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精选7篇)_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精选7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第1篇:《磁现象和磁场》 教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 教案设计
南京九中震旦校区 徐文晖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上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静电场和恒定电流,而磁场和电场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对于磁场,可以通过与电场类比进行教学,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作为第一节,学好本节内容,掌握其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学生认识磁场,以及磁体与磁体、磁体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作铺垫。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通过电场的学习,对“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初中也学过磁场的一些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磁场过于抽象,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已经习惯对看的见摸的着的宏观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学生感性上可能认识不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了解地球的磁场;
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电流磁效应的发现过程;
2、通过观察和实验,体会磁体与磁体、磁体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视频等多媒体,认识地磁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的亲近感和热爱 ;
2、关注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师:第三章,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磁现象和磁场。
二、讲授新课
(一)磁现象 教师活动
师:最早发现的天然磁石,其中含有主要成分为Fe3O4。现在使用的磁铁,多是用铁、钴、镍等金属或用某些氧化物制成的,天然此时和人造磁体都叫做永磁体。展示:条形磁体、马蹄形磁体。
师:不同形状的磁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磁体都能吸引铁质物质。
师: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声音很动听,能吸引异性,说这个人的声音很具有磁性。而磁体能吸引铁质物质的性质,就叫做磁性。
磁体上每个部分磁性都相同吗? 生:不同,两端比较强。
师: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磁体都有两极:N极、S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演示:条形磁铁靠近小磁针(同名、异名)。
D.A、B间可能互相吸引,也可能互相排斥
3.下列关于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场跟电场一样,是人为假设的B.磁极或电流在自己周围的空间会产生磁场 C.指南针指南说明地球周围有磁场
D.磁极对磁极的作用、电流对电流的作用都是
通过磁场发生的
4.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的磁场分布情况与一个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情况相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磁场的方向是沿地球上经线方向的 B.地磁场的方向是与地面平行的 C.地磁场的方向是从北向南方向的D.在地磁南极上空,地磁场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四、铺垫下文
演示:小型电动机。
师:线圈旋转,说明线圈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大小如何,反向怎么判断,有必要我们下面进一步学习。
第2篇: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设计
陈晓虎 淮南市第二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一课时, “磁现象与磁场”是开启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电磁世界的钥匙。本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兴趣,决定 “磁感应强度”这一难点学习是否顺利,对以后的安培力、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的学习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节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本中首先以天然磁石吸引铁器的现象开始探讨,接着讲了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在航海方面的应用作为本课的引入,回顾并介绍了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然后在探究电流的磁效应时回顾了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历史,进而引入磁场的概念。最后讲了地球的磁场。教材中物理学史的介绍更是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及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意识地培养。课本中关于电流磁效应发现过程的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前辈先哲在科学道路上的探索过程。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个发现过程,体验到发现规律的愉悦,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并参与创新发现之中,要比单纯掌握结论更重要。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同学通过讨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批判他人的观点。在学习中肯钻研,善动脑,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能力独立探索问题。
初中已学过磁极之间的磁现象,了解了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并知道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初中学的磁现象只是定性地描述了磁极之间的磁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讲磁极与通电导线、通电导线与通电导线之间的磁现象——电流磁效应的实验探究,并引进磁场的概念,用“场作用力”进行深入研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以及它的发现过程。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通电导线、通电导线与通电导线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4.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类比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了解不同物理现象及规律中的相似或相近的物理本质。并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通过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品质,并认识到该领域的历史探究过程。
3.通过电流磁效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现象的应用及用磁场解释自然现象。
五、教具:
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磁针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物体。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和磁的发展历史以及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背景。
(二)新课引入:
播放“追逐北极光”的视频。
大家刚刚看到是什么现象?极光是出现在地球两极附近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极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高中物理一个全新的板块——磁。听说很多同学得知马上要学习磁了,都很兴奋呢,找来了不少与磁有关的物体,拿出来给大家展示展示。学生活动:学生展示生活中磁现象。(如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小磁针具有指向性,同名相互排斥,异名相互吸引等。)
(三)进行新课
第一节 磁现象和磁场
一、磁现象
提出问题:以上大家展示了很多磁现象,物理课代表,你能不能总结总结,刚刚同学们展示哪些磁现象?
