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2022-10-17 08:03:15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工厂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工厂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厂电气设备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为了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本管理规定对较通用的电气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主要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全公司所有生产厂和有关单位。

2、引用标准

《钢铁企业动力管理条例》、《冶金企业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

3、职责

本规定由公司设备部组织有关单位严格按规定标准贯彻执行。

4、管理内容与方法

4.1本规定只对较通用的电气设备提出了要求,对非通用的电气设备,各单位可根据已有的经验制定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对岗位上有关操作维护等方面的规程,由各单位根据各单位的特点和不同条件具体制定。

4.2电气设备的技术状况分级标准,参照《设备技术状况管理规定》中关于设备技术管理通则执行。

对电气设备的维护标准,参照《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规定》中设备维护分级标准。

4.3为了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做到有计划的定期检修,须对主要电气设备订出其检修周期和基本内容,本制度中没有规定的设备检修周期和内容,均可按照各类设备的技术特性和使用经验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4.4各类设备的规定

4.4.1电动机的规定

电动机(包括交流和直流)的计划检修,分为不解体检修和解体检修两种,其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规定如下:

4.4.1.1不解体检修

凡电机连续运行3~6个月时,应进行一次,其检修主要内容有:

1用干燥空气,吹去电机内部灰尘,擦去油污;

2检查各处接线头是否松动,各部位紧固螺栓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3打开轴承小盖,检查是否缺油;

4测量电机绝缘,并做记录。

4.4.1.2电机解体检修

分为大、中、小修三种。其规定如下:

类别电机类型大修周期中修周期

第一类连续运转的鼠笼型电机7~10年3~4年

第二类连续运行的绕线式电机10~20年3~4年

第三类短期运转起、停次数频繁的电机3~5年1年

第四类10kv高压电机20~25年4~5年

第五类主变流机组、轧钢直流电机20~25年4~5年

第六类z系列直流电机、中小容量电动发动机8~12年2年

1电机大修内容一般为:

a.定子和转子全部或局部更换线圈;

b.机械结构检查试验或做改造性的加固处理;

c.集电环换新或做表面处理;

d.轴瓦(滚珠)更换,轴承修理和绝缘垫片检查;

e.转子绑线更换;

f.笼型电机转子铜条与转子短路环焊接处检查,对裂口和松动处做补焊处理;

h.转子找平衡、转数在1000转/分以上,容量大于100kw的电机转子,要做动平衡试验;

y.电刷架检修、部件更换调整;

o.机壳修理、喷漆。

直流电机除上述项目外,尚需进行:

p.整流子清扫试验或进行表面磨光、开沟、捣棱,以及整流片全部更换;

k.升高片修理,更换绝缘,重新绑扎加固,有断裂者,修补或更换;

y.均压线圈全部更换绝缘和绑线;

n.转子整体干燥和浸漆。

2电机中修的内容一般为:

a.定子或转子(包括主补极)线圈清扫做绝缘试验,并做直流耐压。对局部和个别绝缘值低的线圈进行处理;

b.电机机械结构检查,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加固措施;

c.整流子、升高片、集电环、修理和加工磨光;

d.轴瓦研磨,对超过间隙者做更换钨金、轴承绝缘垫片检查;

e.转子绑线检查,对松动者进行更换及做平衡试验;

f.定、转子干燥喷漆,直流电机电枢进行浸漆处理;

g.调整刷架及其排列,检修和更换零件。

3电机的小修周期,各使用厂(单位)可根据电机具体使用状态、运行情况自行决定。原则每隔1~2年进行一次,其检修内容一般规定为:

a.定子或转子分解抽出清扫,并做检查;

b.局部或个别绝缘薄弱部位进行绝缘处理;

c.轴瓦(滚珠)检查、换油;

d.整流子、集电环表面清扫,刷子个别更换调整。

4.4.2对变压器的规定

类别变压器型号大修周期中修周期小修周期

第一类电力变压器容量在1000kva及以上者30~40年6~8年1年

第二类整流变压器、起动自偶变压器和充油电抗器25~30年5~6年1年

第三类电炉变压器15~18年3年6个月

第四类变压器容量在1000kva以下者30~35年10年2年

4.4.2.1变压器大修内容一般为:

