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的两点思考_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2020-02-28 教学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对阅读教学的两点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对阅读教学的两点思考

浙江象山中学

董明风

邮编315700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从四项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从四项能力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来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听、说更具有自然性(更主要地依靠天赋),听、说、写都须以读作基础,所以中国自古把上学叫“读书”。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要矛盾。当前阅读教学引进了许多新的理论,呈现出新的气象,但阅读教学中有几个基本问题,还须进一步探讨明确。

一,阅读教学首先要正确理解文本

依建构主义的说法,文章的解读可以是多元的,这固然很有道理。但笔者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笔者屡屡发现许多老师课文讲得牛头不对马嘴。有一位从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老师给学生上《拿来主义》说:“‘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要一分为二,有些姨太太出身贫苦,是被迫做姨太太的,属于劳苦大众,也是好的。”令人啼笑皆非!有一位老师上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他居然告诉学生说,“光滑的石井栏”是一种植物。王荣生教授就发现张洁老师上《米洛斯的维纳斯》解说“手的象征意义”这一处讲错了。谁讽刺谁,谁对谁讽刺弄反了。整堂课讲的是“他自己(张洁)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作者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讲的是他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文本的含义”。还有一处,王荣生教授认为张洁老师在讲因双臂缺失而构成缺失美时,联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这篇课文说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说的是一个特定的‘我’对一件特定艺术品‘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欣赏趣味和艺术感觉,它不是一篇学术论文,不是探讨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问题,因而其观感不宜类推的”。(1)这一点我倒认为是王教授说错了。诚然《米洛斯的维纳斯》不是一篇学术论文,是一篇散文,是谈鉴赏趣味与艺术感觉的,但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趣味与感觉有个体差异,但更有相通之处。我倒认为张洁老师能拿两个例子来进行类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清冈卓行的“趣味与感觉”是很好的做法,只是可惜其用来类比的两个例子不是很恰当。由手臂缺失而形成的美感,我们姑且可称为“缺失美”或“空白美”,其成因而感觉到比不缺失更美。这有点类似“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境地,还有点像《项链》的结尾,嘎然而止,令人想象无穷。这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或《罗密欧与朱丽叶》。讲清内容、讲准内容、讲好内容(使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容易理解),真也不容易。

如果内容讲不清,学生就没法与课文进行对话。学生也就无法学到真正的语文。语文教学常常是从内容入手,落脚到形式。有一次笔者教朱自清的《威尼斯》,文中有这样的话:“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我问学生:“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皮里荡漾着”的是什么东西。全班居然哑雀无声。在广阔的蔚蓝色的大海背景中,繁花似锦的海岛,在鸟中,仿佛是随着波涛能荡漾的。如果不讲准讲清这点,学生怎能领略朱自清比喻之妙?不讲内容,何谈形式的学习?

二、阅读教学要培养语文意识

阅读教学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有着共同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意义目的上,在要求与任务上,在方法与过程上,价值取向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学校教育中,数理化、历史、地理等课程中的阅读基本上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取信息掌握内容,“得鱼而忘笙”,对语言本身的形式则不必过问。教学性阅读,学生当然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但归根结底,形式的掌握是最终目的。王尚文说:“以读为例,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在阅读教学中,理解内容仅仅是理解语言的一个方面,理解语言还有着另一个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学生的阅读在经历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过程之后,还应该从语言文字的运用角度,对课文作进一步的阅读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名句,能流传至今主要的还是它的表现形式。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是高尚的,但就在当时也并非什么新鲜的思想,正因为它在形式上有独到之处,比表达类似思想的语言高出一筹,才使它成为语言的经典,千古不朽,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落霞马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美境是吸引人的,然回味其工整自然的对偶,倍觉其妙。此情此景,人皆知之,人皆有之,而表达得这么美,才是其价值所在,逐成千古绝唱。如果在教学中仅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忽视了对它的形式的理解,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那是宝山空回。

作为母语教学,语文承担着太多的任务,有人说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语文也的确具有许多性,但语文教学归根结蒂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夏丐尊看来,语文学习的着眼点应是形式,而且应该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所体现的语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语文教学就是要学这些“法则”与“样式”,而课文(选文)无非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说明这些“共同的法则”与“共通的样式”的“例子”。他们编了《国文百八课》,想一扫语文教学的“玄妙神秘”“玄虚笼统”。他们使语文教学内容由“暗中摸索”进步到“明里探讨”,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先贤们努力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的努力基本上是失败的,从整体上看他们的努力并没有被我国的语文课程真正接纳。“长期以来,许多老师所教的甚至是“由课文所传递的‘天文地理、五花八门’的东西(课文内容),甚至文学作品也是这样地处置,于是语文课‘不象语文’了,语文教师当了‘杂家’,而语文教材则成了‘杂货铺’。(2)有人说,这叫耕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些语文教师缺乏的是语文意识。

③叶圣陶说:“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练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握不住之苦。这两方面里,前者为泉源,为根本,所以从事开浚和栽培,最为切要。切要的一部既然做到,自然联带及于后者,才研究到种种形式的问题。倘若观念颠倒,以为一切讲习作述,就是国文教授的出发点。于是种种功夫,教成空渺的劳力;在学童惟感这是并非需要的学科,即不努力,亦无甚损害。到此地步,国文教授当然失败。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能这么做,才是探源的方法。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是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3)对语文课来说,讲准讲清课文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是第一要求。学生之所以要学课文,是因为课文所表达的内容,所蕴函的“言语智慧”有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在目前的知识状况下,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培养学生读书的爱好,鼓励学生自己去“暗中摸索”,仍是现实有效的做法,但作为有组织的课堂阅读教学,老师不能停留于此。讲清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文章内容之妙,文字之美,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语文意识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如果我们的老师连方向都认不清,何谈专业水平?何谈能教学生以“语文能力”?

注:

(1)王荣生《两个课例的评议》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367页(3)叶绍钧《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教育杂志》第14卷第1号(1922年)。②

用心

爱心

专心

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两点思考

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两点思考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和制约着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所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抓手......

对备课中的师德行为的两点思考

对备课中的师德行为的两点思考 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汪文华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制约备课行为,影响备课质量的两个主导方面。观念是......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的两点启示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旨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

对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开展情况的两点思考

对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开展情况的两点思考应上市公司管理制度要求,内部审计中心从1月份开始,用2个月时间对股份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开展了201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结合本次内控评......

对《马》诗教学的两点建议

淄博师范(255100)秦克铸《马》诗(见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1课)是李贺以马为题材的23首组诗中的第5首。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骏马自喻,抒发若遇知己定当一展雄才的远大抱负。教学......

《对阅读教学的两点思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对阅读教学的两点思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阅读教学 两点 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阅读教学 两点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教学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