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说课与教学设计_16课绝招教学设计
16课说课与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6课绝招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上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说明文,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说明对象,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揣摩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2、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研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
2、积累科学知识。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它传递信息的方式是什么?大自然在四季写着,(欣赏图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自然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年年如是。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简介
二、听一听,读一读,写一写
1、播放视频课文朗读,欣赏视觉的图画美,并勾画词语,生字注音。
2、正确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辨析多音字(载,衰,翘)
三、读一篇,摘一摘,理一理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迅速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主要内容。筛选构画出课后练习一四道简答题的答案。筛选信息有技巧,请同学们参考我的方法指导,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1、学生边读边勾花答案
2、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3、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这篇文章先介绍__________,然后说明___________,接着说明了__________,最后说明了____________.本文采用了______顺序。
4、读几段,理一理
阅读6-10自然段,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四、比一比,议一议
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篇说明物候知识的文章。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篇课文原来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请看注释1.你觉得题目为什么这样改?我觉得还
是原题目更直接明白。同学们同意我的看法吗?
看注释 ⑴ 想: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五、读一段,品一品
看来语言生动形象是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之一,文中有生动形象的语言体现这一特点吗?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品味第1、2 自然段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生动典雅?
六、课堂检测
课时练1、2、4、6、7、8、9题。
七、作业。
1、词语积累。
2、课后练习第一题
3、搜集农业谚语。课后反思: 在导入新课后,学生一听又是说明文感觉很枯燥无味,可是我借助多媒体展示了四幅画面:草在长,花在开放,蝉鸣,五花山,白雪飘飘,并介绍在不同的季节动、植物或事物都有不同的表现,都在展示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大多数学生都感觉有趣,眼前一亮,这样我就达到了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铺垫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结束这节课,我心里很轻松,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感觉到:说明文很单调,就是介绍什么而本节课学生与我配合的非常好,原因是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几幅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讲的内容中,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物候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大风车》说课捷地回族小学张宝萍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教研活动,我说课的内容是歌曲《大风车》一、教材分析歌曲《大风车》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是一节以唱......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
说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1、导入新课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通过PPT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学生有一种亲......
一、说教材《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2015年特岗,现在是金家九年制的初中体育老师,教7.8.9年级,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节室外足球课--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设计一、首先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