总结:依据学生的展示结合初中的知识回忆并总结磁体、磁性、磁极的概念。磁性:能吸引铁质物质的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电流的磁效应 1.电和磁的联系
大家来看最后一条性质,同名排斥,异名吸引(板书),看到这个性质,大家有没有想到类似的内容。看来电现象和磁现象有相似点。
提出问题:除此之外,电现象和磁现象还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学生回答:两种电荷,两种磁极;同种(名)排斥,异种(名);吸引轻小物体,吸引铁质物体等。
看来电现象和磁现象有很多的相似点。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磁铁,你们找磁铁到什么地方找?今天肯定有同学的磁铁是从用电器上拆下来的,很多用电器内部都有磁铁,比如音响,收音机,电脑等。电器的使用离不开磁铁,电现象和磁现象又有如此相似的地方,这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我们今天看来,电和磁间的相互联系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比如电磁铁,电磁炉,电磁波,电磁感应等等。我们翻一翻历史,电现象和磁现象自古就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可以说电和磁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回顾一下电的发展和应用。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给我们列举几个磁现象的应用。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从俩位同学介绍中可以看出电和磁在生活中都应用广泛。提出问题:电和磁是什么时候才被真正联系起来的呢? 学生回答:
在此之前,包括很多大物理学家,都曾认为电和磁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例如:1600年,英国人吉尔伯特在《磁学论》一书中断言电与磁是截然不同的现象;1785年,库仑虽然说电与磁有相似性,但也断言它们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还有安培、托马斯·杨等众多物理学家都曾认为电现象和磁现象是截然不同的现象。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始终坚持认为电和磁之间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其中就有一个人最终发现了电和磁间的联系,这个人就是奥斯特。奥斯特当时的观点是:“物理学不再是各个现象零散的罗列,而是将整个宇宙归纳到一个体系中 ”。当时的物理学界普遍认为物理学史各个现象零散的罗列,它们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但奥斯特却始终坚信各个物理现象之间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不仅仅是电和磁,他要将整个宇宙都归纳到一个体系中,何等的霸气。
提出问题:奥斯特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吗?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你会把小磁针放在哪? 学生回答: 为什么我们能想到的东西奥斯特当时却没有想到?为了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回顾一段历史。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是1820年。在此之前,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间的引力方向有何特点?1785年,库伦发现库伦定律,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方向有何特点?两个伟大定律中力的方向都沿它们的连线,即所谓的“纵向力”。提出问题:这种观点对奥斯特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有时也会成为我们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束缚。
幸运的是奥斯特最终还是成功了,他是怎样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呢?哪位同学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奥斯特的发现过程。
学生回答:简述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史事件。
教师点评:大家是不是觉得奥斯特很幸运,偶然间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但是“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奥斯特的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他是经过了长期努力,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成功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下面我们来重现奥斯特的实验。2.奥斯特实验
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强调如何放置小磁针,演示通电导线对小磁针的作用。
提出问题:在闭合开关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回答: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通电导体(电流)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
电流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而我们知道的是磁体对磁体有力的作用,磁体对磁体是通过什么发生作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类似,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那么磁体和磁体之间是通过磁场发生作用。电荷产生电场,电荷通过电场对另一个电荷发生作用,磁体产生磁场,磁体通过磁场对另一个磁体发生作用。
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磁场是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
磁体对磁体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靠近磁铁的小磁针发生转动是因为条形磁铁通过磁场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放在电流附近的小磁针的转动是受到了电流的作用,电流一定是通过磁场对小磁针发生作用的。
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板书)
既然电流通过磁场作用于磁体,那么磁体会不会通过磁场作用于电流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们来共同检验。实验二:安培力演示
教师活动: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演示磁体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磁体对电流的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由此可见,电流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提出问题: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通电导体和通电导体之间会不会通过磁场发生作用呢?我们一起揭晓答案。实验三:演示通电导体和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
3、总结
