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燃气使用安全知识
第1篇:家庭燃气使用安全知识
家庭燃气使用安全知识
燃气在受到人们喜爱的同时,却又常常发脾气,引发火灾和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燃气使用安全知识,希望有所帮助!
一、确保燃气不能泄漏
因为燃气和空气混合后,会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当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时,遇到火源(点火能量通常都非常小)就发生爆炸,后果非常严重(一公斤液化气汽化后的爆炸力相当于四到十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力)。在平时使用时,如果闻到燃气的味道(城市管道燃气一般都加气味剂),要先打开门窗,检查阀门、管线接头软管、灶具等处有无松动、渗漏、脱落等情况。检查管线阀门漏气时严禁用明火试漏,可以在检查处涂肥皂水看有无气泡。如果在夜里你突然闻到了很浓的燃气的味道,这时,不能开关电灯,也不能打电话、打手电、划火柴、打手机、开打火机等,这是很危险的,有可能引起爆炸。要迅速打开门窗,找到泄漏点并采取措施关闭阀门,如果阀门坏了无法关闭,应通知邻居迅速离开并关闭总阀门。
二、正确选择灶具
不同的`燃气适用不同的灶具,液化气、沼气、城市煤气、天然气的对应的灶具炉盘的气孔直径的区别是很大的,液化气的压力比城市煤气、天然气管道的压力大,为了能充分燃烧,液化气炉盘气孔的直径就小,沼气管的压力最小,所以气孔直径就越粗。如果选择错误,就会出现不能充分燃烧冒黑烟无法调节、火苗小供气不足,甚至呼呼响无法点燃的不匹配情况。容易出现事故异常。不允许使用超期的、未经检验的、变形的、翻新的液化气罐。经常检查减压阀是否正常好用。
三、燃气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燃器具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按要求正确操作。
(2)注意保持空气流通:管道燃气完全燃烧时,需消耗大量的空气,应保持厨房、浴室、燃具周围良好的通风状态。
(3)燃具开启后要注意:拧开燃具开关后,要确定燃具已经打着火方可离开。因为如果燃具失灵,没点着火,而燃具开关一直开着,会造成煤气泄漏。打不着火时要注意,如果连续三次都没能打着火,应停顿一会儿,确定煤气消散后,再重新打火。因为燃具虽然未点着火,但煤气已多次释放,遇到明火极易爆炸。使用热水器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
(4)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切勿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使用燃具。汤、粥、牛奶、面条等烹煮时容易溢出的食物,一定要多加照看,以免溢出的汤水淋熄炉火,造成煤气泄漏。
(5)用气结束时要注意:应养成“人走火熄”的好习惯。使用完毕、睡觉前、外出时,应检查是否关好煤气开关。关煤气是指:关闭燃具开关、旋塞阀、球阀。平时应关闭旋塞阀、燃具开关。如果离家外出时间较长,应关闭煤气表前的球阀,彻底切断煤气。
(6)使用煤气胶管应注意:经常检查和清洁胶管,发现老化、龟裂、烤焦、鼠虫啮咬痕迹,应立即更换。建议正常情况下,2年更换一次胶管;煤气胶管的长度,不能超过2米;胶管不要靠近炉面,以免被火焰烧烤;胶管不要穿越墙体、门窗;不要压、折胶管,以免造成堵赛,影响连续供气;胶管与燃具、管道的接口处,请用管卡扎紧,防止脱落漏气;燃气热水器禁止安装在浴室内。
(7)简单查漏方法:容易漏气的地方有胶管、接口、煤气表、阀门。
当怀疑有煤气泄漏时,可用以下方法简单查漏:
1)肥皂液查漏
任选肥皂、洗衣粉、洗涤精三者之一,加水制成肥皂液,涂抹在燃具、胶管、旋塞阀、煤气表、球阀,尤其是接口处,有气泡鼓气的部位就是漏点。
2)眼看、耳听、手摸、鼻闻配合查漏,严禁用明火查漏。
四、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1)燃气泄漏应急措施
保持冷静,采取以下措施:
1)切断气源
立即关闭燃具开关,灶前用气管旋塞阀、及燃气表前球阀。
2)勿动电器
严禁触动任何的电器开关,因为打开和关闭任何电器(如电灯、电扇、排风扇,抽油烟机、空调、电闸、有线与无线电话、门铃、冰箱等),都可能产生微小电火花,导致爆炸。
3)疏散人员
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4)打开门窗
让空气流通,以便煤气散发。
5)电话报警
在没有煤气泄漏的地方,向燃气公司报修中心报险,或打电话110报警。
(2)燃气着火应急措施
请保持冷静,采取以下措施:
1)切断气源
切记“断气即断火”,应立即关闭阀门。如果旋塞阀、球阀附近有火焰,可用湿毛巾、湿衣物包手,尽量关闭阀门。
2)尽量灭火
用灭火器、湿棉被等扑打火焰根部灭火。
3)疏散人员
迅速疏散家人、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4)电话报警
在没有煤气泄漏的地方,拨打119报警,并向燃气公司报修中心报险,
(3)燃气中毒应急措施
保持冷静,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转移到空气流通处。
2)现场抢救:
轻微中毒:感到头晕、恶心,可让其先饮用糖水、牛奶解毒。
中毒较深者:昏迷、脸色变粉红,立即输氧(如人工呼吸),同时注意保温,不要让中毒者感到寒冷,保持体内热量。中毒者丧失知觉,往往会出现呕吐,要将其头部侧放,以免吐出的东西吸入肺内,引起窒息。
3)拨打120电话报警,或迅速送往医院。无论中毒较轻或严重,都应送医院(最好送具有高压氧舱的医院)。