a.高、低压侧线圈全部更换;

b.铁磁机构检查,穿芯螺栓绝缘套管更换,矽钢片表面绝缘脱落者,重新涂绝缘膜;

c.更换对地绝缘层和高低压间绝缘套筒,以及更换全部钢纸油道和钢纸垫片;

d.分接开关检修,分解清理;

e.对线圈各部分压紧的机械结构进行检查、修理和必要的加固;

f.油翅、油枕清洗,绝缘油过滤,油缸洗刷,止油修理,垫片更换;

g.瓷套管分解清理、干燥,进行耐压试验;

h.温度计校验,瓦斯继电器检查,油翅风扇分解清理,电机检修;

i.全部变压器外表喷漆。

4.4.2.2变压器在中修内容一般为:

a.10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在检修抽芯前,必须进行线圈绝缘泄漏试验;

b.变压器解体,吊出芯子进行各部位检查,包括线圈固定位置,压紧螺栓的紧固程度、分接开关的'接触情况和机械位置等;

c.用变压器油冲洗线圈、油道、垫片等,去除油污和表面沉积物;

d.对绝缘

电阻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处理;

e.油缸清扫,止油门修理,油翅清刷,漏油处处理;

f.变压器油过滤,并做化学试验,含酸性超过规定者,应做除酸处理;

g.油枕、防爆管冲洗,干燥剂更换;

h.温度计校验、瓦斯继电器检查;

i.瓷套管检查、清理。

4.4.2.3变压器小修内容一般为:

不抽芯检查,只做外部清扫和检修。包括缸盖清扫、瓷套管清扫;绝缘油处理和增添;检查冷却装置、瓦斯继电器装置;检查各部有无漏油现象;呼吸器内干燥剂颜色是否正常。

4.4.3低压开关盘的规定(包括电磁站控制盘,低压线路开关控制设备)

类别工作条件大修周期中修周期小修周期

第一类在多尘、潮湿和高温环境中6年2年6个月

第二类在正常环境中16年4年1年

属于第一类的电磁站是:轧钢电磁站和加热炉电磁站、链炉房电磁站、炼钢炉电磁站、电炉电磁站、烧结电磁站等。

属于第二类的电磁站是:主电室控制操作盘和机电修配车间电磁站、水泵房电磁站、空气压缩机房电磁站等。

4.4.3.1开关盘大修内容一般为:以局部或全部更换为主,修理为辅。

1动力和操作线路局部或全部更换新线;

2控制盘修理,控制开关的部分备件或整体更换;

3控制器分解清扫,更换磨损部件及接点;

4电阻器分解清扫,做必要的更换;

5各种刀闸的修理及仪表校验。

4.4.3.2开关盘中修内容一般为:

1动力和控制台线路接头检查局部绝缘破裂要完善处理或局部更换;

2控制盘清扫,开关换接点,刀闸开关修理;

3电阻器清扫检查。

4.4.3.3开关盘小修内容一般为:

1吹灰、清扫、擦瓷瓶,在采取安全的隔离措施后,母线也要清扫干净;

2检查各部位的元件是否有异常现象,并拧紧各部位的螺栓;

3检查熔断器,熔片要完整,接触应良好;

4检查刀开关在合闸状态时,接触应良好;

5检查检修接触器、控制继电器、磁力起起动器的触头及各弹簧和消弧罩;

6检查检修行程开关的凸轮、接头及弹簧等;

7测量主回路及操作回路的绝缘,并记录之;当低于规定值时,或与上一次记录相比较,有显着下降时,应查明原因并加以解决。

4.4.4天车电气控制设备的规定

类别工作条件大修周期中修周期小修周期

第一类多尘、潮湿和高温环境中运行,每小时起停次数甚至为频繁作业率很高者5年1年2个月

第二类比较多尘、潮湿或高温环境中运行,起停次数及作业率仅次于第一类者6年1年4个月

第三类一般环境下运行,每小时起停次数比较频繁者10年2年6个月

第四类良好环境下运行,起停次数不频繁者15年5年1年

属于第一类天车是:炼钢厂加料、浇铸等天车;炼铁厂铸造车间铁水天车、水渣池天车。

属于第二类天车是:轧钢厂天车、烧结厂装料天车、炼铁厂炉台天车等。

属于第三类天车是:炼钢厂原料天车、轧钢厂成品天车。

属于第四类天车是:主电室内检修用的天车、水泵站内检修用的天车、主机室内检修用的天车。

4.4.4.1天车控制设备大修内容是:

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以局部或全部更换为主,修理为辅,其主要项目如下:

1动力和控制线路经过试验,局部或全部更换新线;

2配电盘及盘上控制设备更换及备件修理更换;

3控制器解体检查,更换损坏件或整体;

4电阻箱整箱或部分电阻片更换,或解体清扫;

5刀闸整组或部分线圈更换,或分解清扫修理;

6滑线和滑线支架更换或修理。

4.4.4.2天车电气控制设备中修的内容是:

动力线路或控制线路检查修补、更换磨损的备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1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接头检查,对绝缘不良的线路进行绝缘修补或局部更换;

2控制盘上局部元件更换;

3刀闸开关、滑线进行检查清扫;

4更换局部电气控制开关,清扫电阻箱。

4.4.4.3天车电控设备小修内容是:

1检查检修电动机(按电动机的规定执行);

2检查检修电磁铁抱闸,各种极限开关务必使用可靠;

3检查检修电磁控制盘及一、二次接线;

4检查检修各种类型的控制器、接触器、磁力启动器等;

5检查检修大车磨电砣(集电砣),使其接触良好;

6检查清扫各种绝缘瓷瓶,清扫电阻器(或频敏电阻器)上的积灰;

7测定各电气部件绝缘电阻,并做记录。

4.4.5断路器的规定

一般断路器在运行中切闸三次短路电流后,应做全面检查与清扫工作。

4.4.5.1断路器外部检查清扫内容是:

①检查与紧固断路器套管与母线的接头、检查套管与瓷瓶、特别是拉力瓷瓶有否裂纹损伤;

②清扫各部灰尘,紧固各部位螺栓;

③测量三相接触电阻,三相同时接触状态及测定其触头行程;

④检查漏油、漏气现象;

⑤检查操作机构及操作头是否灵活、可靠,保证合、分闸全部符合要求;

⑥而无卡擦及自动脱扣现象;

⑦检查信号及操作回路,进行远方控制操作,并做空投及跳闸试验。

4.4.5.2油开关内部检查清扫内容是:

1检查内部是否完整和动作是否正常;

2检查套管有无脏物,消弧罩是否完整,有无变形和闪络痕迹,以及接点烧损情况;

3检查接点接触情况是否严密,并检查接点是否同时接触;

4彻底清扫内部,并更换绝缘油;

5同时要做外部检查与清扫。

4.4.610kv高压开关柜要配合线路检修,一年进行一次停电清扫,对周围环境较脏的地区,六个月检修清扫一次,其主要内容为:

4.4.

6.1检查母线引线、隔离开关、断路器、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操作机构等部位是否有异常现象。

4.4.6.2检查端子板螺栓接点有否松动及隔离开关接点检查修理、仪表校验、继电器保护装置检查等。

4.4.6.3检查各熔断器接触是否良好。

4.4.6.4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对母线进行清扫检查。

4.4.6.5测量主回路及操作回路系统绝缘电阻,并做记录。

4.4.7防雷装置的规定

4.4.7.1避雷针每年四月中旬以前应做一次检查,包括本体及联结线,并测试接地电阻值。

4.4.7.2各类避雷器每年四月末以前配合线路停电,安装投运,十一月后结合线路停电将它拆回试验检查,以便第二年再安装使用(室内母线上避雷器不拆)。

1阀型避雷器的复查项目是:

a、避雷器本身有无脏污、破裂或烧损现象;

b、引出线有无移动断股,内部绝缘物有无甩裂脱落和溶化流出现象;

c、进行绝缘电阻值测定和泄漏电流值测定;

d、新避雷器应进行工频放电测定。

2氧化锌避雷器的复查试验项目为:

a、电阻的测量:35kv及以下的氧化锌避雷器用25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mω。

b、测量1ma(直流)时的参考电压u1ma和75%u1ma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要求75%u1ma下的泄漏电流不大于50μa。