磁体和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三、磁场(板书)1.磁场的产生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2、磁场的基本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和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教师点评:奥斯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拉第曾这样评价他:“他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奥斯特打开的是一扇大门,后人可以进入这扇大门发掘里面的宝藏。法拉第发现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他的发现是建立在奥斯特发现的基础上,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奥斯特的发现,法拉第的发现可能会晚很多年,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发现,那么大家现在可能还在过着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生活。
4、思路扩展
电流能产生磁场,而电流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那么运动电荷也能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那么磁场对运动电荷也有力的作用。我们刚才看到的极光,就是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产生的。---引出地球的磁场。
四、地球的磁场
1.地磁场: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球的地理南极附近。2.磁偏角: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其间有一个交角,称为磁偏角。
3、地磁场的应用
指南针: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指南针的北极与地磁的南极(地理北极)互相吸引,指南针的南极与地磁的北极(地理南极)互相吸引。所以,指南针静止时,它的北极总是指向地球的北端,南极指向地球的南端。极光:当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时候,太阳喷射出大量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球的磁极运动,产生美丽的光学现象。大家要想彻底了解极光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对本章进一步的学习。
提出问题:现在磁现象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对磁的探索不能就此停滞,奥斯特打开了黑暗领域的大门,里面还有很多宝藏等待我们的发掘,法拉第做到了,我们也可以。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未来世界我们还可以怎样利用磁现象为人类造福,或者你想利用磁现象去实现什么梦想。学生活动:讨论自己对磁应用的设想。
教师点评: “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请大家把你的设想写出来,注上日期,我们将做永久保存,如果未来你的设想实现了,你也许不是发明者,但你很有可能成为首位提出者,你的名字将会被永远摘入史册。
五、小结
1、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3、磁场:存在磁体或电流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物质.磁体与磁体间、磁体与电流间、电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的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会产生磁力作用.4、地磁场: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六、板书设计
3.1 磁现象和磁场
1.磁现象:同名排斥;异名吸引
2.电流的磁效应
3.磁场
4.地球的磁场
第3篇: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难点:磁现象的应用
三、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本章共二个单元。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二)新课讲解---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
1.磁现象
(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指极性的国家,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很早的时候,我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长期斗争的结果,是我们祖先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晶。
《水经注》里记载了秦国阿房宫前面,用磁石制成大门,防避有人进宫谋刺暗杀,如坏人暗披盔甲、暗藏兵器入宫,就会被门吸住而被发现,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并加以利用了。
天然磁体的成分:Fe3O4;
现在使用的磁体的构成:铁、钴、镍等金属或用某些氧化物制成的 问题1:磁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磁性:磁体本身之间的相互作用、磁体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问题2:磁体的磁性处处相同吗? 磁极:北极(N)、南极(S)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问题3:N、S是如何确定的?
N极、S极的规定:将小磁针悬挂,静止时指向南的叫南极,指向北的叫北极。
(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板书】磁性、磁体、磁极: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2.电流的磁效应
(1)介绍人类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过程。
(2)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做实验时可以分为四种情形观察并记录现象: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上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流和由北向南流;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下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流。在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的同时,也为地磁场和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的教学埋下伏笔,也可以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的发现过程,体现物理思想(电与磁有联系)和研究方法(奥斯特实
验),认识到奥斯特实验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意义(打开了电磁学的大门),为后来法拉第的研究工作(电能生磁、磁也可以生电)奠定了基础。
【板书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荷类比)【板书2】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奥斯特实验)。3.磁场
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流与电流的作用,类比于库仑力和电场,形成磁场的概念,应说明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和电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磁体或电流的作用而认识磁场。
【板书1】磁场的概念: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
【板书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处于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板书3】磁场是媒介物:磁极间、电流间、磁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磁性的地球
问题1:指南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地球存在磁性,地球是个大磁体。问题2: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的关系如何?
