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影》阅读答案附赏析

2022-10-08 10:38:2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杏花天影》阅读答案附赏析

《杏花天影》阅读答案附赏析

杏花天

姜 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

①沔(miǎn)口:沔水为汉水人江处也称沔口,即今湖北汉口。

②丁未:淳熙十四年(1187)。

③容与:迟缓不前的样子。

④绿丝:指绿柳丝。

①沔口,今湖北汉口。②清淑,晴和。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⑴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同意。上片写景思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绿丝”相呼应。(1分)春风乍到,柳芽欲绽还闭,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见的`柳芽,自然也成为“愁眼”。(1分)这是一种移情作用。此处词人所云之愁,寄寓柳可再见而人难重觅,景物犹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着一“愁”字,含蓄精妙。(2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满汀”等句写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无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之中,神情刻画之内。(2分,举出一例并作分析即可)

【赏析】

这首词为思念远方恋人之作。上阕由“桃叶”而触动思念远人的愁思,“待去”写出欲去未去的踌躇。下阕向恋人表白身不由己的隐痛。文笔细腻,深情动人。

本篇为旅签字怀人之作。本词与《踏莎行》(燕燕轻盈)作于同时,可看作是姊妹篇,一为感梦而作,一为舟中触景感怀而作,所怀者都是一人。绿丝即柳,点明季节,”鸳鸯浦”点地,同时”鸳鸯”双宿又后衬词人单行之苦。”想桃叶”切地怀古而思恋人。”鸳鸯浦”、”桃叶渡”既实写景前风物,使用本地典故,又暗示作者对过去爱情生活和离别情景的美好回忆,辞采华丽,切地切景切情,妙!下片前三句以对比法抒写自心的痛苦,他人之乐最易引发孤独者的愁肠,此为人之常情。结拍三句本是内心独白,却以自问句式出之;于幽怨中又含有无可奈何之感,这也是人类生活中常有的生活体验,更显得委婉深沉。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满汀”三句写目望金陵秦淮河人长江处的白鹭州长满绿草,兼融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青草生兮萎萎”与崔颢《黄鹤楼》:”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诗意,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飘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颇有悲楚难抑,低回不尽之致。全词辞采华美,委婉情深。

第2篇:杏花天影姜夔翻译赏析

杏花天影姜夔翻译赏析((推荐8篇))由网友“Ffiissjn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杏花天影姜夔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篇1:杏花天影姜夔翻译赏析

,是由南宋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所创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是一首思念远方恋人之作。

原文:

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杏花天影字词解释:

①“潮水”句:引李益诗:“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指相思之苦。

篇2:杏花天影姜夔翻译赏析

鸳鸯浦口,绿柳丝条低垂飘逸,我想起桃叶,她曾呼唤小舟摆渡。杨柳又将含愁的柳眼送与春风,我正待扬帆上路。倚着木兰船桨,又泊舟稍作停驻。金陵的道路,处处有莺歌燕舞。我想那无情的潮水,知道我心情最苦。芳草长满汀洲,归去合肥的`打算尚未成行,此刻已黄昏日暮。重新移舟漂泊,何处是归宿?

杏花天影创作背景:

此词句律,比《杏花天》多出“待去”、“日暮”两个短句,其上三字平仄亦小异,系依旧调作新腔,故名曰《杏花天影》。次序中所说丁未,为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附考其“合肥词事”,白石作此词时年约三十三、四岁。他在合肥尝有所遇,“以词语揣之,似是勾阑中姊妹二人”。

