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贺的资料

2022-10-15 13:10:5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唐代诗人李贺的资料

唐代诗人李贺的资料

关于唐代诗人李贺,大家知道多少关于他的事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钱钟书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2]《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重要笺注】

1.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2.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

3.《新唐书 文艺志》(其中记载李贺诗集有五卷本,较之“小李杜”的记载多出了一卷,为外卷)

4.北宋五卷本《李贺歌诗编》

5.南宋本《李长吉文集》

(主要有鲍钦止本、宣城本、京师本、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其中,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而后两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还多出了一个外集)

6. 南宋 吴正子《李长吉诗笺注》(这是现存的李贺诗歌的最早注释本,其中的内容有题解、校勘、注释、笺疏四个部分,吴氏还详细论证了鲍钦止本、宣城本、京师本、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的流变与特点)

7.《四库全书》中将刘辰翁评与吴正子评合为一本,题名为《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四库馆臣评此二书为:“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凿其说,犹胜诸家之淆乱。辰翁论诗以幽隽为宗,逗后来竟陵弊体。所评杜诗,每舍其大而求其细。王士禛顾极称之。好恶之偏,殆不可解。惟评贺诗,其宗派见解,乃颇相近,故所得较多。”

8.明代 徐渭 董懋策 评注的《唐李长吉诗集》

9.明代 曾益 注释的《昌谷集》

10.明代 余光解 《昌谷诗集》

11.明代 黄淳耀 评注的《李长吉集》

12.明清之际 由姚佺笺注,邱象升等六人辨注、孙之蔚等七人评注的《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

13.清代 姚文燮 注《昌谷集注》

14.清代 刘嗣奇 辑评之《李长吉诗删注》

15.清代 李汝栋 选注《昌谷集注》

16.清代 王琦 笺注之《李长吉诗汇解》(此作为李贺诗歌评点集大成者,分为校注、汇解两大部分,录诗分卷,均依吴正子的注本。明清以来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四卷并外集共收诗二百四十一首,又从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收录《静女春曙曲》和《少年乐》,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为李贺集各种旧注本中存诗最多者)

17.清代 吴汝纶 评注之《李长吉诗评注》

18.清代 方世举 批点之《李长吉诗集批注》(方世举的评点也值得一读,所评点的长吉诗,过寻于姚佺等人笺注《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凡评诗一百九十首,有总批数则,批语中特以“以长吉之近律者与律同为标明”)

19.清代 黎简 评点黄淳耀评本之《李长吉集》

20.清代 陈本礼 注《协律钩玄》

21.清代 李裕 辩注《昌谷集辩注》

22.叶葱奇 疏注之《李贺诗集》(此作十分重要,与南宋吴正子的《李长吉诗笺注》,清代王琦的《李长吉诗汇解》为三座里程碑)

23.李衍 笺注之《李贺诗校笺证异》

24.刘斯翰 选注之《李贺诗选》

25.吴企明、尤振中先析之《李贺诗选析》

26.杨抱朴 《诗鬼之诗》

27.傅经顺 主编之《李贺诗歌赏析集》

28.朱自清《李贺年谱》及《补记》

【传世精品】

《高轩过》

《梦天》

《雁门太守行》

《致酒行》

《李凭箜篌引》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秦王饮酒》

《老夫采玉歌》

《野歌》

《苦昼短》

《马诗二十三首》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感讽五首》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罗浮山人与葛篇》

《天上谣》

《浩歌》

《秋来》

《苏小小墓》

第2篇:唐代诗人李贺故事

唐代诗人李贺故事

中华是诗的国度。在唐诗的王国里,唐代诗人李贺故事是怎样的呢?在故事中,诗人李贺就展现怎样的品质以及才华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李贺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贺叹书生

在中晚唐的诗人群中,李贺是突出的一个。他弱龄早慧,七岁时就以诗名传美京师,受到韩愈、皇甫菘等文章巨公的重视。但李贺短暂的二十七年生命中,却是充满了坎坷。

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做过边疆的小官,谁料到他的名字竟给儿子带来了噩运。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八岁的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他以自己一首《雁门太守行》赢得国子监博士韩愈的赞赏,前途似乎充满光明。