展示图片:地磁场的北磁极(N极)在地球的南端 地磁场的南磁极(S极)在地球的北端
类似于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问题3:地磁的两极与地理的两极完全重合吗?
不重合。存在一个磁偏角。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磁偏角不同,并在缓慢地变化。
问题4:其他天体有磁性吗?
许多天体有磁性:太阳、月亮都有磁性。但火星上没有磁性。
要明白地理的南北极和地磁的南北极的区别,了解磁偏角,介绍沈括对磁偏角的研究。用一个条形磁铁来模拟地磁场,说明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会指向地理的南北极。
【板书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不重合(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其间存在磁偏角。
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和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相似。
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有磁场。月球也有磁场。(三)对本节知识做简要的小结
(四)巩固新课:1。让学生复习课本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STS 3。完成问题与练习(作练习)
第4篇: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评论
秦始皇在建造阿房宫时,为了防止刺客的进入就在门上安装了一个原始的“安保系统” ,如果有人身怀铁器就会被发现。这个“安保系统”其实是什么?大家有什么办法破解这个系统? 活动2【导入】 评论
一、教师演示:磁体靠近不同金属,发现磁体只吸引铁类物质,并不是所有金属都能吸引。
二、现场小调查:
1、磁体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吗?
2、轻轻拔动磁针,磁针静止后其所指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3、磁极间有什么作用?然后通过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果。
三、介绍“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3【活动】学生实验-小磁针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评论
一、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学生从现象得知: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
二、再把几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学生从发现:
1、磁场是有方向的;
2、磁场中不同位置磁场方向不同。
活动4【活动】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磁场的分布 评论
一、提出问题:磁场看不见,如何形象地描述磁场? 学生分组实验:条形磁体上放一块平板玻璃,再往玻璃撒铁屑(必要时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规律,并用平板拍下实验现象的照片以备向全班分享。
用带方向的曲线来表示磁场的分布,这样的曲线就是磁感线。
二、小组讨论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特点:
①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北极出来,回到磁铁的南极,内部是从南极到北极。②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活动5【活动】通过课本、教师分发的视频资料自学地磁场的内容 评论
一、提出问题: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指南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二、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教师的分发视频自学总结地磁场相关的内容。
1.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2.研究表明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3.地磁场特点:
(1)地磁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2)地磁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3)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相反,且并不完全重合。
(磁偏角——这一现象最早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记述。)
第5篇: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磁现象磁场》是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知识和应用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生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等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建立起磁场的概念,为学习“电生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生电”打下基础。本节内容由“磁现象”“磁场”和“地磁场”三部分构成。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达到我们的德育目标。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本中已学过关于磁体的现象,在平时生活中也接触或观察过磁体,所以对磁现象并不陌生。由于自己有生活经验,所以对如何获得磁性的方法也会有所了解,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印象,缺乏理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本节课有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而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通过实验概括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简单的磁现象,认识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了解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画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状况。3.通过小磁针的指向性认识地磁场,了解我国古代的磁学成就,激发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会画磁感线。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五、教学器材:条形和蹄形磁铁,大头针、橡皮、塑料尺、小刀、回形针、铁块、铝块、铜块,铁屑,小磁针、铁架台,细绳,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利用司南引入磁场。2、简介我国在磁方面上取得的成就。由此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快速的走进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课内探究:
探究一:磁现象
师提出问题:我们对磁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通过桌上准备的器材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理解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等基本概念,及磁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探究1:用条形或蹄形磁铁分别吸引大头针、橡皮、塑料尺、小刀、回形针、铁块、铝块、铜块等物体,发现能被吸引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用条形或蹄形磁铁放在铁屑堆中翻转几下拿起,发现吸引铁屑最多的部位在________(填“两端”或“中央”)
探究3:轻拨磁针让其自由旋转,观察静止时磁针的指向(至少三次),发现磁针静止时指示____方向。
