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杨凤杰_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杨凤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反思
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杨树民主学校 姓名:杨凤杰
新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提倡教学目标综合化、多元化和均衡性,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新课程提倡的综合化的教学目标呢?我以“有理数加法”为载体做一次反思。
“有理数加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有理数及其运算”这一章的教学重点。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绝对值、非负有理数的加法等基础上提出来得。它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掌握运算技能的同时,感受分类思想、化归思想和归纳方法。
根据课程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通过设置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抽象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理解加法法则,渗透研究性学习策略,培养概括能力;(3)通过变式训练,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运算技能。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实现上述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呢?本节内容我教过两届四个班的学生运用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和方法进行教学,都有不同的启迪。下面我就这三种教学方式方法做如下反思。
2002年,是我区使用新课程的第一年,针对两个班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方式一:
1.设计游戏,提出问题
游戏:四人一组,一副围棋。两人摆棋,两人记录。
游戏一规则:摆棋者两人执同色棋子,游戏二规则:摆棋两人各执黑、白棋若干,一一抵消,剩余棋子放回原处,棋先用完者为输家。记录同学把每一次的比赛记录下来。
每组执棋与记录的同学互相交换再重复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用数学的式子来表示比赛情况。由此引出有理数的加法。
2.归纳特点,引出法则
3.指导应用,引理计算
4.变式训练,深化认识
5.归纳小结,纳入系统 本堂课的教学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服务于生活。但此设计明显的不足是课堂时间有限,游戏次数较少,不利于学生归纳,而且总结法则时,学生存在着迷茫,从而难以实现综合性教学目标。呈现方式二:
1.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在讲台上横着画一条直线,选出三名学生甲、乙、丙(要求乙、丙两位同学身高差不多),先让甲同学背对同学站在横线上(右为正方向)。乙、丙两位同学在甲同学的左右走动。其余同学两人一组进行记录(能用数学式子记录更好)。
情境一:甲同学站在直线A处,乙挨着甲向右走三步到B处,丙同学挨着乙接着继续向右走两步到C处,此时丙在甲的哪个方向,与甲之间相隔几步远?
情境二:甲同学站在直线A处,乙挨着甲向左走两步到B处,丙同学挨着乙接着继续向左走一步到C处,此时此时丙在甲的哪个方向,与甲之间相隔几步远?
情境三: 甲同学站在直线A处,乙挨着甲向右走五步到B处,丙同学挨着乙接着继续向左走三步到C处,此时此时丙在甲的哪个方向,与甲之间相隔几步远?
情境四:甲同学站在直线A处,乙挨着甲向右走四步到B处,丙同学挨着乙接着继续向右走七步到C处,此时此时丙在甲的哪个方向,与甲之间相隔几步远?在换几组同学重复以上游戏。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2.归纳特点,引出法则 3.指导应用,引理计算 4.变式训练,深化认识 5.归纳小结,纳入系统
这个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既具有开放性的学习,又借助“双基”教学的成功经验变式教学,基本上做到结果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境的统一。但实践后发现第一环节因参与“动”的学生人数较少,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归纳法则过程比较牵强。
2004年第二轮教“有理数的加法”我吸取2002年两种教学的经验(学生通过活动只是很容易确定出和的符号,对和的结果只存在感观上,往往是教师硬性的把学生拉到结果上去),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由学生主动探索寻求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由学生自主完成需花费一定的时间,故此,我把此内容分了课上、课下两部分来完成。呈现方式三: 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某中学初一年级举行乒乓球比赛。赢一个球记作+1,输一个球记作-1。
①甲先赢三个球,又赢两个球,结果如何? ②乙先赢四个球,又赢五个球,结果如何?
由学生分组讨论,用数学的式子写出结果。并说出从数学式子中能发现生什么?
③甲先输三个球,又输五个球,结果如何? ④乙先输两个球,又输两个球,结果如何?
由学生分组讨论,用数学的式子写出结果。并说出从数学式子中能发现什么?
⑤甲先输三个球,又输五个球,结果如何? ⑥乙先输两个球,又输两个球,结果如何?
由学生分组讨论,用数学的式子写出结果。并说出从数学式子中能发现什么?
2.归纳学生的发现 3.进行简单的练习 4.归纳小结,提出问题
本节课放手让学生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一部分——即确定和的符号。这一结果得到学生的认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但教师放手还显不够。
因为这一内容分课上、课后完成,所以,课后作业设计显得相当重要。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计算:
第一组:(1)(5)(7)
第二组:(4)(3)(29)
第三组:(7)(45)(28)
第四组:(10)47(123)
第五组:(13)(22)0
第六组:(16)6(6)
(2)(96)(32)
(3)124456(6)(324)(34)(9)(89)46(12)(47)10(15)0(78)(18)(56)(56)
(5)(103)(57)(8)36(29)
(11)(69)42(14)(86)0
(17)(26)262、计算出上题中第一、二、三、四组中两个加数的绝对值之和,并与和的绝对值进行比较,写出所得结论。
3、试着用语言叙述由第五组得出的结论,第六组得出的结论。第二课时(前10分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让学生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这种设计方案,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索出有理数运算法则,学生体会较深刻,对下一堂课的学习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此方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此时有这种想法,把课前的引入稍作如下改动,是否课堂效果会更好些。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某中学初一年级举行乒乓球比赛。第一天章明和王飞赛了3局,第二天章明与李力也赛了3局,如果赢一个球记作+1,输一个球记作-1,平局记作0。
1.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 2.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结果。
通过这两年的新课标下的“教”与“学”,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效果的成与败,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教学不是由教师先设计好课堂,而后去实施,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堂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控课堂。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姓 名: 王 飞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一: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敌军对......
《有理数加法》的教学反思松坝九年制学校 李庆增完成本节课《有理数加法》的课堂教学后,回首反思,金沙并存,现将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情况概述如下:亮点有四:1、课题的引入。这一环节......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有理数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在这种理念下,对......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这种理念下的教学,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把握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又要发现学生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