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_长正方形周长的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长正方形周长的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二课时。第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直线和线段、长度单位,并初步感知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打下基础,同时又为学生今后在四五年级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在本单元中,教材先安排了让学生去测量课桌、黑板、圆形花圃、篮球场等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通过大量的感受活动使学生对图形的周长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并具备了测量、比较的理念和动手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认知目标: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力目标: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三、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体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老师需要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不需要准备学具,但是要在课前按照老师的要求测量出黑板、铅笔盒的周长,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性认识 第五、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探究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说学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全面参与教学活动。第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我遵循启发性、主体性等原则设计了以下教学预案: 第一个环节: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自然进入到上课状态,也为了让这节课从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住每一个学生,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学生都比较喜欢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课件显示情境图)
师说:在第一届森林运动会上,兔子输给了乌龟,但是兔子并不服气,今天要和乌龟再来比赛一次,课件呈现出乌龟和兔子各自的比赛路线,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你觉得让兔子和乌龟分别沿着各自的比赛路线跑一周,比赛公平吗?
问题一出,一下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的思维也一定特别活跃,继而引发了学生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我结合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导学生,要想知道比赛是不是公平,只要分别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可以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向学生渗透了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是这样预设的:
1、学生试做,初步解决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再加上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充分地感知了周长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我通过课件把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的数据呈现出来,然后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分别试着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长14米宽9米,正方形边长12米)
此时,教师一定要走到学生们中间,及时帮助那些上节课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完成这个活动。
2、汇报交流、放手比较
有上节课学习的基础,学生们基本都能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因此接下来在学生汇报时方法时,老师一定要把学生们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全部板书出来。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学生们出现的方法有下面一些:(老师板书)长方形周长14+9+14+9=46(米)14+14+9+9=46(米)14×2+9×2=46(米)(14+9)×2=46(米)正方形周长12+12+12+12=48(米)(12+12)×2=48(米)12×4=48(米)师说: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你觉得哪个方法最简便呢?老师这也是在向学生渗透一种数学最优化的思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发了,此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讨交流的时间,在讨论探究的时间里,每个学生都享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拥有批判不同算法的权利,这段时间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对于学生而言,把问题交给他们远比把结果交给他们有挑战性,更容易使他们有成功的情绪体验,学习上的探究能力得以发展,合作意识得以加强,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3、理性思考、总结公式
经过师生一起分析比较,此时学生的认识已经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进而师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第三个环节: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训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用好数学的积极性,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第一个练习,小鸟回家(课件显示课本70页1题),这是一组面向全班的基础性练习,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能及时巩固刚刚学的知识。
第二个练习,(课件显示课本70页2题)这是一个需要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后,先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后,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练习,(课件显示课本71页2题)这是一个提高题,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考察学生对图形周长的理解深度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以上三个练习,在对全班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的同时,还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第四个环节:总结整理,提升认识
最后这个环节虽然简单,老师只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今天都学会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坚持做下去,我相信会对学生养成自我整理、以及学后反思的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板书设计
正中是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下面是学生们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不同的算法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板书设计布局合理,整齐,清晰,重点突出。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预设,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第五单元美化校园窗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7—69......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