探究4:用条形磁铁的两端,分别靠近悬挂磁铁的两端,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5:用条形磁铁的一端接触铁钉,再用铁钉靠近大头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讨论交流,一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归纳得出几个基本概念及规律。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磁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师生共同学习磁体的磁极的规定?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极。
师通过磁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原理,进一步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探究二:磁场
演示实验:桌面上放一小磁针,用条形磁体绕小磁针转一圈,你观察到了什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彼此不接触的两个磁体,通过什么发生作用?磁体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学生猜想。
(生生、师生合作开展科学探究。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及猜想意识。)结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质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磁体间的作用就是通过磁场产生的。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磁体周围放很多小磁针(铁屑)。观察实验现象,绘出磁场分布,并讨论归纳磁感线的特点有哪些? 1.让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自己从书中寻找: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2.通过小磁针(铁屑)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在探究中领悟磁的本质,并寻找到一种描述磁场的方式,化难为易,突破本课重难点。)
师激励学生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并提醒: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归纳总结磁感线的特点,通过例题分析进行巩固知识。
练习:画出磁体甲、乙的磁感线的分布。
探究三:地磁场
1、思考:为什么指南针总指南? 2、自主阅读: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本。
(1)地球上,地面附近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总是指向北方,这是因为受到 ____的作用。
(2)地磁北极在地理的 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 极附近。(3)地磁的两极和地理两极(填“重合”或“不重合”),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3、介绍地磁场和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最后对本节课归纳总结后进行达标检测。
1.如图,当用条形磁铁乙接近条形磁铁甲时,甲远离乙,则可知乙的A端是______极.(填“N”或“S”)2.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磁铁周围才有磁场 B.磁感线是由铁屑组成的 C.磁体外部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D.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3.一个球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
是磁体的两个磁极,则()。
A.甲是N极,乙是S极 B.甲是S极,乙是N极 C.甲、乙都是N极 D.甲、乙都是S极
4.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是几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及其方向,其中画得正确的是()
5.在图①②③中标出的各磁体的N、S极。
第6篇: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案 景燕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2.掌握磁极的存在,属性,磁极间力的作用规律。
3.掌握磁场的存在,属性,理解磁感线的概念,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过程与方法: 1.选用奇妙故事——司南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磁学世界。
2.通过设问,导读,释疑,实验,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概念,发现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司南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欲望。
2.通过设问、导读、分析、释疑、实验等方法突显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理解概念,发现规律。3.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1.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2.磁极间力的作用规律,磁极的命名。
3.磁场的存在、显示、属性,磁感线对磁场的描述。教学难点: 1.磁化的概念,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区别。
2.磁场的概念,磁场的显示和描述,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地磁场的分布。3.磁感线的分布特点,磁场的方向与强弱。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磁学的开篇,电磁学在整个初中物理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概念抽象,规律难得,面对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薄弱的特点,运用类比、经验、实验、画图等比较直观的方法,展示给学生,以降低学生探究理解的学习难度。
学法指导:
根据设问,积极思考,自读教材,结合自己经验思考理解,在小组间交流心得,讲出疑难,共同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器材:条形磁铁、马蹄形磁体、指南针。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引入: 公元843年,一只帆船从浙江温州出发,穿越茫茫大海,日夜兼程,没有航标,没有明确航道,聪明的中国人用司南指示方向,司南就是罗盘,现代人叫指南针。黑板展示问题,让学生思考阅读教材。(三分钟)一.磁现象 1.磁体: 2.磁性: 3.磁极: 4.磁化:
释疑小结:区别磁体与非磁体,看物体是否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上不同的点吸铁能力不同,最强的两个地方就是磁体的两极。磁化指物体利用磁铁或电流使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缝衣针在磁铁上沿一个方向磨几次,就被磁化,获得磁性)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
1.一把小刀,放在条形磁体两端,由条形磁体两端向中央靠近,观察小刀受力大小有无差别,说明什么?小组讨论(磁极在磁体最突出的两个尖端)。
2.小磁针静止在桌面上时,观察指针总在南北方向(规定指针指北一极叫北极N,指南一极叫南极S)3.取一样两块条形磁铁,异名磁极间(吸引),同名磁极间(排斥)。
练习: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其中的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没有别的器材,你如何把它们区分开来?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细心观察,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三.磁化
1.概念:物体通过磁体或电流获得磁性的过程。2.磁性材料:能被磁化的物质。
永磁材料:钢 磁性稳定,保持时间长。软磁材料:铁 磁性不稳定,保持时间短。应用:磁带、磁卡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 四.磁场
问题:把小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磁针和磁体并未接触,怎么会有力的作用呢.? 1.磁场是什么?磁场有什么属性? 2.磁场怎样反映?
