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公平正义格言
第1篇:法律公平正义格言
天平称公正,廉洁生威仪,以下是关于法律公平正义格言,希望大家喜欢。
法律公平正义格言精选
1、心无私欲,自然会刚;人无邪念,自然公正。
2、我知道怎样给自己公正的评价,我不自恋,还挺客观的。哪怕人人都说喜欢我,我也不会飘飘然,因为我很明白自己远没有做到一百分。同样,就算有人说我一无是处,我也不会介意,我很清楚自己做得并不差。
3、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所以和别人比不如和自己比,只有和自己比,才有知足感,增加自信心。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总来衡量折磨自己,这样只会助长他人威风,贬低自己实力。遇到别人不公正的评论,只要不伤及到你个人的尊严,那就让他说去吧!
4、凡勇敢、克制、公正,比诸真德皆惟依智慧而立。
5、我提出:一个违反良心告诉他那是不公正法律的人,并且他愿意接受牢狱的刑罚,以唤起社会的良心认识到那是不正义的,实际上他表现了对法律的最高敬意。
6、时间是最伟大、公正的裁判。
7、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须计较身边的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8、司法公正是通过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的,对于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关系,众说纷纭。
9、我们要想涵养公正的品德,就应养成一种不苟的优良习惯。林肯
10、除要求法官应具备优良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还应具备深厚扎实的法律素养,精通法律专业,善于审判经验,严格依法办案,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保证法官公正行使裁量权,防止法官的恣意妄为和翻云覆雨。
法律公平正义格言大全
1、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
2、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3、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必须颓败。——塞内加
4、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正因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5、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阿奎那
7、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
8、在世界各主要礼貌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构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9、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0、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11、在一切能够理解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
12、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13、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14、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15、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身就是讲道理……法律,也----即明示道理。——爱·科克
1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17、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18、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宽(汉)《盐铁论·申韩》
19、凡是解释越简单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托马斯·莫尔(英)《乌托邦》
20、法者,治之端也。——荀况(战国)《荀子·君道》<
21、人民的愉悦是至高无个的法。——西塞罗
22、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性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23、自由是一种务必有其自我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24、法律不可能使本质上是道德的或纯洁的行为变为犯罪行为,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为又变成纯洁的行为一样。——雪莱(英)《人权宣言》
25、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26、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27、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28、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战国)《管子·法法》
29、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战国)《商君书·定分》
30、宪法创制者给咱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31、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斯宾诺莎
32、法律解释者都期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33、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34、自然法即神灵法,只是用来约束每一个个体的法律,咱们务必坚定地拒绝遵守。咱们就应坚定地遵守忽视神灵法的规章制度,正因规章制度赋予咱们和平比较好的政府和稳定,因而对咱们来说,规章制度比神灵法更好,正因如果咱们采用神灵法的话,他会将咱们陷入迷惑无序和无政府状态。——马克·吐温
35、凡法始立必有病。——韩愈(唐)《钱重物轻状》
36、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威·厄尔
37、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38、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柏拉图(古希腊)《法律篇》
39、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