但李贺的才华早已引起了一些妒贤嫉能者的不安,他们上书朝廷,说李贺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因为“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不能考进士。而皇上自来就维护这样的封建道德,于是竟剥夺了李贺参加进士考试的权利。

韩愈听说后,愤愤不平,亲自提笔写了篇题为《讳辩》的短论,为这位文坛奇才辩理,文中这样写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

这篇文章写得犀利有力,但是,同千百年来的“孝道”相比,它也无疑是以卵击石。李贺最终无法通过进士考试求取功名,只在太常寺当过两年多奉礼郎的小官,这使他感到十分屈辱。元和十八年(公元813年),他辞官回到家乡的南园,过了三年,患病死于家中。

李贺短促的一生,怀才不遇,远大抱负无法施展,心情十分抑郁,便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深深地为自己未酬的壮志遗憾,不满自己与诗书笔墨为伴,他的《南园》组诗中第五首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的意思是:是好汉男儿为什么不佩带上吴钩,去收复关山失陷的五十州郡?请你到凌烟阁上看看,那里画着的功臣,哪个是书生呢?凌烟阁是唐朝皇宫里的殿阁,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绘长孙无忌、魏微等二十四功臣的图像于凌烟阁上,以表彰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南山》组诗之六写道: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诗的意思是:破晓时分,玉弓似的残月照在窗帘上,自己每晚寻章摘句,做着雕虫小技的营生,实在无聊。难道不见辽东渤海一带,战乱连年,即使写了像宋玉那样好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用场?

读着这些饱含不平之气的诗篇,我们怎能不为这位天纵奇才而叹息呢?

李贺惜时

唐代的著名诗人李贺,少年时即有诗名,十八岁至洛阳为韩愈所爱重,但在考取功名上很不顺利。后来只做过低微的官职,年仅三十七岁就因病去世。诗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在唐代群星璀璨的诗歌王国里,李贺是一颗划过长空的耀眼的流星。他是韩愈诗派中最有创造性的年轻诗人。

李贺是一位遭遇不幸的天才诗人,但他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小时候,他就很有抱负,吟诗明志:“少年心事当那云。”(《致酒行》)他酷爱读书,勤于写作,就连出门骑在驴上的时候,也经常见他吟哦思考。母亲曾十分疼爱地责备他:“你一定要把心血呕出来才罢休吗?”

当时,一些贵族纨绔子弟,整日里金鞍肥马,花天酒地,绫罗香衫,招摇过市。年轻的李贺非常看不惯,写了一首《啁少年》的诗,殷切劝诫他们自爱惜时,诗中写道:

少年安得长少年,

海波尚能变桑田。

荣枯递传急如箭,

天公不肯于公偏。

莫道韶华镇长在,

发白面皱专相待。

诗人规劝那些少年们不要虚度光阴。他指出:“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能变桑田。”岁月陡转,光阴似箭,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不要说美妙的青春年华是永驻的,生命的年轮不是没有止境的,发白面皱也非遥远的事情。

李贺惜时如金,醉心创作,他留于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作,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诗人用自己的独特创造实现着生命的价值,他终于在诗歌的王国中获得了永生。

“诗鬼”李贺 七岁赋诗 一生不懈

李贺(公元790—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朝诗人,唐宗室远支。因家世衰落,又因父亲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应进士举,只作过品位低微的奉礼郎。后弃官回乡,生活困顿,又目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一腔悲愤,只能借助诗歌加以发泄。他所作诗歌,想象丰富,语言浓艳,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贺幼慧早熟,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相当动人的诗歌,吸引人们争相传抄、品赏。当时文坛领袖韩愈看到传抄的李贺作品,不由得拍案叫好,赞叹不绝。但看了作者的姓名,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尤其听说还是个孩子,就更加怀疑一个娃娃能否写出这样精彩的诗来。韩愈决定与文学好友皇甫湜一起乘马车去李贺家,把事情弄个明白。