4.4.8接地装置每年四月中旬以前进行一次检查测试,不合格者要进行处理,以保证变压器、避雷针、避雷器、高压开关柜等的安全运行。

4.4.9对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每年春季进行一次绝缘试验和清扫工作,油浸式互感器的油质应做检查,如无特殊变化,一般3―5年换油一次。

4.4.11电力电缆每年做一次绝缘检查,包括绝缘值的测定,直流耐压和测量其泄漏电流,同时检查电缆头的外表情况。

4.4.11.1新敷设的电缆,在投入运行三个月后应试验一次其技术数据,如无特殊变化,以后可按每年试验一次。

4.4.11.2根据试验结果列为不合格,但经过综合判断允许在监视条件下投运的电缆,其试验周期应比标准规定缩短,如果在不少于六个月的时间内经过三次以上的再试验,其缺陷特性没有变化,则可以认为合格。

4.4.12电力电容器

电力电容器应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维护检修,其检修主要内容是:

4.4.12.1清理瓷瓶,紧固各部位螺栓。

4.4.12.2检查各熔断器是否良好,接触是否严密。

4.4.12.3检查电容器的补充是否有裂纹、凸出、渗油及其它异常现象。

第2篇: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章程,对日常的使用检修工作进行规范,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 对电气设备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机修车间要加强对配电室及电气修理组的日常工作管理,使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状态,完成各

项工作任务。

2.2 由于电气设备的管理专业性很强,公司总师办及设备动力科应在专业技能上加强对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对关键、重要设备的操作和检修,更要经常深入到现场进行工作督导,防止

意外事故发生。

3.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管理

3.1 凡新建、技改安装的电气设备,必须经交接试验合格,方可交付车间(部门)投入运行。

3.2 预防性试验是检查鉴定运行中供电设备和高压电气设备(电力变压器、电力电缆、高压配电装置、高压电机等)的绝缘性能、导线接头的质量及电气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灵敏程度,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3.3 预防性试验周期规定,原则上结合各车间(分厂)的电气设备大、中、小修进行,一年

一次预防试验工作,超周期不试验,由设备所在部门负责。

3.4 由设备能源科编制预防性试验规程、报表等,预防性试验人员实施执行。

3.5 预防性试验工作,由设备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其工作程序如下:

3.5.1 配电室高压电气,由机修车间提出计划,直接与市供电部门联系试验工作,计划交设

备科备案。

3.5.2 各生产车间的高压电气,由设备所属部门提出计划报设备科审核、备案,电气副总批准,交机修车间负责试验工作。试验后,由机修车间提供试验报告,试验数据要准确可靠,交设备科和设备所属部门归档备查。

3.5.3 设备所属车间应派出电工配合被试设备进行拆装线,并协助机修车间进行高压试验工

作。

3.6 列入年度计划的预防性试验的高压电气设备应做到不漏试,标准不得降低,严格按国家

现行规定的规程执行。

3.7 电气在预试过程中,若发现主要设备的绝缘显著降低或重大绝缘缺陷和击穿时,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组织分析及时抢修或更换,抢修或更换试验合格后,方可投人运行。

4.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校验

4.1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卫士,它可以排除或缩小故障的范围,保护电力系

统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4.2 各种高压电气设备保护整定计算要正确,定值要合理,不能因鉴定不当造成保护枢动误

动或越级跳闸。

4.3 继电保护装置调整校验动作要可靠,灵敏度要高,运行要正确,动作率必须达百分之百。

4.4 凡经整定的继电保护装置要加以铅封,不准随意乱动、乱调。

4.5 按照国家现行试验标准,每年进行保护调整校验。

4.6 投人运行中的继电保护装置,由配电值班人员或维护电工进行定时巡回检查,在运行日志上,要详细记录保护装置动作的次数和原因、信号反映影响范围。运行中出现误动或越级跳闸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车间汇报,车间应组织主管人员到现场检查整定值及保护装置,必要时重新调整,先做传动试验,找不出原因再做继电器的解体检查直至解决问题。

