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发言稿

2022-10-13 21:02:0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读书交流发言稿

一种发自心尖的痛

张静

记得期末读书交流时,我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用大大的字体写下了一行字:中国的考试制度不改革,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就不会改变,中国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不会真正地转变,中国孩子的悲哀就会不断地重演,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不会在中国的教室里发生。写下这段文字是在听到这几天最热门的话题——高考分数、感受到自己期末这段时间里复习时的辛苦、想到自己儿子再过两年就要面临高考时发自肺腑的话语。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坚信:在中国找不到雷夫那样的老师。听了常丽华老师的报告,我很惭愧,自己犹如一只井底之蛙,居然还不知道中国也有雷夫。常老师,和自己年龄一般大的老师,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师,她是在用心地做教育啊!听常老师的报告,我很激动,我生怕看掉大屏幕上的一个字,生怕自己的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常老师的一句经典话语。我听得很认真。听完报告,两个词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羡慕、惭愧。

羡慕:

我羡慕常老师的学生。他们是幸运的。能遇到这样用心的老师,而且这样的老师还能带动家长的配合,一起关心、陪伴他们的成长。你看,他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如天使般纯洁。他们又是那样的富足,真的如小蚂蚁般地藏下了人生所需的大量的食物。他们能从课内到课外、从教材到课外书、从校园到社区、从教室到大自然。他们不会反复地抄写那几百个生字、机械地背诵那几篇课文、不断地做着一套又一套的卷子,但是他们的知识储备却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学生。做常老师的学生多幸福呀!

我羡慕常老师的家长。能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他们放心。家长们在配合老师孩子的过程中历练了自己、成长了自己,同时也见证了孩子幸福成长的过程。做常老师的家长多幸福呀!

我羡慕常老师。常老师用心地做着自己的新教育,但是她得到的回报也是丰硕的。家长的理解、科任老师的配合,那都是对常老师最好的肯定呀!几乎常老师能想到的,家长就能做到。其实,我们也用心思考过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想这样那样地去做,可又担心这害怕那,可望而不可及呀。

六、一庆祝活动时,烈日当头,孩子们都热得受不了了,一个家长用最难听的话骂学校,于是,我就给他讲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活动,可他却用了最脏的话骂了我。生平第一次被一个人用脏话骂我。我只能噙着泪水默默忍受。我们的家长不是常老师的家长。

六、一庆祝活动时,孩子们两次往返体育中心,因为天热,考虑到孩子们走路很辛苦,我决定带着孩子们坐车,400元的车费却难住了我,我得先给家长发信息征求他们的意见。可到了期末收费的时候,学校领导又几次发信息说不准搭车收费。这也叫乱收费吗?我这个班主任做这么小的事情都要畏手畏脚,我还能做什么?常老师是幸福的!惭愧:

作为妈妈,我感到惭愧。儿子对都16岁了,可我却记不得什么时候给他讲过童话故事,记不得我可曾和他一起编织过童年五彩的梦。作为班主任,我感到惭愧。我是住读班的班妈妈,多数孩子的生日都是在学校里度过,我却不曾为一个孩子过生日,更谈不上用心地给他们讲生日故事。其实,常老师的做法是很朴实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很多老师都能做,可我们却没有做。

踏上工作岗位十几年了,自以为我每天的工作都是认真的,没有对不起孩子和家长。可听了常老师的报告,看到了常老师教室里发生的奇迹,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为自己,为儿子,为自己的学生,为自己的家长。那是一种发自心尖的痛。

第2篇:读书交流发言稿

读书交流发言稿

读黄朝霞《丁有宽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羊场镇中心小学校:唐玉碧

2018年4月

我有幸加入到“刘美名师工作室”这个集体,首先要谢谢刘主任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成长的平台,并且还能得到刘主任的亲临指导与帮助,我很幸运!

经刘主任的推荐,我读黄朝霞的《丁有宽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这本书,感受很深。丁有宽老师在逆境、苦难面前仍然坚持教育改,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这种求真求实的科验态度,这种无私奉献、忘我的精神,令我敬仰;几十如一日的探索,取得的辉煌成就,令我震惊;他“偏爱差生”“读写结合”的科验成果,令我折服。

一、敬仰

1、劳改不忘教改

(丁有宽老师开始是在机关工作,解放前参加一次作文竞赛,文章获奖后在报纸上刊出,这竟成为他有“特务嫌疑”的罪证。被逐出机关大门。后来到六联小学做了老师,在教改路上探索了6年,1957年就因为说了几句心理话,被打成了右派。就这样告别了讲台,被押到采石场劳动。)在劳教期间,他不顾病痛折磨,偷偷学习“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还深入研究班集体理论和问题孩子的转化,撰写了《班集体形成的三个阶段》一文,整理20多个故事,汇集成一本《教育顽童拾叶》。

2、失爱妻 1974年,丁有宽“劳改释放”,但爱妻突然病逝,伤痛过后,丁老师为了教学研究,他把大儿子送到偏远的农场劳动锻炼,两个年幼的女儿托给当地群众抚养,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改革实验与教材编写中。

无论处境多么坎坷,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教改与研究,丁老师这种执着的精神令我敬仰。

二、震惊

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创造了非凡的成就。

1、他的主要著作9部;

2、主要论文600余篇;

3、主编教材(全日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课本1—10册)

4、他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是全国中小学教师中被评出的第一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三、折服

1、面向全体学生,偏爱差生,教书育人。(这是丁老师的主张)针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取的措施不同:转化品学都差的学生,重在扬长避短;转化学困生,重在发展智能;转化心理障碍生,重在尊重、激励;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抓住“节点”做工作,挖掘闪光点,扶植起步点,抓住反重点,促进飞跃点。

