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心得
第1篇:学习《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开启幸福人生
上大学期间,我就读过《弟子规》,后来也经常听学生读《弟子规》,可对这一儒家经典并没有非常认真的揣摩,深入的研究。通过阅读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他的每一句讲读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担任着很多角色:子女,教师,将来还会成为妻子、母亲,如何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示。
一、孝敬之道
“百善孝为先”。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子女的在家要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和睦,父母就少了一份担忧,其实这也是在孝敬父母。
二、教育之道
作为一名教师,要记住“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我们担负教育孩子的重任。那我们的一言一行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深入挖掘教材进行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做人,并言传身教,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人格魅力。教会学生“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习惯。
三、处事之道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还会与同事、朋友、领导等社会中的人打交道。“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言多必失,做人要谨慎守信;“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明白做事要有条理,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
《细讲弟子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讲读了人生中的五伦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信心。
第2篇:学习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心得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三通信工程的金枝。
说到接触《弟子规》,这还得从我们的Stanley老师说起。作为EEE的老师,和作为EEE的学生,相遇是必然的。但起初的接触,也只局限在教室里、课堂上。就在这学期初,我不幸的错过了Stanley老师第一次的道德讲座,可我有很有幸地参加了之后他的尊师重道的素食活动。刚开始积极参加这个活动只是为了好玩,同时又可以向老师们表达我们的尊敬之情,不可不说是一举两得。很感动的是,老师们无论是后来吃到了我们做的寿司还是因为有事没能吃到,他们一听说我们这个活动的主题后也都很感动,反而向我们表达了感谢之情。那一刻,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所谓的“将心比心”,当你为他人着想,尊敬他人时,也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和感谢。
开始的一两次讲座并不是以《弟子规》为主题的,我当时的心态就是:反正学业还不太重,提升人道德修养的讲座听听总是有好处的。但问题出现了,一边是学期中开始,所有的实验和“无边尽”的实验报告接踵而至,而另一边是讲座的主题逐渐确定为《弟子规》的研习(那时的我对《弟子规》的认识还不很深),摆在我面前的是纠结的选择。
学业 or 道德的学习?
身为一个爱学习的学生,我深深地懂得,学习才是我们的根本之道。如果要坚持参加讲座,一定会占用我一部分学习的时间。可另一方面,我觉得Stanley老师说得很对,当今社会的青年们太缺乏对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了。有那么一段时间,每次心里最纠结的时候就是每次讲座开始前的那一个小时。我可以在那一个小时里,找一千条不去参加的理由,但也可以找一千条应该参加的理由。幸运的是,每次我身边的好友和Stanley老师,都会在我要放弃的时候拉了我一把,就这样我有心无心地坚持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弟子规》的深入学习,我开始对中国古代所高度推崇的:孝、义、礼、智、信有了自己的见解,并开始逐渐应用到实际当中。首先是孝,我们都知道“百善孝为先”,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虽然经常会想到父母但我很少主动打电话给他们,都是等着他们打过来。学习《弟子规》后,开始主动打电话给父母还有姥姥、姥爷,令我吃惊的是,每次我主动打电话回去都能清楚地感受到电话那头亲人们激动、欣喜的心情。之后是对待人、事、物的心态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现在尽量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为他人着想,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都能看得很开,感觉整个人的脾气比以前好了很多,周围的人比以前可爱了很多,做事情比以前顺利了很多。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的。
至于学业,我的新认识是,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都没有,连最起码行为礼仪都没,他有再多的知识有什么用?!他有再多的证书、文凭有什么用?!别人会信任他么?他发明的东西会对社会、人类、自然有用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么?当然,我不是提倡大家都不要去学习了,课也别上了,而是应该好好想想做人的本质和目标是什么?很肯定的是学习一定是有用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学习和道德孰重孰轻,我们每个人还应好好考虑一下。《弟子规》当中也有提到一些学习的方法,我觉得也是很有用处的。例如“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涩通”(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的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通达了。),“学习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我想全XJTLU的人都很清楚,EEE的学业是最最最繁重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课业任务也在增加。在此,我想拿我做一个试验也好,例子也罢,向大家证明,道德和学业双丰收是完全可能的。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如有雷同实属有缘^_^
第3篇:学习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弟子规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弟子规心得1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
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儿子,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
第4篇:学习弟子规心得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事先做人
——听傅新峰老师《走进》心得
有幸在2015年5月18日听了傅新峰老师的讲座《走进“弟子规”》。这是第一次亲身聆听和学习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内容的《弟子规》;第一次由此较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中国2500年以来历史和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很早就有人提出了 “做事先做人”思想理念及行为准则,究竟做事先做人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做事先做人的目标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去寻根!由于中国所经历的种种历史变革和政治运动,孔孟之道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曾被当做封、资、修的东西遭批判,被抛弃。从我上小学开始就已废弃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纵观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心浮气躁”的种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说这就是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果,它“造就了断裂的几代,数典忘祖的几代,被西化的几代,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没有温情和敬意的,无知无畏的,麻木失落的几代人!”
我们常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力求从自身做到“清白和干净。”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是想自身清白和
第5篇:学习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单位最近组织了《弟子规》的学习,我觉得挺有用、挺实用的,《弟子规》的内容看似简单,但仔细推敲起来,却蕴含着启蒙人的智慧、震撼人的心灵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但是我应该早就知道并应该做到的,而且对于孩子的成长命运尤其的重要。
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每次在单位学习之后,我就回家将在单位学的段落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领会。
最近,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的“出则弟”一章中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句段。我发现女儿在上楼梯方面有了明显改观,每天上完班后我接女儿回家,女儿总跟在我的屁股后面,不是拽着我的衣襟喊累,就是走在前面拖拖拉拉的,我提着一堆的东西却走不到前面,为此我说过他好多次,我让他能走快就快些走,走不快就到后面去,女儿总是不听。最近学了《弟子规》后,每次回家上楼梯,孩子都乖乖的跟在我后面上楼,快到家门口时,孩子急忙拿着钥匙去开门,开门后,又忙着接住我手中的东西,又帮我拿拖鞋,倒水,还主动洗碗,自己的事情也不用我一遍又一遍的督促了,看着小家伙,跑来跑去的忙碌的身影,我
第6篇:学习弟子规心得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诵读《弟子规》所感 期中考试后,我校举行了《弟子规》大型朗诵比赛,从中我渐渐地明白: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从古传到了今,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弟子规》让我们知道知恩图报。从中我们懂得感谢给我们生命的人、感谢给我们知识的人、感谢给我们衣食住所的人和感谢曾经批评教育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铭记、将别人的美德汲取,来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全校朗诵比赛中我是唯一脱稿的演讲的人,我为此激动不已,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其实我为《弟子规》深邃的内涵所感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皈依,《弟子规》是做人的准绳,如今仍然影响着很多的人,我在研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此时我才明白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
第7篇:学习《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心得
读了《弟子规》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弟子规》原《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能教育我们小学生,也能教育爸爸,妈妈这些大人。最近和爸妈通读了《弟子规》。我们家里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各抒己见,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如何感恩。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认真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
第8篇:学习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学习笔记——总序 8月2日 晴
忙碌了一段时间,安排从今天起开始学习《弟子规》,在自己的博客中作为读书笔记进行记录,有助于自己记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 学而篇》第六条。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写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是儒家的经典重要所在。总序就是《弟子规》的总纲领,他勾勒出《弟子规》的总的内容纲要,《弟子规》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就是儒家教导所有的学生、弟子,应该如何从从家庭做起,从自身做起,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并如何落实。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与人共处,道理简朴而且实用。
弟 子 规 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读之物语: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