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2022-10-13 21:01:28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安徽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研,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旨在促进安徽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保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初级到高级纵向贯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是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统筹发展的横向贯通人才培养系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灵活开放的职业终身教育体系。”此外,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加速安徽省产业转型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可以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可以促进安徽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促进“职教大省”和“高教强省”建设;三是可以加快安徽省教育事业发展步伐,使人口资源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强省;四是可以为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建设,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近年来,安徽省一批示范院校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一直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理论界对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全面而且科学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随着省内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

1.中高职分阶段人才培养的定位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职业教育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终端技能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中高职分阶段”人才培养的策略,使中高职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具有衔接性,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全社会、全方位不同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质量的构成

中高职分阶段培养人才,必将会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要求。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来说,主要强调高端技能与知识、个人素质的相结合;而对于中低端节能型人才来说,更加强调社会职业岗位的基础动手能力及标准。因此,中高职分阶段培养人才,除了具有中高职之间衔接的必要性之外,必须针对中高职阶段不同人才的培养特点,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原则

1.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应当促进

不同阶段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中高职分阶段衔接人才培养而言,必须把握住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在给学生输送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综合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企业输送全方位、健康发展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

2.学科知识体系与中高职不同要

求的技能培养相适应原则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无论是在学科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在技能技术培养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这就要求在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特点,也要注重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要与不同阶段的学生技能技术培养相适应,这样才能为社会、企业提供相适应的分阶段人才。

3.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评价体系动态性原则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是长期处于动态过程之中。而在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方面,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应当遵循动态性原则。

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1.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指标确定的方法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成效等几个方面评价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内十所中高职院校的20名院领导、专家教授进行了深度调查和访谈,最终确定了相应的一级、二级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指标。

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根据深度访谈和调研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1.通过行业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外部监督

中高职院校应当根据社会、企业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以及中高职学生的不同学情特点,统一规划在中高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发展。通过对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效果的不断实践与改革,使中高职一体化适应区域、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在中高职衔接改革过程中,职业院校可以与本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组建中高职相关专业的一体化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等,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要求、过程进行指导,使一体化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经济、企业发展的需求。

2.强调社会第三方评价,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督

2012年教育部指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必须面向社会公布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这一要求标志着无论是高职还是中职,在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方面,必须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培养高中端技能型人才。所谓“社会第三方评价”,就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单位或团体,这些团体可以不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方面的约束,而能够独立地实施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这些独立的机构主要包括:行业协会、本专业已毕业学生协会、学生家长协会,等等。这些类型的社会第三方评价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自身评价来说,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良好作用。

3.职业院校的自我监控与调控机制

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与监控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职业院校自身的大力推行和实施,就不可能有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过程、效果等各方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职业院校要通过改进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中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且职业院校要定期对教材、师资、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质量测评,并且通过专业课程考核方案的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从而把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第一道关口。随着安徽省内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立和完善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保障机制,是促进中高职衔接机制健康发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逐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保障机制,可以促进安徽省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促进“职教大省”和“高教强省”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建国.中高职协调发展视角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以江苏盐城地区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6):156-158.

[2]田兴,郑蔼娴.广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五合”战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39-44.

[3]王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5):19-23.

第2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论文

摘要:在新时代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因为在大众化浪潮,办学机构、社会需求等多元化格局的影响下,人才培养质量各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已成为社会大众谈论的火热话题。因此,本文作者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予以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探讨

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它属于一种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特有的质量要求、特点。在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道路上,培养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其主要目标。但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并不具有优质的生源。同时,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与其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充分考虑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学生的个性特征,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下,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已成为其核心要素。换句话说,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更加注重质量的时代。为此,需要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新时代需要的专门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各方面的需求,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它是实现高等实教育大众化,满足其客观需求的必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展能够不断扩展对应的规模,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就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言,并不是单纯指教育数量指标,它也需要教育质量提供有利的支撑力量,更好地展现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具有的价值。最后,它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推进的浪潮中,依法办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要求。同时,在新时代下,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已有新的体现,比如,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但总的来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其主旋律,也是高等职业院校获得长存的首要前提。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策略

就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培养更多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其应用到其中策略来说,并不是体现在单一的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可行的措施予以了探讨。

(一)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其不可忽视的元素。以此为基点,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总的来说,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新时期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具体工作岗位需求为纽带,来制定符合新时期客观规律的专业课程大纲。以此为导线,来构建客观而全面,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使高等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实践性教学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以不同专业为基点,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一些单项实训课程内容,并设置合理的实训学时,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并以定期、不定期形式对学生进考核。以此,不断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其次,以综合实训为桥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连续性、延展性的实现做好铺垫。最后,采用顶岗实习的形式,充分展现教学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完整性。

(二)注重实习设备、场地投入

对于这方面,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为学生联系对应的实习基地。第一、学校要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合理分配已有的经费。以不同专业教学需求为基点,购置完善的实习实验设备。第二、学校需要采取可行的策略,进行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工学结合。这种方式在提高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短了毕业生上岗的距离。第三、不同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构建公共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可以在减少学校经费支出的同时,使已有的仪器设备得到优化利用。

(三)以院校特色专业为基点,构建专业群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市场中需求的职业岗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来说,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其专业都是以职业岗位为纽带,进行设置的。为此,学校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专业群的时候,需要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并以院校已有的特色专业为中心,构建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专业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团队等,不断展现各特色专业自身的价值。在构建专业群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新时期企业岗位需求,来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这样在满足企业在人才方面客观需求的同时,建设更多具有特色的岗位群。在此基础上,以院校自身的特色专业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科学的专业群,更好地展现专业群所具有的价值。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下,采取可行的策略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更好地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随时了解当下市场需求,真正培养一批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此,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完善,拥有更好的发展面貌,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成,万应玲,张海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J].甘肃科技,2015,04.

[2]陈良勇.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1.

[3]章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4]段致平,王升,贾树生.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

第3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分析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分析论文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五所国立理工学院,学制三年,属专科层次。由于理工学院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迅速上岗,为雇主创造效益。因此,这些院校在受到企业和雇主青睐的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在产业界建树卓越的创新人才和精湛的产业技术工人,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繁荣,对新加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壮大之中,规模日益扩大。由表1可知,理工学院的入学人数、注册人数、毕业生数基本呈增长态势,2004年至2013年,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人数在10年间从16834增长至24157,增长了7000多人。可见,新加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数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二、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一)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

“实用性”是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特色和一贯的传统。课程设置也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地调整和改革课程重点,重视课程的实用性。由表2可知,新加坡五所

未完,继续阅读 >

《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分析论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