李贺虽然出身贵族,但到他父亲时已经衰落,家境大不如从前那样富裕。他父亲只做过很小的官,而且死得很早,留下他和弟弟同母亲相依为命。韩愈、皇甫湜来到李家门口一看,立即有一种冷清的感觉。庭院虽然不小,收拾得也挺干净,但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家人守在门口。老家人见到贵客来访,进去好久,才和一个小男孩走出来。这男孩头梳两个小辫,身穿粉红小褂,长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老家人微微屈身对韩愈说:“这就是我家小主人。”韩愈他们虽然听说李贺还是个小孩子,但没有想到竟会“小”到这种程度,所以听了回答,仍然有点吃惊,但又不能不相信这是事实。

他们一边往里走,一边想:“这是李贺看来不错,可不知那些诗是否真是他作的,应该当面考一考。”他们坐下喝一会儿茶后,韩愈对李贺说:“听说你小小年纪很会作诗,不知能否现作一首给我们看看?”李贺听了,觉得十分好玩,马上笑嘻嘻地表示同意。他研好墨,铺好纸,提起笔来,约略思索一下,便以韩愈他们的来访为题,一口气写成一首90多字的七言诗,题名《高轩过》。韩愈他们拿来一看,心中暗暗称奇,口里连连叫好,马上把李贺搂到怀里,喜欢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不过,他们又产生了一种忧虑,担心李贺没有父亲指教会荒废了学业。临走时,一再勉励李贺要认真读书,不断进步。此后,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李贺的声名也随着越传越大,越传越远。

李贺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种孩子,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资聪明而放松努力,也不因名声大振而自我陶醉。为了把诗写得更好,他不仅刻苦读书,向古人学习,而且同时注意深入实际生活,了解各种事物的特点。他经常骑上一匹瘦马,让小书童背着一个绸布口袋跟在后面,到长安郊外的村镇寺庙,丛林小溪,甚至荒坟旧墓去游览。他一边慢慢地走,一边细细地看,一边苦苦的想,有时还停下来同人们交谈。在旅途中,只要有一点新的感受和启发,就马上在纸条上写下来,放进绸布口袋。晚上回家,再在灯下把纸条拿出来,细细推敲,反复琢磨,最后整理成篇。

有一天傍晚,天下着毛毛细雨,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采玉石的老人饿得在山岗上找榛子吃,感触很深,当即拿出纸条写下“夜雨岗头食榛子,杜鹃口血老人泪”两句话。回到家后,就以这两句为基础,写成著名的《老夫采玉歌》。据说,他的很多优美诗篇都是这样写成的。有一次,李贺的母亲到他的房间里,发现小绸布口袋鼓鼓囊囊的,不知装着什么东西,伸手掏出来一看,原来都是小纸条,上面写着很多绝妙的诗句,不由得心疼地说:“看这个孩子,为了写诗,把心都要呕出来!”

李贺很有才华,又很勤奋,但生不逢时,一生很不得志,经常受到别人的排挤和打击,结果只活了27岁就病死了。有人说,他的才华和作品,完全可以同唐代另一位著名大诗人李白媲美。

唐代诗人李贺诗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2、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李贺

3、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李贺《蜀国弦》

4、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5、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李贺《马诗·赤兔无人用》

6、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李贺

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1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11、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李贺《野歌》

1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14、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李贺《巫山高》

15、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李贺《秦王饮酒》

16、无物结同心,烟火不堪剪——李贺《题苏小小墓》

17、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李贺

18、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19、东风方来满眼春——李贺

2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2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23、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

2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

25、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

26、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27、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李贺《浩歌》

28、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李贺

29、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李贺

30、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

31、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李贺《昌谷北园新笋》

32、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李贺《三月过行宫》

33、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34、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36、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璧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李贺《苏小小墓》

3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8、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

39、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0、“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做龙——李贺《高轩过》”

41、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2、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李贺

43、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李贺《马诗》

44、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第3篇:唐代诗人李贺诗句摘录

唐代诗人李贺诗句摘录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2、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李贺

3、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李贺《蜀国弦》

4、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5、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李贺《马诗·赤兔无人用》

6、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李贺

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1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11、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为大家分享了诗人李贺的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2、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李贺

3、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李贺《蜀国弦》

4、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5、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李贺《马诗·赤兔无人用》

6、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李贺

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南园十三首》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9、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1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未完,继续阅读 >

《唐代诗人李贺的资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唐代诗人李贺的资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