40、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第2篇:法律的故事(公平正义)
法律的故事:教我们认识自己
有人讲过一个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和睦相处,猎杀的野兽都要平分。有一天,一个猎户生出私念,把打到的野兽偷偷藏了起来。后来,他的行为被发现,他因违反了部落的规矩受到处罚。讲故事的人说,这就是最早的法律。
这种说法其实不对,因为他把法律与刑罚等同起来了。法律要比这早得多,那就是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像猎杀的野兽要平分,这本身就是法律。法律是什么?是“公平、正义的行为习惯”,有了它,就可以保护弱者,对恃强凌弱的人进行约束制裁;有了它,才能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原始人逐步进化为现代人。所以,法律才被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别的发明仅仅让人类学会驾驭自然,而法律却能让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
所罗门与包青天
相传,3000多年前,以色列出了一位伟大君主——所罗门王。有一天,两个妇女带着一个婴儿来找所罗门,她们都说这个孩子是自己的,让所罗门断案。两人在所罗门面前激烈争吵,所罗门也无法听出谁说的是真话。于是,他灵机一动,让人拿来一把宝剑:“你们别争了,我把孩子劈开,你们一人一半。”两个女人闻听大惊,一个女人急切地哀求道:“千万别杀孩子,我不要了。”另一个女人则说:“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杀就杀。”于是,所罗门认定孩子属于哀求他的那个女人,因为母亲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伤害自己的孩子。就这样,真正的母亲得到了孩子,企图冒领婴儿的那个女人则受到所罗门的惩罚。
这个故事在西方流传了近3000年,所罗门也成为正义、英明执法者的化身。与所罗门相似的是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包青天的故事。包公断案,以充满智慧、不惧权贵著称,这两个特点为他赢得了“青天”的美称。
然而,无论是所罗门还是包青天,他们与现代法治的理念相去甚远。比如包公,他既是行政官员,又是侦探,既是检察官,又是法官。这种体制,只能依赖执法者的个人素养,素养高还好办,素养差就容易出冤假错案。
正义女神为什么蒙上眼睛
古罗马神话中有个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她的形象是一手持天平,代表公正;一手持利剑,代表正义。可让人奇怪的是,她的眼睛却用布给蒙上了。
正义女神掌司法,看不见东西怎么行?原来,古罗马人认为,警察是警察,法官是法官,前者要睁大眼睛,而后者是裁判,闭上眼睛就不会先入为主,平心静气才能不偏不倚,准确判断是非。
说起古罗马,就不能不提律师,因为古罗马是律师制度的发源地,而普利尼则是古罗马最杰出的律师之一,许多看似很难打的官司,他都赢了。有一次,一个女人为一笔遗产打算起诉其继母。原来,她80岁的老父取了新夫人,可两人结合没多久,老人就病死了。新夫人于是想利用老人的遗嘱发笔大财,可老人的女儿不干,她决定起诉继母,就找普利尼,让他帮忙。这是个棘手的案子,但普利尼接了下来,开庭那天,法庭上挤满了人,普利尼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精确的计算,滔滔雄辩几个小时,最终打赢了官司。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个高峰,在这里,出现了完备的法庭和一套程序、第一次将法律划分出公法和私法、诞生了在法治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查士丁尼法典》,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布鲁诺之死与宗教裁判所
1600年2月17日,罗马城内鲜花广场上警卫森严,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布鲁诺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临刑前,他慷慨陈词:“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要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
布鲁诺因为宣传唯物主义哲学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而触怒了罗马宗教教庭,于1592年被捕。布鲁诺被关押在宗教裁判所的监狱里8年,受尽折磨,但他的信仰始终未动摇。1600年2月6日,宗教裁判所最高审判官马德留奇红衣主教宣判布鲁诺死刑。这是欧洲中世纪最黑暗的一页,古罗马那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被无情摧毁,取而代之的是宗教法庭和各封建领主自己设立的法庭。天主教的势力越来越大,罗马教廷最终成为西欧至高无上的宗教王朝,而宗教法庭也逐渐遍布西欧各地,凡是他们认为背离天主教信仰的人都要受到宗教法庭的审判,布鲁诺就是被宗教法庭杀害的无数人中的一个。
米兰达警告与沉默权
早在古罗马时代就流行一句格言:“正义从未呼唤任何人去揭露自己的犯罪”,也就是说,人在受审问时,有沉默的权利。
最早与沉默权有关的故事发生在1639年,几十年后,英国最早将沉默权写入宪法。然而,从那以后,人类为争取沉默权仍然努力了几百年。
看过美国警匪片的人一定会很熟悉一段“套话”:“你有权保持沉默,现在你所说的每句话都可能成为审判中不利于你的证据。你可以请律师在讯问时到场,若无力聘请,可以为你指派。”这是美国?包括西方国家?警察在逮捕犯罪嫌疑人之前必须说的话。
为什么美国警察要说这句话?这还有个故事呢。
196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生一起强奸案,犯罪嫌疑人是个20多岁的青年,叫米兰达。在警察连续审问下,米兰达招了供,州法院根据他的供述判他50年徒刑。在律师的指点下,米兰达提出上诉,他声称自己没有罪,所做的供述是违心的,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有沉默的权利,不知道自己的供述会成为法院判决的依据,更不知道自己有权请律师。最高法院认为,警察未通知米兰达有两个权利,因而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据此,最高法院判决米兰达无罪。从此,美国警察多了一项工作:在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必须提醒他们拥有两项权利,即保持沉默的权利和请律师的权利。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美国警察衣袋里都装着印有这段话的小卡片。
米兰达规则对限制国家滥用权利、消除警察刑讯逼供、保护公民合法权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无明文不处罚