篇3:杏花天影姜夔翻译赏析

这首词为思念远方恋人之作。上阕由“桃叶”而触动思念远人的愁思,“待去”写出欲去未去的踌躇。下阕向恋人表白身不由己的隐痛。文笔细腻,深情动人。

本篇为旅签字怀人之作。本词与《踏莎行》(燕燕轻盈)作于同时,可看作是姊妹篇,一为感梦而作,一为舟中触景感怀而作,所怀者都是一人。绿丝即柳,点明季节,”鸳鸯浦”点地,同时”鸳鸯”双宿又后衬词人单行之苦。”想桃叶”切地怀古而思恋人。”鸳鸯浦”、”桃叶渡”既实写景前风物,使用本地典故,又暗示作者对过去爱情生活和离别情景的美好回忆,辞采华丽,切地切景切情,妙!下片前三句以对比法抒写自心的痛苦,他人之乐最易引发孤独者的愁肠,此为人之常情。结拍三句本是内心独白,却以自问句式出之;于幽怨中又含有无可奈何之感,这也是人类生活中常有的生活体验,更显得委婉深沉。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满汀”三句写目望金陵秦淮河人长江处的白鹭州长满绿草,兼融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青草生兮萎萎”与崔颢《黄鹤楼》:”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诗意,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飘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颇有悲楚难抑,低回不尽之致。全词辞采华美,委婉情深。

个人资料: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相关推荐:

姑苏怀古阅读答案 姜夔

篇4:姜夔:杏花天影

《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

丁未正月二日,

道金陵,

北望淮、楚,

风日清淑,

小舟挂席,

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

想桃叶,

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

待去,

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

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

日暮,

更移舟向甚处?

赏析:

此词为羁旅怀思合肥恋人之作。上片写景思人。词人以“鸳鸯”引发出“想桃叶”的绮思:借桃叶隐喻合肥恋人,包含了往日幽约和无限情思。“又将愁眼与春风”句暗寓了情人眼望春风,对词人温馨情爱的期盼和追求。词人触景生情,独倚兰桡,流连不舍。下片写离情愁苦。“金陵路”三句以“莺吟燕舞”,象征金陵秦淮河畔歌妓舞女的轻歌妙舞,暗示出合肥恋人的身份,故目注秦淮,而心向“淮楚”,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谁知我相思情苦呢?小舟泛波,算来只有“潮水”最理解我之相思最苦。因为它一路推波荡舟,伴随词人孤舟寂寞。“满汀”三句写目望金陵秦淮河入长江处的白鹭洲长满绿草,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颇有悲楚难抑,低回不尽之致。

篇5:姜夔——《杏花天》

【年代】:宋

【作者】:姜夔——《杏花天影》

【内容】: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作者】: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注释】:

丙午: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沔口:汉水入江处。

丁未:淳熙十四年。

“想桃叶”句:晋王献之曾在秦淮河畔歌送其妾桃叶。

兰桡:船工桨的美称。

【赏析】:

此词托意曲折隐微,虽为怀念合肥昔日之情人,但和一般艳词大不相同。词人借景抒情,含思凄婉,却又写得空灵脱俗。回环多变,感人至深。

篇6:杏花天影,杏花天影姜夔,杏花天影的意思,杏花天影赏析

杏花天影,杏花天影姜夔,杏花天影的意思,杏花天影赏析 -诗词大全

杏花天影

作者:姜夔  朝代:南宋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

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篇7:杏花天,杏花天姜夔,杏花天的意思,杏花天赏析

杏花天,杏花天姜夔,杏花天的意思,杏花天赏析 -诗词大全

杏花天

作者:姜夔  朝代:南宋  体裁:词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 ①沔(miǎn)口:沔水为汉水人江处也称沔口,即今湖北汉口。

②丁未:淳熙十四年(1187)。

③容与:迟缓不前的样子。

④绿丝:指绿柳丝。

⑤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名。王献之曾在秦淮河送之渡工,并作诗。后称此渡口为桃叶渡,这里借指所爱合肥女子。

