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学课件_空城计课件文字
《空城计》教学课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空城计课件文字”。
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元末明初小
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小说” 文体的知识
一、什么是小
说
二、小说的三要素 司马 懿简介 司 马懿 是 魏 国 的名 将,才 智多 变,文 武 双 全。虽然 为 魏 国 立下 不 少汗 马 功 劳,但是 一 心 却 想毁 灭
魏 国,建 立 自 己的 王 国,以便 统 一 三 国,建 立 新 王朝。故事背
景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
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
职返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35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
曹睿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反,遣人密报孔明,愿为内应,但不慎走漏风声被杀。司马懿猜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
切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
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去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
了街亭,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在西城,形势十分危
急。课文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
却。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
(1)――了解小说的情节,训练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计课时 从情节入手分
析人物(2)――透过情节,从正面和侧面看人物,学习总结人物形象 联系实
际评价历史人物 练习
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3、联系故事情节,试分析诸
葛亮、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
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
什么?
2、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1)孔明分拨已定()(2)孔明
乃披鹤氅()(3)莫非诸葛亮无军()
(4)众官无不骇然()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
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的开篇词。
4、《三国演义》中“煮
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懿笑而不信”,请发挥想象,描写人物在笑时的心理活动。文中诸葛亮 “三笑”的含““
笑抚
义容掌
可而
掬
一”
笑:
(二三
第笑笑
((3第第56
段段段))
笑”:)
“拍手大笑”:镇定自若的笑――别看你司马懿带来十万大军,我只有一座空城,但你决不敢攻进来。如释重负的笑――你司马懿果然中我的计了。成功自豪的笑――我以一座空城就吓退了司马懿,还要让他吃个败仗,你司马懿真是太傻了!小结:0000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动
笔
练
习
:
诸
葛
亮
是
一
个
(位)、、、的的。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神机妙算 处乱不惊 明确多疑自负老谋深算 刚愎自用 司马懿是一个
(位)、、的的。(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空城计》教学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空城计》教学课件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分享了《空城计》的教学课件,欢迎阅读!【教材分析】《空城计......
空城计教学课件《空城计》文通过逼计、施计、中计、释计这一脉络生动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运用计谋,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精彩场面。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空城计》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空城计》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