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_苏教版五上8成语故事

2020-02-28 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苏教版五上8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读不认识字,理解词语意思,会用“总是”、“ 不要……而要……”等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课文。2.理解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的道理。新课导入 方法一

一、播放动画,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教师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同桌一人讲动画片的主要情节,一人倾听,随机进行补充。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生齐读课题。(板书:滥竽充数)

启发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质疑的问题:“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着“滥竽充数”主要写了什么故事?谁滥竽充数?他为什么能滥竽充数?他是怎么滥竽充数的?结果怎样?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什么启发?)

3.结合收集到资料,分组交流:什么是“竽”?选派代表汇报,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补充介绍竽的形状、特点等。明确: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滥,原意指江河水满溢,泛滥,此处引申为“不好、不合格的”。“滥竽”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所以教师精心挑选出动画片,引导学生观看,那精美的画面、耐人寻味的语言、丰富的人物神情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动画片,并且很快地入情入境,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方法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伴随悠扬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静静地欣赏,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在来学习以成语故事。板书:滥竽充数,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单的引语直接引入课题。伴随着悠扬的古乐,一下就让同学们沉静下来,对成语、对课文就有了一种期待和向往,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 新知构建

一、初读课文,处理字词,感知大意

1.扫除拦路虎。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演奏 腮帮 俸禄 逃走 齐宣王 齐湣王 滥竽充数

①自由练习读词。②指名读、开火车读。

随机指导:“奏”、“腮”是平舌音,“竽”读“yú”。③小组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赛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读词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我会读书。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便于孩子接受,能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去。](2)开火车逐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正音。

(3)放课文录音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做到把文章读正确、流利。3.感知大意。

简单交流:我读懂了什么?《滥竽充数》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说。

(引导:先说说故事中写了哪些人、事、物?再概括主要内容: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充数,领取俸禄,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偷偷逃走了。)

过渡:让我们共同走进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吧!

二、精读感悟,品悟道理。

结合刚才就课题质疑的问题,仔细研读课文,解决问题。1.默读课文,结合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写出自己的体会。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看能否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1)引导学生谈理解: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①适时出示句子,指名读“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总是”、“许多人”“一齐吹”谈理解,弄清南郭先生能滥竽充数原因,感受齐宣王听吹竽的方式(一齐吹,爱讲排场),选拔制度不严格,让南郭先生混进来。指名说说,当时南郭先生了解齐宣王的喜好后,会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随机出示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练习用“总是”、“经常”造句,体会两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不同。②课件随机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谈理解,指导朗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并且分组加上动作进行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每当……就”“居然”写出了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文中词语、内容的理解,也更好地体验了人物角色,加深了学生对南郭先生在吹竽队伍中装模作样、冒牌充数的印象,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出示句子“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读句子,抓住重要词语“不要……而要……”、“一个一个”、“单独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南郭先生当时会想些什么?理解他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练习用“不要……而要……”造句。(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分组交流,班内汇报,集体评议:

①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南郭先生说些什么呢?

②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没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是不行的,迟早会暴露真面目的③想一想,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

4.再读课文,展开想象,分组演课本剧,让优秀小组上台演,师生评议优缺点,提建议。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我们要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三、拓展阅读,升华理解

在成语中还有个成语与“滥竽充数”的意思相近,你知道是哪个成语吗?师课件出示《鱼目混珠》,让学生自行阅读。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他真有些让人担心,以后,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为他设计一下以后的生活吧!参考题目:南郭先生离开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充分地想象,练习写作。] 4 布置作业

1.选一选

滥竽充数: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

②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2)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伙儿里边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3)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已。()(4)德化南门农贸菜市场有一些经营者把烂鱼放到鲜鱼中滥竽充数,以高价格卖出。()

2.成语“滥竽充数”的比喻义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② ① ③ ②

2.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以次充好,否则早晚露馅。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怎么预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怎么预习((锦集6篇))由网友“须弥芥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怎么预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1: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怎么预......

第8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计划课时4课时) 主备人:扎 思 一、内容及解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兰亭集序》,课文主要叙述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在会稽郡山阴的兰......

一年级上册第8课《阳光》教学设计

8、阳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苏教版五上8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 上册 苏教版五上8成语故事 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 上册
[教学设计]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