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_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4)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注释】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本诗写一个采桑女子斥责“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勤劳美丽,泼辣坚贞而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乐府:汉代掌管音乐手官署;后来这个官署采集或创作的诗歌叫做“乐府”或“乐府诗”;再以后,成为一种特殊风格的诗体,即可以入乐的诗歌。[我]我们的省称,这句用的是作者的口吻。[好女]古代指美女。
[罗敷]古代美女名,汉代文学作品常用来作女子的名字。
[喜蚕桑]善于采桑羭养蚕。喜,一本作“善”。蚕桑在这里作动词。[青丝为笼系]青色的丝绳作为系篮子的绳子。
[倭(wō)堕髻(jì)]一种发式的名称,当时很流行,发髻偏在一旁,呈欲堕之状。[明月珠]宝珠名称。
[缃绮(xiāng qǐ)]缃:浅黄色。绮:有花纹的纺织品。[襦(rú)]短袄。
[行(xíng)者]过路人。
[下担捋(lǚ)髭(zī)须]这句描写行路人放下担子,摸着胡须,注视美丽的罗敷。下担:放下担子。捋:抚摩。髭:唇上的胡子。须:面颊下面的胡子。[脱帽著帩(qiào)头]这句描写青年人看见美丽的罗敷,脱下帽子整理发巾,故意做作来显示自己。著:戴。帩头:包头发的纱巾。
[来归相怒怨]回来后彼此抱怨。指耕者、锄者因注视美丽的罗敷而误了劳作,互相表示不满。
[但坐]只是因为。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更多考试备考资料和最新公告进入中公山西教师考试网(http://sx.zgjsks.com/)
[使君]汉代太守或刺史的称呼。太守、刺史是相当州郡一级的长官。[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姝(shū)]美好,这里指美丽的女子。[谢]问。
[宁可共载不(fǒu)]愿意一起同车共乘吗?是调戏采桑女的话。宁:愿意。不:同“否”。[置辞]致词,答话。
[一何]多么。一:助词。何:何等,何其。[骑(jì)]骑马的随从。[上头]前列。
[何用识]以什么来辨识。用:以。
[白马从骊(lí)驹]骑着白马后面跟着小黑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骊:纯黑色的马。[鹿卢剑]剑柄有用玉雕成辘轳形装饰的宝剑。[直]同“值”。
[府小吏]太守府中的小官吏。[朝大夫]朝廷中的大夫。大夫:官名。[侍中郎]官名。这种官常在皇帝左右侍奉。[专城居]一城之主,一城的最高长官。专:独占。[皙(xī)]白。这里指皮肤洁白。
[鬑鬑(lián lián)颇有须]鬑鬑:胡子稀疏的样子。颇:略,略微。[盈盈公府步]舒缓从容地在官府中走来走去。[冉冉府中趋]舒缓从容地在府中走来走去。[殊]优秀出众,与众不同。【导读】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市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至于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情况,而曲成已说。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考试网
山西近期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2015年云南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4)第四首 陌上桑年代:汉 出自:汉乐府 内容: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20)第二十首 望岳【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
——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2014安徽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五)连接:http://ah.zgjsks.com/html/jszg/zlfd/第五首 龟虽寿【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内......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上海中公、上海中公教师联合制作第一首 关雎年代:先秦出自:《诗经》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
上海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初中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3)上海中公、上海中公教师联合制作第三首 君子于役年代:先秦出自:《诗经》内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