5.电气设施的防雷保护

5.1 建立和完善电气设施的防雷保护设施,是防止雷电对电气设施造成损坏的重要安全措

施。

5.2 各变(配)电室必须具有防止直击雷、感应雷及防止雷电波人侵的保护设施。防雷保护

设施应做到先进合理,参数配合恰当,动作灵敏可靠。

5.3 随着电网系统的逐步扩大,从设计上应不断采用国内外先进防雷措施和设备,提高全厂

电网系统的耐雷水平。

5.4 要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以保持其性能良好可靠。

5.5 全厂应于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以机修车间为主,设备科参加,组成电气防雷检查组,对防雷设施进行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解决。

6.绝缘油的管理

6.1 绝缘油的管理是一项有特殊要求、技术性很强的管理,管理好可以提高绝缘强度,延长

电气设备的检修周期,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6.2 运行中电气设备的绝缘油,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试验标准,凡不合格者,不得投人使用。

6.3 不同牌号的绝缘油一般不宜混合使用,必须混合使用时事前应做好混合试验,符合下列

要求,方准许投人使用:

6.3.1 混合油质不低于其中安定性较差的一种油质。

6.3.2 新油与运行中的油相混合时,其油质不应低于运行油之质量。

6.4 所有电气设备上变压油,应每年进行一次取样击穿试验,做简化试验,其简化试验项目包括闪点、酸、酸碱反应(其结果报告应存人档案),不合格者,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

6.5 电气值班人员对运行中的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油开关等备应定期检查(对公用设施,机修车间负责定期检查)于规定油品和泄漏者,应向主管人员反映,及时处理。

6.6 对大型变压器(1000KVA及以上的)每两三年做一次油色谱分析。

7.主要电气设备检修 7.1 主要电气设备的检修周期,应损、腐蚀、老化等规律,安排检修。

7.2 对主要电气设备应强调“检”字,只有及时地检查出问题及时排除,才能保障其强使用

中的监控管理。

7.3 对于正在运行中的设备故障,在接到报告后,维修车间组织修复工作。对修理件,使设

备尽快运行。

7.4 对于按间隔周期定时定点检修的设备,应在检修前三天通部门并按检修内恢复工作状

态。

7.5 设备在检修过程应根据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按公司设备动力科制定的检修标准严格执

行。

8.双票制度管理

8.1 为了确保安全停电、送电,对电力检修作业,实行工作票及操作票制度。

8.2 电气工作人员在高压电气设备上进行安装、检修、调整和试验等工作,必须遵照工作票的规定,履行工作票手续。

8.3 架空线路及电缆计划停电检修和试验等工作,必须断开电源开关时,施工负责人必须到

厂总配电室履行工作票手续。

8.4 各车间电源进线开关及配电屏计划停电检修和试验等工作,必须断开一级电源开关时,车间电气主管人员及施工负责人必须到厂总配电室履行工作票手续。

8.5 事故处理及消除严重设备缺陷,属于哪一个车间,该车间电气主管人员或施工负责人应

到厂总配电室履行工作票手续。

8.6 各车间如果计划停电检修或试验等工作时,如不需断开上一级电源的开关时,车间电气

主管人员应在本部门配电室履行工作票和操作票手续。

8.7 凡计划停电检修或试验,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结束后,必须由原履行工作票手续人员到

厂总配电室办理复电手续。

9.关于避免触电事故

9.1 严禁无电工证人员在电气设备上的工作。

9.2 严禁无经验电工和未在工作地段两段挂接地线的情况下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作业。同时,验电和接地均需使用合格工具。

9.3 严禁约定时间停、送电,配电线路停电必须使用“停电区域图”。

9.4 严禁无人监护,单人在高压设备上工作,施工前必须遵守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的规定。

9.5 严禁不使用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可不用操作票的操作应记入操作记录本)。

9.6 严禁未经核对盲目操作(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开关刀闸位置、操作模拟图)。

