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国旗下讲话稿

2022-10-21 08:05:02 精品范文 下载本文

第1篇: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2015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后天就是重阳节了。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九九重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是我们身边的那些老人们的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的体现。我们不能忘记老人为我们的今天美好生活作出的辛苦努力。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们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了几十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如今他们老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照顾。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所以,今天,我想在庄严的国旗下向大家倡议: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的去关心爱护我们的爷爷奶奶,让身边所有的爷爷奶奶们能够天天感受到我们同样关心着他们的温暖,最后,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提前祝愿我们所有的爷爷奶奶们都健康长寿,快乐每一天!谢谢大家!

张武屯小学 2015.10.19

1:讲卫生.重安全 2:站队放学要规范

3:课堂纪律要遵守,背诵新版小学生守则

第2篇: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关爱老人,发扬传统美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明天是中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为与“久久”同音,九九重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的个位数字,意思是长久长寿,而秋季又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时间,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阴历的九月初九成为爱老、敬老、尊老、助老的时间。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进一步倡导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尤其显得必要。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1.2亿,占全国人口的9%以上。到本世纪中期,中国老年人口将达3.9亿,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在前年重阳节作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调查:请问,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10个小时,有1666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1274票占69.24%;“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228票 占12.2%;“都不知道”的有 338票 占18.2%。看了这些数据,实在令人担忧,担忧那些不知道父母生日的人怎样做到尊老、敬老、爱老。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作为初中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们的乖孩子。同时向社会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给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名同学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调兵山市第八初级中学

2012年10月22日

第3篇: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教师和同学:

今天,我想借用国旗的演讲时间,我们分享我对三个字和思想的理解:一个是重阳节,一个是老年,一个是教育。

重新提及重阳节,因为昨天刚刚重阳节后。农历新年9月9日,重阳节。根据传说,古代中国书籍变化六为负数,九为杨数,9月9日,月,月和杨,两九重,所谓重阳,也叫重九。是幸运的一天。民间在攀登的日子,菊花,菊花等海关,所以重阳节也被称为高节,cornelia节,菊花节等。作为九月九日,九九同音是很长时间,有一个长期的意义,所以经常在这一天祖先和执行尊重老活动。这个节日也被称为老人节,作为对老年人的尊重,尊重老人,爱老,老风的重要节日。老同志,老人昨天是我们今天,老年人今天是我们的明天。对于老人,我们必须总是感到敬畏。“十二五”教育明确提出,开展节日活动,旨在促进传统文明,深化道德教育。我们学校的政治和宗教办公室,共产主义青年团做了大胆的练习有用的尝试。

岁杨杨,现在又重阳。今年的第九届中秋节,恰逢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原因是合法的,因为今年7月1日的新年法颁布实施。所以今天我再次提到旧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2010-10-18

今年的重阳节刚刚过去,重阳敬老已成为共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都要老,人人都敬老”是自古至今倡导的敬老传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既要学好文化知识,又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天经地义。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湿润了多少听者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说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里话。一首歌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我不想把他们叫老人,我喜欢叫他们前辈。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来临之际,除了道声好,我们还有更多需要牢记的东西

“尊老爱幼”之说是谁提出来的,不曾考究,但人尽皆知,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一词怎么解释?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内涵,如供养孝敬父母长辈。从大的范围来说,“尊老”实为“孝敬老人”。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别人的老人。尊敬老人,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秋风萧瑟,寒意渐浓。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我们度过了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也称为老人节,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昨天和前天,很多同学也都在群里晒出了孝敬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照片,同学们做得非常好,今后要继续发扬。今天,老师再跟大家说说要如何尊敬父母,提醒同学们在你们的父母未老之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尊敬和关爱。下面,老师要先做一个小调查,请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1、当你的家人把削好的苹果递到你的手上时或者把热好的牛奶端到你的面前时,你会说“谢谢”的,请举手!

2、当你每天出门时或者回家时,会跟家人打招呼的,请举手!

3、当你跟家人打电话时,父母还没有说完话,你就撂电话了,有这样情况的,请举手!

4、爸爸妈妈做好了饭菜,因为不可口,而一口不动的,请举手!

5、每天回家后,会与父母主动聊天的,请举手!

6、当你的父母生病时,你会为他们送水找药,关心照顾父母的,请举手

7、跟父母相处时,详细端详过父母超过半分钟的,请举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孝老敬亲国旗下演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重阳敬老,话说美德》。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金秋十月,国庆节的喜悦仍在继续,安静的心情释放着心的微笑。转眼间,农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又快到了。在唐诗宋词中,有许多的有关重阳节的诗词佳作,如:毛泽东主席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源远流长,其中尊老、敬老,犹如一泓清泉,流淌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夕阳最美,因为那是一种告别,一种对一天辛勤耕作的告别;是一种期待,一种蓄势待发对下个黎明的期待。正是夕阳的逝去才托起了明天的朝阳。老人便是这轮美丽的夕阳,人生最美夕阳红,世间最美老年花!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生,更要发扬尊老、敬老、爱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孩子们:

大家早上好!

孩子们,刚才祁老师总结了你们上一周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情况,并且还给大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新的要求,希望在这一周,孩子们能够把做的好的地方坚持下去,改正不足,争取一天更比一天进步。孩子们,要知道,你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会让你们的老师、你们的亲人感到无比的高兴。在学校,最疼爱你们的是老师,我想,在你们的家里,也许最疼爱你们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有教师节、母亲节、有父亲节、可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一个节日是属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吗?(重阳节)对了,就是重阳节,刚才xx同学在国旗下讲话里就告诉过咱们了。重阳节是我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曾经学过好几篇关于重阳节的诗篇呢!比如说: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课本里我们知道了,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重阳节国旗下讲话稿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皇宫,贾姓宫女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找范文

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一种九层糕)、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想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这些习俗在晋代

未完,继续阅读 >

《重阳节在国旗下讲话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重阳节在国旗下讲话稿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精品范文]相关推荐
[精品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