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课件(精选5篇)_145浮力教学课件

2022-01-15 教学课件 下载本文

浮力教学课件(精选5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45浮力教学课件”。

第1篇: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

汉中乡中学 张冰冰

浮力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施力受力物体。掌握称重法测量浮力。

2、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注意控制控制变量方法的应用。

3、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并应用。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学生在课下自己对浮力这部分知识自己对知识点的总结,适当的加以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生对照自己的总结查找漏洞。

(一)认识浮力

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浮力。

1、方向:竖直向上

2、施力受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产生原因: 液体对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压力差

(二)浮力的大小

1、F浮=G-F'

(称重法)

2、F浮=G排=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

3、F浮=G

(漂浮、悬浮)

4、F浮=F上-F下

(压力差)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计算浮力的大小其中阿基米德原理最为重要,下面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回顾。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实验探究

简述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结论 科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以视频的方式回顾实验的过程拼配例题加以练习

(三)物体浮沉

1、物体浮沉条件

上浮 F浮˃G ρ物

F'浮 =G ρ物

下沉

F浮

结果

沉底

G= F浮 +F'

悬浮

F浮=G

ρ物=ρ液

2、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

工作原理: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工作的。(2)轮船

工作原理:利用“空心法”把密度比水大的钢铁材料制成空心使它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从而使它漂浮在水面上。

轮船从河里到海里吃水线的高度会变浅轮船在河里和海里都是漂浮,因此所受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因为海里的密度比河里密度大所以海里比河里船进入的体积小。(3)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能够方便的在水中浮沉,是因为潜水艇下潜后所受浮力不变,但它可以靠向水舱中加水和排水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4)盐水选种

工作原理:把种子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中,饱满的好种子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下沉;干瘪的坏种子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上浮。(5)热气球

工作原理: 热气球巨大气袋中充满空气,用喷嘴加热气袋中的空气,气球内部温度升高,密度降低。当气球内部气体的的密度比外部气体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气球上升。当气球内部空气冷却密度升高时,气球下降。

二、典型引领

1、质量相同的木块和石蜡,把木块放在盐水中,石蜡放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那么()A.木块受到盐水的浮力大 B.石蜡受到水的浮力大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木块与石蜡的密度也不同,所以无法判定

2、将重为4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300g.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上浮,F浮= 6 N

B.物体悬浮,F浮= 4 N C.物体漂浮,F浮= 4 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 63N3、一个重5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__N,溢出水的重力是___N。

4、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某班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

①弹簧测力计;②装有水的玻璃烧杯;③装有酒精的玻璃烧杯;④顶端带有挂钩的铝块;⑤细线。

(1)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应选择的器材是顶端带有挂钩的铝块、细线、________和________;(填写序号)(2)甲同学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并在同种液体中用图甲实验证实 他的观点,即铝块从A到A`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变大了。乙同学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并在同种液体中用图乙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即铝块从B到B`位置的过程中,浮力大小不变。请分析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_同学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3)经过认真分析发现,甲同学的实验适用于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关系。

第2篇:八年级下物理浮力课件

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世界的现象,结构,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更要重视物理学。因此小编准备了八年级下物理浮力课件,欢迎阅读。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G F浮 = G F浮 G F浮 = G

物 液 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

分析:F浮 = G 则:液V排g =物Vg

物=(V排/V)?液= 2 3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液 =V排=V物

漂浮液 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液与物。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物= G/(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第3篇:浮力实验教学说课稿

“浮力”说课稿

阜宁县明达初中 邓成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第×号选手,今天我带来的课题是“浮力”,它是苏科版物理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这五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实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我确定本次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⑶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以及准确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实验内容设计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学生认知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

1、体验浮力存在的的实验,如放飞气球实验、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的实验;

2、验证下沉的物体受浮力作用的实验,即称重法测浮力的实验;

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三、实验方法设计

根据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的原则,本节课我应用的实验方法有:

1、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动手体验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并通过演示实验的感知浮力的方向。

2、实验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作用,并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

3、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实验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们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个环节:设计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思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打算通过三个活动帮组学生建立浮力的概念、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1:体验浮力的存在。

