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_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2020-02-28 教学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读书笔记——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读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心得

三中

邱菊

读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我就想到了一句话,教学是一门艺术。我甚至觉得在“艺术”前还须加上“精雕细琢”,因为教师要想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有效的教学行为,须关注一切跟教学活动有关的东西,样样都不能忽略,否则,极有可能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是江苏教育出版社。该书共十三章,内容介绍如下:1.什么是有效的教师。2.怎样成为有效的教师,包括关注学生,关注教学目的和课时或单元计划,关注教学策略,关注学习方法,关注课堂管理。3.教师如何有效地评估学生。

作者阐述理论时还举了一些实例帮助理解,但所举例子都是低年级的例子,故对我的教学实践针对性不高,但也给了我一些启示。尤其是阅读到“提问策略”这一章节时,我根据作者阐述的理论,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有效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无效的行为。

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恐怕是每个教师都要回答的问题。历史上对此问题的回答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榜样角色的定义,即一个教师的人品决定了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另一种是心理特征的定义,即一个教师是否是有效教师,可以从其人格、态度、经验、能力倾向等方面加以测量。实际上,前一种定义过于理想化,缺乏行为标准,不能应用到所有教师身上。后一种定义虽然尝试着用一些标准衡量教师的行为,但这些标准无涉学习者的具体存在,根本无法指导教师如何去教学。基于此,鲍里奇认为,面向具体的学习者开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也是判断一名教师是不是有效教师的内在准绳。

一、面向具体的学习者的教学是有效教学传统的教学把学习者视为一个个空空的容器,教师的工作则负责把当天的课时内容倒进去。这种无视学习者的具体存在的教学,具有压迫和规训的特征,是无效的教学。鲍里奇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有效教学与面向具体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学习者的智力水平是不一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智力并不是单一的和统一的,而是多元的和分散的。这意味着,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智力,没有聪明与糊涂之分,关键是要看教师如何认识到学习者的个体智力水平,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组织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回应,然后教师再对这些回应作出反应。可见,课堂提问是多数教师在师生双边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属于有效的问题。何为有效的问题呢?问题是用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以及根据你所组织的材料进行行动的工具。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我们提出问题时还须注意问题是否太复杂、模棱两可或者可作双重理解;注意后续问题应是前面问题的小小扩展,否则,一步跨得太大,看起来更像一个全新的问题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望而却步等等。

布鲁纳《教育过程》读书心得

三中

邱菊

《教育过程》这本书虽然是一次会议的辑录,但是却有着他本人的思想的融入,布鲁纳本人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似乎更加为人所知,但是他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是教育学所关注的对象。教育学的对象是人的认识发展而认知心理学也是研究人的认知发展及规律,有一名心理学家的深厚知识积淀,那其研究的教育成果也必然是很有科学价值的。

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发展的研究。布鲁纳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意义重大却不为我所熟知。

这次阅读布鲁纳的作品,才发现这位教育大师的思想之厚重与实用。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问题的基础。在教学时,如果忽视认知发展以及它的各种制约因素和可能利用的机会,那确实是会出馊主意的。基于对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之间关系的深刻认知,布鲁纳说过不研究教育过程的认知心理学都是无的放矢。他提倡的发现学习知识基于对教育过程的深刻认识,在本书中我尤其对知识结构这一部分很有兴趣,我一直关系究竟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比较好的呢?大师会不会有很好的答案呢?知识结构问题关系到教与学的最根本问题,应该教什么,应该学什么?

