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优秀教案

2022-10-17 08:10:26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四知优秀教案

四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3、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

邓骘辟之谒见遗震

2、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并予以点拨纠正。

三、介绍作者及解题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学习课文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要求学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老师统一解答。

3、出示卡片检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翻译。

(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3)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4、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二、杨震拒绝了为子孙置办产业的建议。

5、内容分析

(1)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2)(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6、写作特点

(1)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的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高尚思想品隆?

(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五、布置作业

翻译课文。要求:(1)准确。(2)句子优美流畅。(3)最好能体现原文的特色。

【相关阅读:四知】

四知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汉书》

注释

1.邓骘:(?—121)东汉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字邵伯。妹为东汉帝皇后。何帝死,安帝即位,太后临朝,他任大将军。辅朝期间,曾进贤士,罢力役,又有建树。太后死,邓氏为安帝乳母所诬,宗族并废,他绝食而死。

2.其:这里指杨震。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人。历任司徒、太尉等职。

3.辟:征召。

4.举:推举,选拔。

5.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6.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7.昌邑:古地名,在今山东巨野东南。

8.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9.转:调动(官职)。

10.清白:廉洁守正。

11:当之郡,之:用做动词 到,往,去

译文

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第2篇:四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3、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

邓骘辟之谒见遗震

2、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并予以点拨纠正。

三、介绍作者及解题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学习课文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要求学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老师统一解答。

3、出示卡片检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翻译。

(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3)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4、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

二、杨震拒绝了为子孙置办产业的建议。

5、内容分析

(1)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2)(杨震)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6、写作特点

(1)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的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高尚思想品隆?

(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五、布置作业

翻译课文。要求:(1)准确。(2)句子优美流畅。(3)最好能体现原文的特色。

【相关阅读:四知】

四知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汉书》

注释

1.邓骘:(?—121)东汉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字邵伯。妹为东汉帝皇后。何帝死,安帝即位,太后临朝,他任大将军。辅朝期间,曾进贤士,罢力役,又有建树。太后死,邓氏为安帝乳母所诬,宗族并废,他绝食而死。

2.其:这里指杨震。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人。历任司徒、太尉等职。

3.辟:征召。

4.举:推举,选拔。

5.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6.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7.昌邑:古地名,在今山东巨野东南。

8.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9.转:调动(官职)。

10.清白:廉洁守正。

11:当之郡,之:用做动词 到,往,去

译文

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第3篇:四知(公开课教案)

21、古文二则——《四知》

执教者:xxx

班级:九(12)

时间:2011、12、2 教学目标

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3、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

邓骘 辟之

昌邑

谒见 遗震

2、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并予以点拨纠正。

三、作者、作品简介及解题

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他早年曾任彭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之一的《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语文版九下《四知》教案

语文版九下《四知》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版九下《四知》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

教学难点:

利用关键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预习、积累重点字词;借助注释翻译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

邓骘辟之谒见遗震

2、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并予以点拨纠正。

三、介绍作者及解题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四知”即“天知、神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四知 教案教学设计

古文二则----四知

教学目标

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3、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

邓骘辟之谒见遗震

2、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并予以点拨纠正。

三、介绍作者及解题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学习课文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要求学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老师统一解答。

3、出示卡片检查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翻译。

(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3)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四知四清

红豆社区“四知四清四掌握”

工作机制整改措施

认真、全面地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结合市、区、街道对我社区此项工作的检查验收情况,针对社区在“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上存在的误区以及档案资料的不完善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学习,使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党员做起,从提高认识入手,强化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对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长效工作机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上、以签订目标责任制的方式,以周评比和月考核的办法,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长效工作机制。把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长效工作机制,真正体现到平时的具体工作当中。

二、按照社区包户责任制和“一岗双责”的要求,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的要求,熟记所包楼栋和住户的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做到知每位居民的基本情况、知经济收入、知政治表现、知遵纪守法情况,对所包“两新”组织、商业门面、做到知业主及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九年级下册语文《四知》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四知》教案(推荐20篇)由网友 “yadaoxun” 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九年级下册语文《四知》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九年级下册语文《四知》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四知》教案

教学目标:

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3、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

邓骘 辟之 谒见 遗震

2、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并予以点拨纠正。

三、介绍作者及解题。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学习课文。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要求学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九年级下册语文《四知》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四知》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四知》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翻译理解课文。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式。

3、分析杨震的性格特点,学习杨震廉洁自律的`高尚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是多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

邓骘 辟之 谒见 遗震

2、检查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况。并予以点拨纠正。

三、介绍作者及解题。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四、学习课文。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要求学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

未完,继续阅读 >

《四知优秀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四知优秀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