9.7 严禁不按规定使用相应的安全工具进行操作。

第3篇: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1.1目的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章程,对日常的使用检修工作进行规范,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2范围:

全厂各部门均适用本管理办法;

2、权责:

2.1设备部

2.1.1 对电气设备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机电机要加强对配电室及电气修理组的日常工作管理,使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状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1.2由于电气设备的管理专业性很强,公司电气工程师应在专业技能上加强对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对关键、重要设备的操作和检修,更要经常深入到现场进行工作督导,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管理

3.1 凡新建、技改安装的电气设备,必须经交接试验合格,方可交付制造部投入运行。3.2 预防性试验是检查鉴定运行中供电设备和高压电气设备(电力变压器、电力电缆、高压配电装置)的绝缘性能、导线接头的质量及电气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灵敏程度,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1.1目的: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章程,对日常的使用检修工作进行规范,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1.2范围:全厂各部门均适用本管理办法; 2.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管理

2.1 凡新建、技改安装的电气设备,必须经交接试验合格,方可交付投入运行。

2.2 预防性试验是检查鉴定运行中供电设备和高压电气设备(电力变压器、电力电缆、高压配电装置)的绝缘性能、导线接头的质量及电气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灵敏程度,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2.3 预防性试验周期规定,原则上结合各厂的电气设备大、中、小修进行,一年一次预防试验工作。

2.4 由各分厂编制预防性试验规程、报表等,预防性试验人员实施执行。2.5 预防性试验工作,由设备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其工作程序如下: 2.5.1 配电室高压电气,由分厂提出计划,与相关部门联系试验工作。

2.5.2 设备办将计划报生产副总经批准,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一、电气试验制度

二、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

为提高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进行,特制定本制定。

一、设备的使用

(一)所有设备必须固定专人使用和操作,逐步实行包机制,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格方可独立操作。

(二)机电设备除配备司机外,还要配有专职的机电维护人员负责日维护人员负责日维护检查工作。

(三)固定设备在运行中要有运行记录、检查记录和并交接班记录。

(四)固定设备在运行中要有运行记录、检查记录和并接记录。

(五)司机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司机职责是:

1、爱护设备,经常保持设备和工作场地的整洁;

2、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二、各种设备维修工的职责

(一)熟悉设备性能,按规定的时间路线内容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与维护。

(二)严格执行检修计划,熟悉检修工艺和技术要求,保证检修质量。

(三)对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做好记录。

(四)负责本班维护所需材料配件的领取和保管。

三、设备的检修

(一)检修计划的编制:

机电工要按具体情况组织编制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1

1、目的作用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章程,对日常的使用检修工作进行规范,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 对电气设备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因此机修车间要加强对配电室及电气修理组的日常工作管理,使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状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2 由于电气设备的管理专业性很强,公司总师办及设备动力科应在专业技能上加强对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对关键、重要设备的操作和检修,更要经常深入到现场进行工作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停送电操作票制度

在各项设备检修和维护作业中,为了更有效地保证作业者人身和设备安全,确保停送电操作按操作业票(停送电单)严格执行,特制定本制度。

1. 办理停、送电手续时,必须填写相应的操作票(停送电单),除非紧急情况发生,否则严禁口头或电话申请;

2. 操作票(停送电单)由指定停、送电审批人审批人审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核,总降停送电审批由保全处负责人进行审批,各分厂停送电审批由各分厂电仪工段负责人审批,审批人对操作票(停送电单)的执行负责;

3. 交叉作业必须各自独立办理和填写操作票(停送电单),严禁共用操作票(停送电单); 4. 进行操作票(停送电单)操作后要认真填写《停送电操作记录》,并做到一一应; 5. 系统性检修时,安全员要对操作票(停送电单)情况进行检查并按送电“一支笔”、“谁停电,谁送电,谁送电”原则核对;

6. 区域性或系统性检修结束后,发现未办送电手续又影响开机的,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通知相关单位或部门联系停电人办理送电手续;

7. 单位和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否

未完,继续阅读 >

《工厂电气设备管理制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工厂电气设备管理制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