第2篇:燃气使用安全知识
燃气使用安全知识
天气渐冷,许多家庭会习惯性的关闭门窗,这是冬季容易发生燃气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做到安全用气,请您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燃器具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按要求正确操作。
2、使用燃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定期检查户内燃气管道是否漏气,检查方法为可用肥皂水刷在管道接口处如果有气泡冒出就是漏气。
4、检查灶具连接胶管处是否安装好管卡,发现老化、磨损,立即进行更换。
5、发现漏气时,要关闭排风扇、抽烟机等电源开关,不要在现场拨打、接听电话,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及时离开现场后拨打3667231进行报修,等待维修人员上门进行处理。
6、使用燃气灶具时,切记“人离火灭”,防止火被溢出的汤水或风扑灭,造成漏气。
7、如果长时间外出,切记把总阀门关好。
8、使用燃气具时,要确定燃烧正常后才能做其它事情,使用完毕后,请检查灶具开关及灶前阀门是否关好。
9、使用燃气管道设施不得擅自拆、改、迁、装燃气设施和用具,需要新装及拆、改、迁燃气管道的,必须由燃气公司的专业施工人员实施。
10、用户在装修房屋时,不要把燃气设施封闭在密闭空间内,需要隐藏燃气设施的,必须保证隐藏设施有一定的通风孔面积。
燃气使用安全知识
天气渐冷,许多家庭会习惯性的关闭门窗,这是冬季容易发生燃气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做到安全用气,请您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燃器具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按要求正确操作。
2、使用燃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定期检查户内燃气管道是否漏气,检查方法为可用肥皂水刷在管道接口处如果有气泡冒出就是漏气。
4、检查灶具连接胶管处是否安装好管卡,发现老化、磨损,立即进行更换。
5、发现漏气时,要关闭排风扇、抽烟机等电源开关,不要在现场拨打、接听电话,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及时离开现场后拨打3667231进行报修,等待维修人员上门进行处理。
6、使用燃气灶具时,切记“人离火灭”,防止火被溢出的汤水或风扑灭,造成漏气。
7、如果长时间外出,切记把总阀门关好。
8、使用燃气具时,要确定燃烧正常后才能做其它事情,使用完毕后,请检查灶具开关及灶前阀门是否关好。
9、使用燃气管道设施不得擅自拆、改、迁、装燃气设施和用具,需要新装及拆、改、迁燃气管道的,必须由燃气公司的专业施工人员实施。
10、用户在装修房屋时,不要把燃气设施封闭在密闭空间内,需要隐藏燃气设施的,必须保证隐藏设施有一定的通风孔面积。
第3篇:燃气安全使用知识
燃气安全使用知识
遇上煤气中毒,别慌!
按照历年来的情况,随着天气的转冷,市民在家中洗澡时因安全措施不当引发煤气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一旦遇到煤气中毒该采取一些什么急救措施呢?
据专家介绍,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CO中毒的基本病变就是缺氧,主要表现是大脑因缺氧而昏迷。煤气中毒后,切不可慌张。在送医院前可采取一些自救措施,并一定要让中毒者充分吸氧,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具体做法有:
1、将中毒者安全地从中毒环境内抢救出来,迅速转移到清新空气中。
2、若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只要心跳还存在就有救治可能,人工呼吸应坚持两小时以上。如果患者曾呕吐,人工呼吸前应先清除口腔中的呕吐物。如果心跳停止,就进行心脏复苏。
3、赶快供氧,应维持到中毒者神志清醒为止。
4、如果中毒者昏迷程度较深,可将地塞米松10毫克放在20%的葡萄糖液20毫升……
冬季如何防管道煤气中毒
随着天气不断转凉,许多家庭将门窗紧闭,使用煤制气居民和一些未使用上燃气在冬季依然使用煤炉烧水做饭或取暖的居民,就需要共
第4篇:家庭燃气安全知识
家庭燃气安全知识
安全的生活家庭首要关注是燃气安全,如何为老人创造安全舒心的家,请看!请牢记!请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燃气安全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为什么不能在卧房安装燃气设备?
装有燃气表、燃气灶和燃气管等燃气设备、设施的房间或厨房绝对不能作为卧室和休息室,因为如果燃气表、燃气灶和燃气管损坏漏气,不易察觉,更有可能引发爆炸、火灾等危险。
2、使用燃气时无人照看为什么有危险?
在使用燃气时,人应该不要离开,随时注意燃烧情况,调节火焰。因为汤水沸溢出来,可能会浇灭火焰,或者使用小火时,火焰被风吹熄,燃气继续冒出,造成爆炸、火灾等事故。
3、停用时怎样做好安全检查?
在停止使用燃气时或临睡前,应该将燃气灶的`开关检查一遍,看是否全部关闭,要做到燃气阀门都关闭。
4、发现漏气怎么办?
如在室内发现燃气气味,应立即打开门窗,并检查燃气灶开关是否关闭,如已关闭,可能是燃气管或是燃气表等处漏气,应立即将燃气表前总阀门予以关闭,随即到室外打电话通知燃气公司派员检查。燃气用户外出家中无人时,应关闭燃气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