将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体验上浮的物体受浮力作用。

然后通过自制的教具演示浮力的方向:在细线一端系乒乓球,另一端粘在水槽底部,让乒乓球静止在盛水的水槽中,将水槽倾斜,观察细线的方向,与重锤线对比,从而发现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活动2: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作用。

把密度较大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再浸入水中,比较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示数变化的原因,从而认识到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学会使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活动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刚才体验浮力存在的实验和称重法测浮力的实验,学生不难猜想到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死海不死这个图片学生还可以认识到浮力大小还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对于这些猜想我将利用这些器材,引导学生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予以验证,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变量的控制,然后相互交流,总结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那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到底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下一个环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个环节:引入原理,初步应用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阿基米德原理,并推导其数学表达式,然后加以简单的应用。

例题:(?)可让学生在交流、比赛中完成。

第四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1、浮力概念

2、称重法测浮力的方法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阿基米德原理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关键是做好学生动手实验,把对浮力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含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在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时学生的猜想很多,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能保证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良好的亲身体验,继而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浮力”这节课的整体设计,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教。谢谢!

第4篇:《浮力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学生之所以感到解浮力部分的题很困难,原因就在于浮力题中综合了有关质量、密度、重力、合力、平衡力和压强等许多物理概念。所以,在复习这些知识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特别是力学重点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都了如指掌。我在上这堂课之前,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些物理知识尤其是浮力知识来测量物质的密度?尽可能多地写出你的实验方案。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

一、案例背景:

这是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的一节复习公开课。力学中的浮力部分是个难点,是中考中得分率最低的知识点,在这个知识点上通过“实验设计”开展创新教育,学生的能力是否能够达到?

二、案例描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这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做好知识的准备

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特别是力学重点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都了如指掌。

(二)课前学生自主设计好实验方案

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就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选择性;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实践性,便于学生的操作和其他活动;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上这堂课之前,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些物理知识尤其是浮力知识来测量物质的密度?尽可能多地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三)课堂实验过程设计

由于学校的实验器材有限,课堂上进行限定器材的实验。共进行三组实验:

(1)测密度大于水的石块的密度;

(2)测密度小于水的蜡烛的密度;

(3)测盐水的密度(利用已测出的石块的密度)。

(四)课后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案,供全班学生讨论。教师讲评、鼓励和表扬

三、本课的反思:

公开课之后获得十余位听课教师的广泛好评。有的教师评论说:“没想到像7班学生在课上表现出来的素质如此之高,本校别的学科听课的教师感叹到:“没想到×××同学(学习差生)在科学课上表现得这么积极。如果我们课都上成这样,学生还会感到负担重吗?还会有学生厌学吗?”

学生解浮力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在解题时,常常有学生惊呼:“这道题不是和我们做的实验一样吗?”“这道中考题不是和我们提的实验方案一样吗?”浮力计算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那么抽象、呆板和枯燥,而是与自己设计或讨论过的实验方案紧密相连的,学习的物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是紧密相连的。

有的教师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愿多做实验,认为耽误时间。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全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事实证明,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动手做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散思维、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下课后,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胆地设想和设计方案。有的学生用弹簧秤测固体重力,再根据公式m=G/g算出固体的质量,用排液法测出固体体积,最后算出固体的密度。有的用弹簧秤测出物重G和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拉力,算出物体体积V,再根据G/g算出物体的质量计算密度。旁边的学生说:你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密度大于水的物质,若物质的密度小于水的怎么办?然后得意洋洋地拿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还有的学生提出了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的方法。有几个学生每人设计了六七种方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激发和诱导了学生的创造性。事实说明我们原先对学生能力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还说明学生蕴藏着很大的潜能,而我们教师往往对其估计不足,因而束缚了自己教学改革的手脚,放慢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利用浮力知识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学生没有做过,教师也没有演示过,所以有相当的难度。如何让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在这堂课上也有所收获,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水平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并且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让学习好的学生主动与学习较差的学生结合在一起,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设计出一两个实验方案,培养了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使这些学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学生的实验方案并非都是科学的、严密的,有的设计实属于“一窍不通”。我们应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保护学生的创造欲。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然后再帮助他们找出不足或错误的地方,最后完成合格的实验方案。