⑥倚兰桡:倚着船边。

⑦莺吟:黄莺啼叫。【译文】丙午年的冬天,我从沔口出发。丁未年正月二日,途经金陵,向北望是淮、楚之地,此地风光清丽袭人。我的'小船张起风帆,在江上平静地缓缓而行。鸳鸯双双相伴的河溪,绿色的柳丝轻轻地从身旁拂过。想当年桃叶,当时曾在这里向客人摆渡。如今我只能用含愁的双眼,再看这些美丽的春光。当来来往往的行舟渐渐离去,只有我独倚双桨徘徊留在此地不肯离开。这金陵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到处都是莺歌燕舞游玩之处。只有这党沉默的江水,最理解我心中的所有幽怨。整个汀洲都是芳草,如今已是日暮,不知今天又要行船到何处?【赏析】本篇为旅签字怀人之作。本词与《踏莎行》(燕燕轻盈)作于同时,可看作是姊妹篇,一为感梦而作,一为舟中触景感怀而作,所怀者都是一人。绿丝即柳,点明季节,“鸳鸯浦”点地,同时“鸳鸯”双宿又后衬词人单行之苦。“想桃叶”切地怀古而思恋人。“鸳鸯浦”、“桃叶渡”既实写景前风物,使用本地典故,又暗示作者对过去爱情生活和离别情景的美好回忆,辞采华丽,切地切景切情,妙!下片前三句以对比法抒写自心的痛苦,他人之乐最易引发孤独者的愁肠,此为人之常情。结拍三句本是内心独白,却以自问句式出之;于幽怨中又含有无可奈何之感,这也是人类生活中常有的生活体验,更显得委婉深沉。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满汀”三句写目望金陵秦淮河人长江处的白鹭州长满绿草,兼融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青草生兮萎萎”与崔颢《黄鹤楼》:“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诗意,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飘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颇有悲楚难抑,低回不尽之致。全词辞采华美,委婉情深。

篇8:《杏花天影》原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杏花天影》原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原文】:

杏花天

姜 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

①沔(miǎn)口:沔水为汉水人江处也称沔口,即今湖北汉口。

②丁未:淳熙十四年(1187)。

③容与:迟缓不前的样子。

④绿丝:指绿柳丝。

【翻译】

鸳鸯浦口,绿柳丝条低垂飘逸,我想起桃叶,她曾呼唤小舟摆渡。杨柳又将含愁的柳眼送与春风,我正待扬帆上路。倚着木兰船桨,又泊舟稍作停驻。金陵的道路,处处有莺歌燕舞。我想那无情的潮水,知道我心情最苦。芳草长满汀洲,归去合肥的打算尚未成行,此刻已黄昏日暮。重新移舟漂泊,何处是归宿?

【赏析】

这首词为思念远方恋人之作。上阕由“桃叶”而触动思念远人的愁思,“待去”写出欲去未去的踌躇。下阕向恋人表白身不由己的隐痛。文笔细腻,深情动人。

本篇为旅签字怀人之作。本词与《踏莎行》(燕燕轻盈)作于同时,可看作是姊妹篇,一为感梦而作,一为舟中触景感怀而作,所怀者都是一人。绿丝即柳,点明季节,”鸳鸯浦”点地,同时”鸳鸯”双宿又后衬词人单行之苦。”想桃叶”切地怀古而思恋人。”鸳鸯浦”、”桃叶渡”既实写景前风物,使用本地典故,又暗示作者对过去爱情生活和离别情景的美好回忆,辞采华丽,切地切景切情,妙!下片前三句以对比法抒写自心的`痛苦,他人之乐最易引发孤独者的愁肠,此为人之常情。结拍三句本是内心独白,却以自问句式出之;于幽怨中又含有无可奈何之感,这也是人类生活中常有的生活体验,更显得委婉深沉。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满汀”三句写目望金陵秦淮河人长江处的白鹭州长满绿草,兼融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青草生兮萎萎”与崔颢《黄鹤楼》:”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诗意,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飘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颇有悲楚难抑,低回不尽之致。全词辞采华美,委婉情深。

