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说课稿_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与千克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中的一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因此,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而定的。
学生的学情是: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基于对课标和学情的分析理解,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一是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二要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知道1千克=1000克,学会克与千克之间的转化。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一是教师从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出发,让学生掂一掂一支笔和一本书体会出彼此重量的区别,引出质量及质量单位,说明“表面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二是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一是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二是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实践提升
(四)课堂反思
(一)情境导入 设疑引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观看微课《低估体重》,看到视频的最后,学生心里都会有一个疑问,食鸟蛛的网那么结实,为什么不能给波比当吊床呢?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再看一遍视频最后一段的时候,就会找到食鸟蛛的网能承受最重300克的东西,那学生会接着再问300克有多重呢?或许会有别的学生问,克是什么?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入今天的课题“克与千克”,板书课题带着问题学新课,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动手实践
给孩子出示两样物品——棉花糖和食盐(都是500克),让学生观察一下,试着猜想一下什么比较重,经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亲身感受一下物品的实际重量,并且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然后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它们的质量不相同,而且它们的单位一般用克和千克来表示。接下来,通过掂一掂,估一估这个环节让学生对物品有个初步的质量概念。同时,告诉他们:2袋盐重1000克。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掂一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这个过程,知道1000克有多重。再给出另一个动手实践活动,1袋1千克的糖和2袋500克的食盐一样重吗?然后我会让学生们以同桌交流的形式思考,通过他们的交流得出结果1000克=1千克,并且板书。
通过5000相同的黄豆是1000克,其中的5个就是1g,这样让学生去掂一掂5个黄豆大约多重,去认知1g。通过这样让学生亲身感受,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使他们的生活多一些趣味性,我会让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生活中称量物品重量的工具有哪些?经过大家的思考,我会将课件里的生活中常见的称量工具展示给大家,让他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时,告诉他们一些称量常识:
盘城、电子盘秤、杆秤、电子秤、案秤、磅秤及区别
(三)实践提升 巩固提高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将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来进行测验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反思精益求精
上课之前学生看的视频里面有一个问题,食鸟蛛的网最大承重300克,而在学生看的另一段视频中,东北虎可达到300公斤,也就是300千克,300千克是300000克,对于食鸟蛛的网来讲,太重啦,所以不能给波比当吊床。这样大家的问题就解决了。
常常反思是个好的学习习惯,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做到常常反思,才会更加优秀。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简单、明了的揭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聆听,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克与千克》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克与千克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克与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
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千克与克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