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2022-10-10 09:45:34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第2篇:课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课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课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一、定向(教 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3.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 爱之情。

二、导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明确学习目标。

(二) 介绍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三)解决生 字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 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

明确:温晴。作者通过与其他三地进行对比得出的。

2.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

(可爱、暖和) (秀气、娇美)(淡雅)(清亮、空灵)

3.作者花这么多笔墨来描绘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 检测(赏析)

课文中 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些?说说理由。

四、小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 内容。

五、拓展

写一段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景色的话,是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课堂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 ,如“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文章写了济南 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等等,通过这 些问题, 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不足之处:

1.课文是一 篇优美的散文,在展现美上我做的不好,没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作辅。

2.读书是 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可以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可以领略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而我却在课堂中把这环节省去了,这是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

3.没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主要原因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分析景物及景物特征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了。

4.在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这在日后需要慢慢改善,还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

第3篇: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设计

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二、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 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关于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

关于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生的语句;了 解北中国冬季雪景之 美。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 通过朗读来感知理解 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 交融的写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 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 美。

教学重难 点:体会比喻、 拟人等 修辞手法 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课 时安排 :2课时

第二 课时

一、 导入

“佳作不厌百回读”,老舍的《济南的 冬天》意境 优 美,充满诗情画意 ,令人百读不厌。小山摇篮图的温暖安 适,雪霁晴峦图的 秀气美丽,都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薄雪覆盖 下的'山的秀气,领会空灵清透的水的神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探究研读文章第三段

济南的冬 天在作者的笔 下是那么的美,首先让 我们 来感受下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 作者之所以能把景 描绘的那么美是应为抓住 了景物的特征,并且按照一定的 顺序来写。

1. 作者是按 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薄 雪覆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范文(18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编写教案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生的语句;了解北中国冬季雪景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佳作不厌百回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百读不厌。小山摇篮图的温暖安适,雪霁晴峦图的秀气美丽,都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领会空灵清透的水的神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探究研读文章第三段。

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的美,首先让我们来感受下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作者之所以能把景描绘的那么美是应为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1.作者是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精选18篇)

通过教案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案的编写要注意任务的分层次和逐步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实感和成就感。如果你正在编写教案,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教学。

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生的语句;了解北中国冬季雪景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创设情境;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佳作不厌百回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百读不厌。小山摇篮图的温暖安适,雪霁晴峦图的秀气美丽,都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领会空灵清透的水的神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探究研读文章第三段。

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的美,首先让我们来感受下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作者之所以能把景描绘的那么美是应为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并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热门19篇)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以确保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编写教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精炼,方便教师和学生的理解。教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可以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要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篇一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现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训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学习比喻、拟人的作用。

【训练课时】。

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读、品语言,感受济南冬之美。

第二课时:学习多方面写景的方法,片断习作。

第一课时。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优秀17篇)

教案还应该具备灵活性,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体验。这些教案范文的教学步骤清晰,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济南的冬天课文教案设计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

未完,继续阅读 >

《课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课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