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生成策略”阶段小结_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生成策略”阶段小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 ——“生成策略”阶段小结
语文课题组
徐玉莲
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自2008年6月启动,到2010年5月结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组长徐跃前校长和副组长高芳老师的带领下,分三个阶段运作: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组织相应的理论学习,完善本课题论证,课题立项和制定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即运作阶段: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地教学策略。第三阶段是总结阶段: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系统搜集、整理,形成结题报告。当前我们已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的运作。
课题组分为课堂预设小组和课堂调控小组,并将两个小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课堂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下面就课题组的生成策略进行阶段小结。
一、课堂生成的准备。
预设与生成绝非水火不容,而是矛盾的统一体。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生成的必要途径。
课题组成员定期按计划进行集体备课,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这种生成早在课前已经以一种意象的形态在教师头脑中存在了,处于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呼之欲出的生命萌发状态。如叶汇琴老师在教《火烧云》一课时,1 提出:“火烧云的形状真是变化多端呀,你还能想到它可能会怎样变化?我们也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句子写一写吧!”她事先预设学生可能写到哪些,会怎样写,并从学生角度写了两段话,提炼出各种可能和每种可能情况下的引导方法。于是课堂上同学们写出了许多好句子。就这样,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二、生成策略的研究。
“生成”就是经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因此,我们课题组从五个方面对课堂策略进行研究。
1、对话争论促生成。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互动的对话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争论演绎精彩的生成。如我校的胡明兰老师在《秦始皇兵马俑》一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样雄伟壮丽的秦始皇兵马俑,你觉得最感谢的是谁?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最感谢的是秦始皇。”有的学生说:“我最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陶片的农民。”有的说:“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古代那些建筑秦始皇兵马俑的劳动人民。”„„学生们各抒己见,胡老师抓住他们的对话争论,巧妙的引导,让学生了解了建筑兵马俑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我们最应该感谢他们。
2、多元解读促生成。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话,往往是多元的感受和体验,充满个性化。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常常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促发有效的生成。
3、质疑问难促生成。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我们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徐玉莲老师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当学生理解文中的“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时,有学生质疑:老师,我发现这里有点不对劲儿,这场大江保卫战明明是狂风暴雨带来的,可战士们为什么还在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一问题出乎徐教师的意料,这个问题她没预设到,但这又是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徐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哦,你发现了,大家也发现了吗?”很多学生都说发现了。徐老师又说:“看样子,这里真的有问题了。”于是大家立即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原本沉寂的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发表见解,课堂成了他们真正的舞台。
知识起于疑,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很好的把握了即时教学资源,并将它整合到原先的教学计划中,生成了新的阅读话题。课堂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碰撞出精彩而独到的的智慧火花。
4、捕捉意外促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完成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中,并非按照我们事先拟定好的知识演进路线前进,也不一定运用常用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首先要判断这些语言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于教学,然后再选择是及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
5、利用错误促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正常的,出现错误有时并不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轻易打断他,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张丽华老师在教《雪儿》一文时,让学生读一读作者放飞雪儿时说的话。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读:“雪儿、雪儿、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这位同学把“雪儿”连读三遍,因为紧张而读错了。有个别学生轻声嘲笑,张老师发现后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读有道理吗?”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许多见解。有的说:“把雪儿连读三遍,说明他与雪儿心灵相通,他舍不得和雪儿离开,伤心地连喊三声。”有的说:“还可以表现雪儿离开时伤心,但又希望雪儿自由的矛盾心情。”„„张老师抓住读书时的一个小错误作为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与雪儿的深厚情感。学生很自然地走进文本,与小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
三、课堂生成的努力方向。在参加市级课题研究的这一年多,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例如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巧妙引导等都需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实验。我相信,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一定会结出硕大的果实。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小结长铺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胡明兰执笔)我校《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10年12月立项为县级课题,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本课题研......
市级语文课题 中期报告会材料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 期 小 结 报 告长铺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高 芳执笔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
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 期 报 告长铺中心小学课题组张丽华执笔我校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与研究》(JG12059)自2012年6月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教学预设的研究阶段小结语文课题组我校《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08年6月立项为市级课题,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本课题的研究已......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语文课题组胡明兰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关注的焦点,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之一,课堂应该走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