十几年前,澳大利亚曾出现一件轰动全国的官司:悉尼北部的曼利海滩是个裸泳者的天堂,而曼利市政府觉得裸泳有碍观瞻,而且容易诱发犯罪。当地政府翻出1919年澳大利亚颁布的一个法案,发现里边有如果游泳着装不当,当地政府可以禁止的条款。于是,当地政府以此为依据,将裸泳者告上法庭。没想到,法庭驳回了政府的诉求,理由是那部法律只规定对各种“着装不当”行为进行处罚,而未规定对不着装的情况进行处罚,所以,法庭无权对裸泳者进行处罚!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就不能处罚,这是所有法治国家所遵循的理念。这样做可能会“放纵”某些行为不当的人,但它却从最大意义上保护了所有公民的权利。
第3篇:道德法律公平正义知识
道德:
1、这种做法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属于不道德行为,要受到舆论的谴责。
2、这种做法不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法律、违法行为:
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法不可违,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要采取合法手段维护权利。权利和义务: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权;
公民的权不受非法侵犯;
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
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这种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等);
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这种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种做法违背了诚信的原则。
35.食品安全问题: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我国应加强对食品的监督和管理;制假者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生产者应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
要学会合理消费;要注重精神消费;
公平、正义:
要自觉维护社会公平;
公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自觉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公平的合作是良好的合作、互惠的合作;
要自觉维护社会正义;
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
第4篇:法律格言
01、我已经发现,混乱和一切祸害的起源、原因和发展都与各种社会的腐败的法制有关。
——[法]摩莱里:《自然法典》,第72页
02、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
——汉密尔顿
03、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地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
——迈克尔.D.贝勒斯
04、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马丁
05、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张文显
06、能够认识到共同利益也是自己的利益,并借助于别人认识到的利益来控制自己履行权利,使人意识到,权利应该得到履行;这也就意味着,应该有权利存在,而权力应该通过相互承认得到控制。
——格林
07、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
第5篇:法律格言
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法律格言
1、以法律的智慧,谱写绚丽的人生
2、美好人生,法治同行
3、知法守法用法,和气和谐和美
4、知律法于心,守法律于行
5、诚信是生活的通行证,法制是社会的安全网
6、以法制为基,建和谐大厦。
7、明德崇法,笃行致知!
8、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
9、以法律的智慧,谱写绚丽的人生
10、美好人生,法治同行
11、知法守法用法,和气和谐和美
12、知律法于心,守法律于行
13、诚信是生活的通行证,法制是社会的安全网
14、以法制为基,建和谐大厦。
15、明德崇法,笃行致知!
1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7、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8、劳动最光荣,务必签合同
19、依法行驶职权,文明监察执法 20、劳动合同要看清,必备条款不能少
21、劳动合同一签订,各自义务要履行
22、解除劳动合同要依法,违法解除责任大
23、《就业促进法》是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法律保障
2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
25、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
26、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27、弘扬
第6篇:古代法律格言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古代法律格言分享在下文,希望你们喜欢。
古代法律格言集锦
1.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汉书.王尊传》
2.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3.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苏轼《策别第八》
4. 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6.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7. 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苏辙
8.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清.郑观应
9.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10. 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汉王符《潜夫论.断讼》.
11. 五权宪法。——孙中山
12.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
13.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14. 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15. 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16. 爱多者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