集体研讨,全面提升创造能力。在学生分组讨论、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适时地组织全班进行集体研讨,针对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方案,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和争论中,教师适时点出问题关键,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同时明确解题逻辑性和规范性,使学生能够掌握若干个用浮力知识测定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

通过对这堂反映良好的科学课的总结,说明只要我们用心去做,进行创新教育,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之路,必能谱写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必能开创教育改革的新局面。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第5篇:浮力说课稿

自己选择的路,再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

浮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教育**校区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力平衡,液体的压强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浮力的应用和物体浮沉条件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在吴江校区所带的这名学生的特点,这名学生他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但是在课堂上特别好动,不喜欢沉闷的教学,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他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以及浮力的施力物体。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推导阿基米德原理,掌握分析计算推理公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浮力大小的计算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对学生推理分析和理论论证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二的学生习惯于用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认知。因此浮力大小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选择: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想让学生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节课采用故事导入,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由学生的探究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学法指导:

在本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即学生的活动空间,强调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思维空间,设问置疑,让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空间,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方案,充分展示自己。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实际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的方式。

故事是关于 “死海不死”的传说,在2000多年前有一位古罗马统帅,他下令把俘虏的奴隶全部丢进大海,然而这些奴隶不但没有沉到海底去,相反一个个都非常平安的漂浮在海面上,顺着波涛又被送回了岸边。这让统帅大吃一惊,他就在想是不是有神灵在保佑着这些奴隶呢,于是他就把这些奴隶都给释放了。是真的有神灵在保佑着这些奴隶吗?还是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收获别人不能收获的收获!

自己选择的路,再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

有什么其他的某种原因呢?

由于这个故事带有神话的色彩,又与本节课浮力的知识有关,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带着悬念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我首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腾空而起的氢气球,浮在水面上的巨大轮船以及从水里升起的乒乓球。老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能浮在液体或气体上,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出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那浮力的方向如何呢?

通过和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我们知道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那么浮力的方向和重力方向相反,因此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下面请学生看书本上的活动10.8,“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首先请学生猜测一下,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第二,你有什么经验支持你的猜想?第三,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第四,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通过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石块或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事实上,这个浮力的探究实验就是去年苏州市的一道中考题,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发现并且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树立学生做好实验的信心。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以及他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果,教师合理引导得出结论。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且F浮=G-F示。

根据上面讲述,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的方法。下面就请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活动10.9,“测量浮力的大小”让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测出盛水的塑料袋所受的浮力吗?请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步骤来完成实验,并且完成实验步骤中的空缺部分。

实验结束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塑料袋中水的重力等于装水塑料袋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液。

在这里可以花一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下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这样的:有一天国王制造了一顶皇冠,但是他怀疑金匠在制作皇冠的时候,掺杂了银子,于是他请来了阿基米德来验证这顶皇冠是否是由纯金打造,阿基米德对着这顶皇冠苦思冥想,束手无策。一天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发现当他躺进去的时候,水溢了出来,于是他衣服没穿就跑回家中,阿基米德发现把皇冠和同质量的纯金放在装满水的桶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后来经过阿基米德的深入研究终于总结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3.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对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叙述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上的把握。

4.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在课堂上主要讲解两道例题,一题是关于浮力的定义的选择题,通过选项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浮力。另一题是关于浮力大小的计算题。教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布置课后作业。

5.教学反思

本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收获别人不能收获的收获!

自己选择的路,再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

堂上灵活的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评估找到最优方案进行实验。如果学生仍坚持自己的方案,可以允许其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不要让学生留有遗憾。

以上就是我对《浮力》一课的教学设计,说得不当之处各位评委指正!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10.4 浮力

1、浮力 ①定义: ②方向:

③施力物体:

2、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F浮=G-F示 3.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坚持,收获别人不能收获的收获!3

浮力教学课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浮力教学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浮力》教学课件

《浮力》教学课件《浮力》教学课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

《浮力》教学课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浮力》教学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浮力教学课件

浮力教学课件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浮力教学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浮力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根据大纲......

浮力教学课件资料

浮力教学课件资料浮力教学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

《浮力教学课件(精选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浮力教学课件(精选5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145浮力教学课件 浮力初中物理 145浮力教学课件 浮力初中物理
[教学课件]相关推荐
[教学课件]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