布鲁纳为了组织最佳的知识结构,布鲁纳提出了三条组织原则。一是表现方式的适应性原则。这里指学科知识结构的呈现方式必须与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学习模式相适应。二是表现方式的经济性原则。这是指任何学科内容都应该按最经济的原则进行排列,在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地简约。三是表现方式有效性原则。这是指经过简约的学科知识结构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

布鲁纳认为,按照反映知识领域基础结构的方式来设计课程,需要对那个领域有极其根本的理解。他强调说:“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都能达到的,给那门学科以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

按照布鲁纳的设想,一门学科不仅教专门的课题或技能,而且应该使学生弄清楚学科知识组成的基本结构。他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根据他的理论,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科学化,我们的课程改革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课程的设置和能力的要求上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心智发展水平,不能偏易也不能偏难。在教材的设计上也应该注意从最实用最适合学习接受的水平来编写,比如数学,数学的理论很多结构也复杂,我们就不能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只能挑相适应。二是表现方式的经济性原则。这是指任何学科内容都应该按最经济的原则进行排列,在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地简约。三是表现方式有效性原则。这是指经过简约的学科知识结构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

布鲁纳认为,按照反映知识领域基础结构的方式来设计课程,需要对那个领域有极其根本的理解。他强调说:“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都能达到的,给那门学科以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按照布鲁纳的设想,一门学科不仅教专门的课题或技能,而且应该使学生弄清楚学科知识组成的基本结构。他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根据他的理论,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科学化,我们的课程改革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课程的设置和能力的要求上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心智发展水平,不能偏易也不能偏难。在教材的设计上也应该注意从最实用最适合学习接受的水平来编写,比如数学,数学的理论很多结构也复杂,我们就不能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只能挑这对我们的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提出了挑战,怎么样去安排课程。这就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行为的发展来看,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想,以儿童教学为例,他认为学科的教学应该尽可能早的开始,并要采用智育上的正确方法,而且要与儿童的思想方式相符。另外要让这些课程在各个年级中扩展再扩展。也就是说,课程设计及教材编排不仅要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的程序和特点,而且还要遵循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或远离的连续性,使教材成为一套螺旋式的课程系统。这也许能为我们提供几分借鉴。

知识结构的意义特别重大,与此同时,布鲁纳也提出了一下教学的方法。由于对直接思维的研究,布鲁纳重视直接思维,他本人对如何培养直觉思维知道的不多,但是对处于学龄期的儿童来讲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思维方式的原因。他指出培养直觉思维是学校的责任,应该在充分自由的课堂学习气氛中鼓励儿童多做推测问题。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以做冒险的直觉思维,老师不必拘泥儿童的成败,不应当施予外部的赏罚。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上,他认为应该提供教材的结构,描绘丰富的图像,鼓励有组织的推理,活用发现法。这些都是他培养直觉思维的方法。

有了知识结构和教育的方法,那么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布鲁纳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他主张应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运用竞争或者奖赏是有限的,不是不能长久的。因此他强调内部动机,对于学生来讲就是学习的动机。在看了这些内容以后,我想起有人的评价。很多人说布鲁纳的教育理论是培养科学家的,美国政府也曾因为难度太大而拒绝了他的教育实验改革。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他的教育思想是很有意义的。为什么培养科学家的教育理论不能用来进行国民教育呢?我们对于某种教育思想理论并不是拿来照搬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改变,就是所谓的本土化,教育理论百家争鸣且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们有价值,而我们缺少的是化为己用的正确方法,我们对教育思想的吸收也不会限于一家之言,要博采众长。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中的思想带有心理学家的理性色彩和理想色彩,但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理想的人,我们对于知识结构和一些教育方法,还有内部动机的理解要加强与我们国家的教育的联系,教育改革年年都在喊,但是效果不明显,我们要再多吸收一些好的思想。百年树人,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不能马上放弃已有的但还没显出效果的思想,对于好的思想也不能盲目吸收。

总之我们要有一颗理性的心和等待的心,如果有一天布鲁纳的理论被我们转化了并发挥了作用,真是民族大幸.《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

三中 邱菊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我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 ”、“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 ;三是“学做合一” ;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

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记得很早就听到这样的说法,公司不仅使用自己的员工,更需要对自己的员工进行适时地培训与教育,要把公司的精神和理念贯彻到每一位员工心中。日本的迪斯尼......

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

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数学组赵桂凤利用寒假,我读了《有效教学方法》,深受启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

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

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书笔记——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读书笔记——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教学方法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
[教学心得体会]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