3.磁场怎样形象直观的描述? 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阅读教材。
小结:磁场不同于有形的操场,它看不见,摸不着,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放入磁场中的磁体,此次对物体有力的作用。磁场存在于磁体周围。小磁针放在磁场中不同的点,小磁针N极指向不同。说明磁场中不同点磁场方向不同。
五.磁感线
实验:按座位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做实验,把条形磁铁放在桌子中央,在条形磁铁周围放上一圈小磁针,静止时,所有小磁针N极指向可用曲线连接起来,有一定规律,画出来的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推广:在磁铁周围均匀薄薄撒些铁粉,敲击桌面,铁粉会重新分布可显示出磁铁磁感线分布。(因为铁粉被磁化,变成无数小磁针,显示着磁场方向)
小结: 磁感线的作用
1.可以显示磁场不同点的方向。
沿磁感线方向在该点做磁感线切线,同磁感线方向一致一方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场方向。2.可以显示磁场的强弱。
让学生观察课本121页图甲 条形磁铁磁感线分布;乙 马蹄形磁体磁感线分布特点,可发现,磁极附近磁感线分布稠密,远离磁极附近磁感线分布稀疏。所以,磁感线稠密的地方磁性强,磁感线稀疏的地方磁性弱。
应用: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磁体,近似看成一个条形磁体,地磁体的北极(N)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体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其磁感线分布如图122页,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把小磁针放在地球表面任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跟该点磁感线方向一致,所以N极指地理北方,S极指地理南方,这就是指南针(司南)的工作原理。
总结
1.四个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
2.一个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理解磁场,明确磁感线的出处及作用。4.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指南针的指南原理。练习:P123 1、2.练习册 第一节。作业:P123 3、4.附板书
磁现象 磁场 一.磁现象 1.磁体 2.磁性
3.磁极及磁极间力的相互作用 4.磁化及磁性材料 二.磁场
1.概念:存在于磁体周围。
2.属性:放入其中地磁体有力的作用。3.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磁感线的作业。
三.地磁场
1.类似条形磁体磁场分布 地磁N极是地理南极附近,地磁S极是地理北极附近。2.指南针原理
第7篇:《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
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化物理教学更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观点,物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掌握了学习物理的主动权、处于主动、积极学习的地位,很好地符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认知的学习方式。同时,网络化物理教学可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与创新。
网络化教学不能取代传统的物理试验:虽然网络技术可以利用动画、图片、声音等模拟各种各样的物理试验,或者虚拟一些真实的情景,但是它往往不能准确的表达某些知识,反而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误区,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物理网络化教学效果取决于多媒体的应用水平:不是每种多媒体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物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统一协调起来,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做得比较好的地方:(1)引课自然:自然界中的磁现象丰富多彩,都有哪些磁现象呢?(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己搜索网上信息,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3)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还原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老师在整个问题探讨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设计陈晓虎 淮南市第二中学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一课时, “磁现象与磁场”是开启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电磁世界的钥匙。本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
磁现象和磁场 教案设计南京九中震旦校区 徐文晖【教材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上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静电......
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评论 秦始皇在建造阿房宫时,为了防止刺客的进入就在门上安装了一个原始的“安保系统” ,如果有人身怀......
物理选修3—1 第三章 第一节物理选修3—1 第三章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设计人:顾婷婷一、设计思想 1.设计思想: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 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化物理教学更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