【阅读训练】

⑴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同意。上片写景思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绿丝”相呼应。(1分)春风乍到,柳芽欲绽还闭,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见的柳芽,自然也成为“愁眼”。(1分)这是一种移情作用。此处词人所云之愁,寄寓柳可再见而人难重觅,景物犹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着一“愁”字,含蓄精妙。(2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满汀”等句写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无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之中,神情刻画之内。(2分,举出一例并作分析即可)

第3篇:杏花天影诗歌鉴赏

杏花天影诗歌鉴赏

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②,小舟挂席,容与波上。[来源:学。科。网]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③。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①沔口:今湖北汉口。②清淑:晴和。③桃叶:晋代王献之的爱妾。王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下片写离情愁苦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就其一种手法作简要分析。

①运用了反衬,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

②拟人,“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像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作者的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

③心理描写,“满汀芳草”以下写江中小洲,芳草萋萋,移舟寻宿,却不知到底何处能泊,内心生起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慨叹。

【赏析】

此词为羁旅怀思合肥恋人之作。上片写景思人。词人以“鸳鸯”引发出“想桃叶”的绮思:借桃叶隐喻合肥恋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关于杏花天影的语文古诗赏析

关于杏花天影的语文古诗赏析

这首词是思念旧日情人的情词,白石年轻时曾在合肥与两位歌女(姊妹二人)有过一段艳故事,后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我们可以从词中看出白石是一位非常痴情的`人,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吧。

●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惟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

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姜夔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思念旧日情人的情词,白石年轻时曾在合肥与两位歌女(姊妹二人)有过一段艳故事,后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从白石词中大量存在的记梦词、咏物词等与合肥情事有关的词作来看,白石与旧日情人虽佳期难会,前缘不再,但他在旧日情人的缠绵悱恻之情与刻骨相思之念是终其一生的。

词序中所说丁未,为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白石于上年冬自汉阳随萧德藻乘船东下赴湖州,此年正月初一抵金陵,泊舟江上。当夜有所梦,感而作《踏莎行》(燕燕轻盈)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杏花天影》原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杏花天影》原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杏花天影》原诗注释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杏花天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

①沔(miǎn)口:沔水为汉水人江处也称沔口,即今湖北汉口。

②丁未:淳熙十四年(1187)。

③容与:迟缓不前的样子。

④绿丝:指绿柳丝。

【翻译】

鸳鸯浦口,绿柳丝条低垂飘逸,我想起桃叶,她曾呼唤小舟摆渡。杨柳又将含愁的柳眼送与春风,我正待扬帆上路。倚着木兰船桨,又泊舟稍作停驻。金陵的道路,处处有莺歌燕舞。我想那无情的潮水,知道我心情最苦。芳草长满汀洲,归去合肥的.打算尚未成行,此刻已黄昏日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酒泉子买得杏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酒泉子买得杏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酒泉子·买得杏花》是唐代诗评家司空图的词作。此词感时伤世,借花抒怀,由种花、赏花、惜花,写得祝告东风,乞驻春光护花,寄寓了忧国之思。全词写得画意诗情,耐人寻味。

酒泉子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①。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②,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③。

①坼(chè):裂开。

②旋:俄顷之间。

③从容:舒缓,不急进。[2]

(1)姜夔的《扬州慢》中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诗句,这首词上片中的哪一句与其表达技巧相同?请简析。(4分)

(2)赏析下片三个“旋”字的妙处。(4分)

答案:

(1)十载归来方始坼。(2分)都使用了移情(答“拟人”亦可得分)手法,作者赋予杏花以灵性,说它好像等候自己,现在专为其开放,由此表现诗人对杏花的喜爱之情。(2分)

(2)三个“旋”字,突出“花开花落花空”之快,极言好景不长,韶华易逝;(2分)这里既有惜时之感,又有人生迟暮之叹。(2分)

创作背景

这首《酒泉子》词作于公元881年(唐僖宗广明二年)春。上年冬,黄巢

未完,继续阅读 >

《《杏花天影》阅读答案附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杏花天影》阅读答案附赏析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