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_华应龙化错观摩课

2020-02-28 教学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华应龙化错观摩课”。

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非常有幸参加了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名师优课——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在两天的学习中,聆听了华应龙名师团队的八节课,每节课都精彩纷呈。感受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彰显风采。

华老师团队的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询问每位学生的姓名,在问学生姓名时,他们稍稍地低下身子问:“您贵姓?”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看待,并尽最大的努力记住学生的姓名。在学生向老师问好时,他也深深地鞠躬呈90度,向学生们问好:“同学们好!”把学生们看成平等独立的个体。

二、化错教学,玩中学习

华老师说:“学生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误”的过程,有些错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损失越小。最好的学习是求不知,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华老师在《阅兵中的数学故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算算在阅兵中一个英模方队通过检阅曲的时间是多少。已知条件是旗手脚尖到领队脚尖6米,领队脚尖到第一排脚尖6米,后面14排都是前一排脚跟到后一排脚尖0.9米,脚长0.3米。学生独立列算式,部分学生先列的算式为:6×2+14×0.9+14×0.3,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列式为:6×2+13×0.9+14×0.3,华老师紧接着引导学生并启发学生思考,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同意哪一种算法,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最终学生通过自我诘问、自我反思,都同意第二种算法。华老师又追问道“为什么乘以13而不是14呢”?有学生回答道:“这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我被学生的回答深深折服,可能听课的老师都不一定能如此之快的想出这个问题的本质,但学生却已经发现了,他们的思维在华老师的激发下高速运转着。)华老师:“哦,原来是这样!真好!”华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是6米,而不是7米呢?学生回答:因为六六大顺!结果我们听课的老师都为这位学生逗笑啦!“那至于为什么呢?我们接着学习下一个板块:当坦克踩上俄军的脚跟!”华老师这样衔接到。学生的兴趣被华老师紧紧抓着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整节课学生在华老师的引导下,在不断的思考、不断想象、不断猜测,学生精彩的发言获得听课教师阵阵掌声。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高涨。确实,学生的错误是一个宝贵而丰富的资源,我们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错误,把错化为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观摩华应龙化错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第1篇: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一、成长经历华应龙,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学处主任,北......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一、成长经历华应龙,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学处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工作21年,获得了省......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第1篇: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心得体会一、成长经历华应龙,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学处主任,北......

听华应龙之化错体会

听华应龙之化错体会闸口小学 甘娟9月24和25两天,我去武汉参加了“第二届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会”,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华老师一句句精彩的言论迎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首先是华......

华应龙研讨会体会

融错,让课堂更温暖! ---听华应龙讲课、报告有感赵家庄小学——霍琳娥2014年6月14日,华应龙“融错:减负增效之良策” 专题报告在七中举行,全孝义市所有数学老师、校长、专家齐聚一......

《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观《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华应龙化错观摩课 研讨会 华应龙 华应龙化错观摩课 研讨会 华应龙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教学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