = 0.38L 学生甲:根据

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

=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

<ρ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

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3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学生乙:(板书)m=60.5g。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 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 = 20cm3 V =60cm3

V砖 = V -V水 = 60cm3- 20cm3= 40cm

3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V糖水=20ml 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 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33学生乙:(操作并计算)V1= 40cm V2= 80cm V样本= V2- V1= 40cm

3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示数V2。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

五、家庭小实验(进一步对知识加以巩固)

这是一项挑战性的活动!

给你“8个黑瓶子”,每个瓶子中都装满了某种材料。瓶中都被封住,并且表面积都被涂黑了,使你不能看到里面的东西,而且只能靠动脑筋、想法子。已知,每个瓶中装的都是同种材料,8个瓶子中共装了4种。在不打开瓶子的情况下,请你想办法将瓶子归类,若判定瓶子内装的材料相同就放在一起。对于每一个“黑瓶”,我们都提供了一个空瓶子(同样的瓶子,只是没有被涂黑,没有装东西),同样提供了量筒、弹簧秤和水供你使用。

(此实验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密度、质量、体积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一种物理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案例-《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 《苏州园林》计划学时2 1.本篇课文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特征,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应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分......

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级乡镇中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并自学生词②预习Grammar Focus 二、教学课题新目标九年级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

教学设计案例

自己去吧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 兰海燕(068350)E-mail:fnlanlan123@126.com一、概述《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本课是......

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教材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

教学设计案例

目录第一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 .................

《教学设计案例.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教学设计案例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案例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案例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