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读写结合课 说课_雾凇读写结合课详案
雾凇读写结合课 说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雾凇读写结合课详案”。
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雾凇》说课稿
——读写结合课
张江霞小语工作室 润城镇中心学校下伏完小 李新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雾凇》的说课。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对课程性质的把握,我这样解读本课教材:
《雾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科学简洁地介绍了雾凇的形成原因和形成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雾凇、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形象、准确精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课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科学课中学生对云的形成过程的了解,学生已经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科学认知。但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表达能力尚待提升。
三、说课标
对于中学段的阅读和习作教学,课标提出了以下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6.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7.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读写结合课课型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雾凇的形成原因,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2.能力目标:能选用文中“弥漫、笼罩、淹没”等词语,描述自己眼中的雾景。
3.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雾凇形成的原因,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能选用文中词语,描述自己眼中的雾景。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1.提炼重点词句,还原生活画面; 2.引导语汇想象,丰富语言积累; 3.反复朗读课文,积累内化文字; 3.提供生活素材,激发表达欲望。
文章用语科学简洁,特别是雾凇形成过程一段,我引导学生提炼“弥漫、笼罩、淹没”等几个动词,在朗读品味中还原生活画面,激发学生想象,力求于无形中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感受文章在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方面的语言魅力。在此基础上,逐层提出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积累内化文章语言。最后结合当前生活中有雾天气出现较多的特点,提供反映生活雾景素材的图片,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力求使学生达到学生敢于表达,急于表达,乐于表达,自信表达的效果,内化运用所学方法与语汇。
六、说教学流程
依据“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如下流程:
(一)导读:揭示课题,赏景激趣,感受雾凇壮美(5分)1.解题解题,铺垫内容;
首先书空课题,使用彩色粉笔把“雾”的雨字头、“凇”的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两点水两个表字义的形旁标注出来。与此同时,透过字面简单渗透雾凇常识:雾凇就是空气中的小小水滴,在很冷的空气中,凝结在草木等物体上而形成的小冰晶。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从读题开始认真思考。
2.听读欣赏,激发兴趣;
接着播放视频欣赏美景,紧扣学生心理,带领学生乘坐时光快车到松花江畔一睹为快,同时辅以课文朗读的录音,调动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美的兴趣。
3.赞美雾凇,引发情感。
紧接着让学生用词或句赞美雾凇,意在帮助学生积累语汇,引发点燃学生喜爱雾凇、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导疑:诱导质疑,引导探究——了解雾凇成因(7分)1.自主质疑,抛出目标;
学生通过视觉和文字感受到了雾凇的壮美,我抓住这一时机诱导学生:看着如此奇观,你产生了怎样的问题?目的是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拉近师生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学生很自然地说出: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吉林为什么能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然后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
(三)导悟:交流感悟,研讨释疑——探究雾凇形成(15分)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交流雾凇成因,概括雾凇形成条件; 2.交流文中动词,感受雾气变化过程;
为了学生能够读写结合,较好地完成最后雾景片段的习作,在学习这一段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拎出了文中动词:弥漫、笼罩、淹没……;之后又让其把词还原回句子中,在读中感受雾气的变化;随后交流感受时,又将其拎出来结合生活,结合语境再次深刻感悟;最后通过感情朗读,积累内化文中语言。这样对关键词语多次揉搓,反复咀嚼,辅以形象化的描述,力求为读写结合积累语言作铺垫。
3.交流雾凇形成,品悟作者内心情感。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多次朗读:一读,体会“镀”字的精妙;二读,体会比喻的妙用;三读,体会雾凇形成过程的漫长;四读,感情朗读;五读,积累语言。力求一次一个重点,同时渗透比喻、想象方法的妙用,时时处处力求积累语言,铺垫语用。
(四)导创:选用词汇,创新表达——描写生活雾景(13分)。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我们这儿没有雾凇,但我们最常见的是雾,结合季节特点我力求引向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1.雾景美图欣赏,唤起生活感知; 2.运用所学方法,描述眼中雾景。
布置学生选用文中词语,和着淡淡的乐声,描述自己眼中的雾景。将语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创新语言表达,体验成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最后布置学生课外修改完善习作,目的是在学生交流之后,培养学生学会反思的习惯。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 雾 凇
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弥漫 笼罩 淹没 …… 比喻 想象
板书是微型浓缩的教案,课题是整堂课的眼睛。好的板书不仅要突出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我将课题分解,用彩笔标识,力求抓住题眼,激发兴趣。板书中“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意在直观呈现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弥漫、笼罩、淹没……”“想象、比喻”则是对习作方法的提示。
总之,整堂课的教学,我不仅关注教学结果,更努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积累语言,感悟、习得方法。
当然由于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处理课堂生成的机智有待提高,所以课堂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在此仅作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仁能畅所欲言,不吝赐教。诚谢大家!
小学语文“四点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捷径”不便捷 促写有方略——《雾凇》读写结合课教学反思张江霞小语工作室 润城镇中心学校下伏完小 李新艳窦桂梅老师在谈到教师的......
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的关键是找好读写结合的关键点,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写作指导点。如:①句式仿写:人教版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案例读 写 结 合 课------《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 张柱德 教学目标:1、回顾课文《夜莺的歌声》主要内容。2、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3、赏析例文,巩固学......
《雾凇》说课稿柳州市弯塘路小学 陈慧一、说教材。《雾凇》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神奇的景象,说明了雾凇......
雾凇说课课件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说课课件一、说教材《雾凇》一文,作者以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