2、读为基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一体。

读为基础,就是要求学生大量地进行阅读尤其是精读,扎扎实实地学好范文。以读带写,就是阅读引路,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利用教材中的范句、范段、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以写促读,就是通过作文或修改文章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语文课说学的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特别是丁有宽老师的教材以其归纳出来的农村小学记叙文读写结合的50个基本功,很有实用价值,对写作很有好处。一年级,识字法,侧重练好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二年级,查字法,侧重练好四种基本句群(连续、并列、总分、概括和具体);三年级,读书法,侧重练好四种基本结构段(连续、并列、总分、概括和具体);四年级,读记法,以篇章为重点,侧重练好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六种能力;五年级,对应法,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重点,强化综合训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他50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也是留给后人不可多得的的瑰宝。

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尽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第3篇:读书交流发言稿

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实验小学宁海侠

今天让我来谈读书,我很惭愧。真正爱读书的人,三日不读便觉面目可憎,我只是凭兴趣忙里偷闲看看罢了。由于偏爱文学作品,我一直喜欢语文,以至踏入工作岗位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做语文老师。在教学之余,我经常鼓励学生读书,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他们,希望他们和我一样享受到读书的快乐。直觉告诉我,从小到大,我之所以语文成绩不错,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着热情,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读书。03年到实小后,受环境影响,我开始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像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吴芾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这些书令我“眼前一亮”,他们就像一位长者,与我们促膝而坐,娓娓叙来,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它彻底改变了我认为教育类书籍枯燥无味、呆板教条的看法,同时也冲击着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及个人价值取向有了更多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读书心得交流发言稿

楼子营初中“走进阅读,与书为伴”总结交流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稍有不慎,就会落后。作为一名七零后教师,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自身就应该有一桶水。那时过去,现在看来,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必须是“自来水、长流水。”如何得到这些“自来水、长流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获得这些“自来水,长流水”我们必须要读书,只有书本才能给予我们无声的财富,才能给我们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

去年寒假,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读一本书活动,我拿到的是《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是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所撰写的一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作者将他在平时处理问题的一些细节,归类为55条,也就是克拉克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克拉克先生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教师读书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广大同仁们:

大家好!为期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师专业成长”读书活动已拉下帷幕。今天我要谈的主题是《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者――多读书,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看法在社会发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当代这样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一个教师的知识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他的知识就会变得陈旧,变得无用。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今社会,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教学设备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教师传,学生受的传统教学理念早已落后陈旧,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做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做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然而教师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繁重的工作负担限制了读书的自主性,因此,现在一提到学习,很多教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太忙了,一天到晚备课、改作业、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读书交流座谈会发言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有的喜欢健身、有的喜欢聚会、有的喜欢上网,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更是手机不离手,随时随地在上网,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不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仅限于是一个随心、随性、随心情读书的人。在《读卡耐基人性的弱点有感》中提到过,我不是一个视书如命、无书不食的人。只是闲暇时喜欢翻阅一些内容健康、开拓视野的书。生活中的我,床头时常放着一两本书,临睡前,晨起时,想看书时随手捡起。看书也分心情,不同的心情,看不同的书;不同的书,不同的心情,也有不同的感触。心情烦躁时,翻阅几页小散文,气就顺了;开心时,偶尔朗诵几句诗,便是表达一种喜悦。迷茫的时候就看励志篇,让自己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工作的自信。喜欢看书时凝神静气、身心沉静的那种感觉。读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也让我浮躁的心灵得以宁静,迷茫的日子得以充实。

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我相信开卷有益,读书一定使人进步。在当今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适时给自己一份宁静,好书一卷、香茶一盏、必是件令人身心惬意的事。

今天有幸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读书交流汇报发言稿

民联寄宿制小学读书交流汇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自2013年教体局“三个指导”意见实施以来,我校认真学习并落实“三个指导”意见精神,紧紧顺应社会需要,提出了“书香溢校园,好书伴成长”的读书口号,将建设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做为推动学校读书活动深入发展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全校师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校园里到处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几年来,通过扎实有效的系列读书活动,“读书好”已经成为了广大师生的共识,“读好书”成为了广大师生的自觉选择,“好读书”成为广大师生的生活需要。师生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我校的读书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下面就我校在读书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营造浓郁书香氛围

走进学校,琅琅书声,欢歌笑语,心旷神怡。菁菁校园,莘莘学子,相得益彰。室外的每一面墙壁都张贴着各类活动剪影和宣传材料,教学楼走廊和楼道设置古诗文、读书心得、名人名言、名人故事和书法作品等文化板块,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味,每一块墙壁会说话, 每一面墙壁都育人,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书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读书交流校长发言稿

西三小学2012读书交流校长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读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心灵,而且必将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书香校园和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一直以来我们坚持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悦读、感悟、分享、提升”教师读书汇报交流会,就是希望我们全体教师都能坚持用阅读引领自我精神成长,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造一片更广阔明丽的天空,在阅读中享受精神成长的愉悦,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希望本次活动能真正营造出全校教师共同读书的浓烈氛围,使教师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校园,让阅读伴随教师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建设教师精神家园,从而打造出我校教育亮丽的精神底色。

西三小学2012读书交流校长总结稿

各位老师,首先要肯定的是我们此次的活动非常成功,我非常欣喜的看到了通过开展读书推介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校教师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同伴对话,既陶冶了思想又厚重了积淀,

未完,继续阅读 >

《读书交流发言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读书交流发言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